![]()
“我前面十多辆车,清一色全是蔚来”。
近日,在包邮区某商场的地库出口,一位车主赫然发现,前方蜿蜒的车流中,竟无一例外闪烁着蔚来的尾灯。
他忍不住感叹:“我这是闯进蔚来的‘老巢’了?真没想到,江浙沪的‘含蔚量’已经高到这种程度。”
但这早已不算什么新鲜事。
在如今的包邮区,BBA甚至连年轻人的婚车队伍都挤不进去了——取而代之的,正是蔚来。
有人说,这是 New money,是 New power。
看来某些改变,注定要发生。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新崛起的势力从不甘于在旧规则中亦步亦趋。它们总在寻找新的表达方式,消解传统,甚至重构权力格局。
说白了,New money 的登场,为阶层流动撕开了一道口子。
正如婚车的选择——当“老钱风”的BBA再也无法承载新一代对未来的想象,蔚来适时出场,彻底治好了“后BBA时代”人们的选择困难症。
“BBA的下一台,是蔚来。”
这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明确的风向标。
一场关于“豪华”认知的用户心智风暴,正悄然席卷。而这场风暴的背后,是蔚来等中国新造车势力,长达十年的蛰伏与进击。
![]()
“我们想在中国,与BBA四分天下。”
2021年,蔚来创始人李斌在一次公开场合摊牌:豪华车市场一年约400万辆的规模,蔚来要切走四分之一。
他要把BBA,变成“NBA”——那个N,就是NIO。
尽管那时的蔚来,已从2019年的生死边缘走出,但这话听来仍像天方夜谭。
甚至整个中国新造车阵营,在当时都难言能与BBA正面抗衡。
纸面差距,实在太大了。
奔驰、宝马、奥迪,这三个德系豪华品牌,不仅在品牌积淀、燃油技术、渠道网络上筑起高墙,更在用户心智中形成了一种“分工默契”:
奔驰坐稳塔尖,宝马主打驾控,奥迪则以科技感与性价比双管齐下。
它们几乎锁死了“豪华”的定义权——不仅在中国,全世界皆然。
一个努力工作、小有成就的人,如果要换掉手里的丰田、大众,想再向上迈一步时,BBA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这曾是持续多年的共识。
但李斌不认。中国的新造车们,也不认——因为他们这些最早嗅到全球汽车产业变革机会的人,反而认为这是他们的机会。
中国有最大的汽车市场,最好的人才储备,最好的产业政策——这就是最大的风口。
于是,一场属于汽车产业的“百年变局”,在李斌等人手中,具象化了。
而包邮区,再次成为感知趋势的前哨。
他们确实最有发言权。
202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每万人拥有BBA的省份排名中,江浙沪全部跻身前五。
所以他们的选择颇具指标意义——早在2022年,蔚来ES8在包括上海在内的四座城市,销量已超越BBA同级别高端车型。
趋势形成了。
用蔚来总裁秦力洪的话说,蔚来超越BBA的进程,与当地经济水平、购买力及消费理念的进步程度,呈强正相关。
![]()
在上海蔚来中心,42岁的企业家陈明(化名)刚办完全新ES8的交付手续。
这是他的第五辆豪华车,前四辆分别是奥迪A6L、宝马7系、奔驰S级与保时捷卡宴。
“十年前若有人说我会买国产车,我绝对不信。”陈明坦言,“但蔚来的技术和用户体验,确实改变了我。”
他的选择,折射出一场静默而深刻的市场变局——蔚来爆单了。
在全新ES8与乐道L90两大爆款的助推下,蔚来10月交付突破4万辆。
据透露,全新ES8订单已突破10万,其中超六成用户,来自BBA的“转投”。
这是一个关键转折——
蔚来作为一个中国品牌,第一次在技术创新与品牌溢价上,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这也是中国车企首次在高端市场,实现对德系豪华品牌的实质性超越,终结了BBA在中国长达数十年的主导叙事。
究其原因,几乎所有蔚来用户都提到了同一个词:技术。
作为一个“变革者”,蔚来在智能电动这条超级赛道上,没有试图走捷径,反而选择扮演“理工男”——踏实、执着、信技术。
这一选择,意义深远。
财报显示,自2014年成立以来,蔚来累计研发投入超500亿元,拥有专利超9900项,其中换电相关专利超1600项。
从神玑芯片、900V高压架构、SkyOS天枢系统,到全程自研的换电体系——蔚来用全栈技术,构筑起与BBA正面交锋的硬核武器。
甚至,蔚来已开始向超跑品牌迈凯伦进行技术输出,收入已达数亿元。
还有一个细节,颇能说明问题:
在蔚来工厂,有一个名叫“跟宝”的机器人,专门跟在产线员工身后运送工具。
类似的自动化设备其他车企也有,但“跟宝”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由一个入职不到一年的新员工提出的创意。
一个新人的想法能被迅速采纳并落地,这本身就是一种组织创造力的体现。
有人调侃说,蔚来是“工业克苏鲁”,创造力竟然如此深不可测。
但实际上,正是这种持续迸发的创新氛围,汇聚起看似细枝末节的技术微光,最终转化成打动人心的产品力,征服了包邮区那群最挑剔的用户。
而其中最具象征意义的,莫过于ES8的三代进化。
![]()
蔚来ES8的十年,正是中国智能电动车发展的缩影。
作为品牌旗舰,ES8不只是一款产品,更是蔚来精神的具象载体。它的角色,类似奔驰的S级,或是保时捷的911——是品牌价值的定盘星。
2017年,第一代ES8发布。彼时中国智能电动车尚在拓荒,燃油车正如日中天。而蔚来以44.8万元的定价,直插BBA腹地。
吐槽声如潮水涌来:一个毫无造车经验的新品牌,凭什么?
但李斌的回答很清晰:“我们不是简单地造一辆电动车,而是要重新定义智能出行的体验。”
重新定义,就必须有颠覆性的产品力。
开创“大三排纯电SUV”细分市场的ES8,采用全铝车身、主动空气悬挂、搭载当时最前沿的自动驾驶芯片,更首次将“换电”模式推向私人用户——把堆料与补能创新,做到了极致。
李斌在2017年的一场论坛上直言:“电动车与智能的组合,是汽车未来最合适的形态。”
这话,放到今天依然成立。
初代ES8的突破性在于,它验证了中国品牌在高端市场的可能性——2018年交付11348台,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换句话说,它证明蔚来的初心完全正确,而且用户愿意为之买单。
2019年7月,J.D. Power发布中国新能源汽车体验研究,蔚来超越宝马,拿下新车质量第一。很多人对此感到意外,但那就是事实。
2022年,走出危机的蔚来推出第二代ES8。
NT2.0平台、标配NOMI、女王副驾、激光雷达,首次实现整车全域OTA,正式开启“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
然而,对前沿技术的过度追求也带来高昂成本,第二代ES8在定价上未能充分考量用户接受度,导致销量未达预期。
这次挫折让蔚来清醒:产品定义与技术创新,同等重要。
尽管市场表现不及预期,但第二代ES8在座椅舒适性、底盘调校、智能驾驶等方面的尝试,为第三代产品埋下伏笔。
尤其是自研的ICC底盘控制器+双腔空悬+CDC组合,让这款大型SUV兼顾操控与舒适。座椅功能性与人机工程也显著提升。
所有这些,都为第三代ES8的“王者归来”铺平道路。
2025年9月20日,NIO Day 2025上,第三代ES8揭开面纱。当李斌公布40.68万元的起售价时,全场掌声雷动。
这一价格,不仅比二代低了近12万元,更是直接对标主流豪华SUV。
“我们不仅要推出新品,更要重新定义大型SUV的标准。”李斌对这款车寄予厚望。
市场反响远超预期。
发布前10天,预约试驾人数突破15万,部分门店试驾排至深夜。交付开启后,订单持续攀升。
“第三代ES8的成功,不仅源于技术进步,更源于我们对用户需求的深度理解。”蔚来产品负责人表示。
更重要的是,它的定价策略震动了行业。40.68万元起、全系标配102kWh电池——此后所有与ES8定位重叠的纯电SUV,都将面临一个灵魂拷问:“你,凭什么比它贵?”
回望ES8三代演进,我们清晰看到蔚来“用户导向”的成长轨迹。
第一代是工程师理想的投射,第二代技术成熟但定价失衡,第三代,终实现技术与市场的完美咬合。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而今一试,天下皆知。
中国高端纯电的崛起,从全新ES8,正式开局。
![]()
2025年8月29日,“蔚来老车主现场怼李斌5分钟”冲上热搜。
在蔚来“用户面对面”活动中,一位老车主连续抛出尖锐问题,李斌直面应答,全程五分钟,不回避、不敷衍。
这在全球车企中,几乎闻所未闻。
绝大多数车主,一生都难有机会与千亿市值车企的一号位对话,更不用说当面诘问。
但在蔚来的品牌哲学中,“用户主义”近乎信仰,或者说这是蔚来式的“政治正确”。
这甚至已上升至公司治理层面——蔚来专门设有一个用户信托,资金源于李斌个人捐出的5000万股蔚来股份。
这在车企中,同样是头一遭。
蔚来,也因此坐实了“用户型企业”的标签。
这一点,至关重要。
以包邮区的用户为例,当BBA逐渐失去情感温度,蔚来自带的亲和力,迅速完成了补位。
这种亲和,是可见,甚至可触摸的。
一个细节是:几乎所有见到李斌的用户都会要求合影,而李斌几乎来者不拒——哪怕队伍排成长龙。
这在BBA的世界,难以想象。
甚至一些基础服务,BBA也未能让包邮区用户感受到应有的尊重。比如某些零部件,总在出保后“准时”故障,带来一种“韭菜式”体验。
这,显然无法被挑剔的包邮区用户接受。
尤其在蔚来从供给侧发起强攻之后,豪华车市场的天,真的变了。
这一切都在表明:中国消费者正在重新定义豪华——它不再是车标与历史,而是技术创新与用户体验。
而这,正是蔚来最擅长的战场。
![]()
蔚来不是孤例,它是中国汽车工业整体崛起的缩影。
十年前,所有中国品牌都被压制在10万元以下市场,在BBA与合资的夹缝中艰难求生。
而今天,当老外在蔚来换电站前,为三分钟满电复航的“黑科技”惊叹不已时,全球汽车产业“东升西落”的格局已悄然成型。
曾有人讥讽蔚来“亏损千亿”。
却鲜有人记得,李斌曾说,蔚来是从全球市场融美元,来发展中国智能电动车技术。
如今,这些投入正转化为技术红利。比如换电——全球都未规模化成功的补能模式,只有在中国,由蔚来将其产业化,并即将衍生出“光储充换”一体化的能源生态。
这张能源互联网能为蔚来带来多少狂暴战斗力?迄今为止没人知道。
但肯定非常惊人。
反差的是,这曾是蔚来长期的“槽点”,如今,却成了它最醒目的标签。
比如仅仅凭借BaaS模式,蔚来就能提供巨大的定价灵活性,并以此迅速接近规模效应。
而在汽车行业,规模就是一切,一切就是规模。
所以如今嘲笑蔚来“亏钱”的声音,已渐渐稀少。
最快今年四季度,蔚来将迎来公司历史上首次季度盈利。
十年深潜,一朝破壁。
蔚来的故事,早已超越“追赶BBA”的旧剧本。
BBA的下一台是蔚来,这很好。
但蔚来正在定义的,是一个属于中国智能电动车的全新时代。
这是中国人已经习惯的一个大场面——高铁、5G、家电、智能手机,概莫能外。
接下来当然就是智能汽车。拭目以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