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 数据架桥铺路开发区职业教育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全国开发区职业教育发展联盟2025年会在温州召开
温州湾畔潮涌东方,产教融合智启未来。11月15日,全国开发区职业教育发展联盟 2025年年会暨人工智能赋能开发区职业教育研讨会在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隆重召开。来自全国30余所职业院校的校领导、行业企业代表及专家学者近200人齐聚一堂,围绕“人工智能赋能开发区职业教育”主题,共话产教融合新路径,共绘人才培养新蓝图,为“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
联盟年会开幕式
一、共识凝聚:产教融合是开发区职教的核心底色
开发区作为产业集聚高地、技术创新前沿,与职业教育天然存在“共生共荣”的内在联系,“产教融合”成为本次年会凝聚的核心共识——唯有将职业教育深深扎根产业沃土,才能焕发持久生机。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育斐在致辞中介绍,温州正以“好学温州、技能温州、创新温州”三维发力,全力创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长三角开发区协同发展联盟秘书长杜玉虎的观点同样引发全场共鸣:“职业教育唯有扎根开发区产业沃土,紧扣时代脉搏,方能焕发蓬勃生机”。
![]()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育斐致辞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张国华代表联盟理事长孙兴洋致辞,他回顾了联盟的五年发展历程。五年来联盟成员单位从十几家壮大至 70多所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及相关机构,覆盖全国20多个省份的近110个开发区,形成涵盖职业院校及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的多元生态。联盟始终以服务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目标,牢牢把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主线,推动专业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精准对接,五年实践印证了一个核心共识: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扎根产业、对接需求,唯有与开发区产业数字化转型同频共振,才能实现育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向奔赴。
![]()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张国华致辞
作为扎根开发区的院校典型,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校长王佑镁分享了实践经验:学校依托国企优势,聚焦温州经开区数字制造、智慧康养两大赛道,构建“两带一镇” 产教融合矩阵(“两带”即数字制造产业融合带、智慧康养服务融合带,“一镇”即产教融合创新小镇),获得百余项国家级、省级办学成果,用实际成效证明了“产教融合是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校长王佑镁分享实践经验
二、理论引领:高质量发展与规划赋能双轮驱动
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任占营在线上作主旨报告时强调,职业教育必须坚守“两个绝不能脱离”——绝不能脱离学生个人成长,绝不能脱离产业和区域发展。他提出,人工智能时代的职业教育要实现“连起来、融进去、动起来”,通过数字化手段推动大规模因材施教,从标准化培养转向个性化赋能,在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师资建设等方面精准对接产业需求。
![]()
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任占营作主旨报告
原闽江职业大学常务副校长孙芳仲深情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期间的教育实践,阐释了“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他指出,职业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强化能力培养,深化校企合作,让教育成果经得起用人单位的检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教育分会理事长周建松则以“十五句箴言”为院校“十五五”规划编制支招,强调规划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既要对接教育强国建设要求,又要贴合开发区产业实际,突出前瞻性、战略性和可操作性。
![]()
原闽江职业大学常务副校长孙芳仲作主旨报告
![]()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教育分会理事长周建松作主旨报告
三、数据赋能:产教通平台破解供需错位难题
本次大会的一大亮点,是全国开发区职业教育发展联盟秘书长王晓刚推介的“产教通数据服务平台”,该平台以数据为纽带,为破解产教供需错位难题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成为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的“数字桥梁”。
据介绍,产教通平台历经三年积累,已汇聚60类数据集,涵盖200条产业链、6700万家企业、2800个区县、38000个街道的产业数据,以及人才招聘、专利标准、企业中标等多维度信息,构建起覆盖全国开发区产业生态的“数字地图”。平台通过三大核心功能赋能职业教育:一是产业图谱可视化,可快速呈现特定区域产业布局、产业链环节及企业分布,无锡科技职业学院试点的集成电路产业图谱,已实现全国54个产业环节、19202家企业的全景洞察;二是岗位与专业精准匹配,基于企业岗位需求大数据,映射对应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为院校专业调整提供数据支撑;三是产教适配度分析,自动生成城市产业画像、专业与产业适配报告,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专业群优化提供决策依据。
![]()
王晓刚推介“产教通数据服务平台”
“过去我们对接产业靠经验、跑企业,现在通过平台能精准找到开发区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和岗位需求,让专业建设有的放矢。” 一位参会院校校长表示。平台还支持院校导入人才培养方案,自动分析课程与岗位技能的对应关系,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衔接,目前已在无锡科院等联盟院校试点应用,成效显著。
四、实践创新:院校探索各具特色的赋能路径
在主题报告和院校分享环节,一批鲜活的实践案例展现了开发区职业教育的创新活力。天津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杨理连介绍,学校面对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构建绿色智能制造专业集群,通过“课程贯通、学训基地共享、教师流通、学分互认”四通模式,实现15个专业资源整合,毕业生满意度达96%。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深耕人工智能赋能,每年投入千万元建设数字化校园,开发元宇宙数字化互动教学平台,构建“AI+智能制造”“AI+数字贸易”特色专业集群,其编写的人工智能通识教材入选国家规划教材,覆盖通用场景与产业融合场景。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立足烟台开发区五大产业集群,投资6亿元建设实训基地,教师团队参与企业技术革新创造效益1200余万元,实现“专业建在产业链上,课堂设在车间里”。
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面对周边缺乏产业园区的先天不足,创新性地“自建产业园区”,引入新能源装备企业入驻校园,每年提供2000人次实习实训岗位;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聚焦当地拉面产业转型升级,成立拉面产业现代学院,培养“懂前厅、熟后厨、会营销、能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发布10余项行业标准,让“小切口”服务“大产业”。
![]()
![]()
![]()
五、展望未来:构建三维协同的职教新生态
面向“十五五”,全国开发区职业教育发展联盟提出将重点推进三大工作:一是强化合作共赢,对接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打造开发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集群优势;二是提升服务能级,通过政策解读、资源整合、数字化转型,实现服务更精准、更高效;三是深化改革创新,探索联盟可持续发展新机制,激发职业教育内生动力。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宗诚在报告中指出,智能技术赋能职业教育增值评价,要聚焦学生全面发展,通过数据驱动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信、实现成长。中国电子工业科学技术交流中心总经理刘源超先生的报告,精准切中职业院校师资短板与产教脱离症结,锚定“人工智能+”政策导向,依托NITE工程擘画标准引领、百校联动、载体支撑的系统路径,为紧缺人才培养注入强劲动能,尽显行业赋能之智。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人工智能与数据技术为开发区职业教育带来了革命性机遇,未来要进一步构建“机制协同、资源协同、创新协同”的三维生态,推动职业教育与开发区产业同频共振、双向奔赴。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宗诚作主旨报告
此次年会的召开,不仅为全国开发区职业教育交流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更明确了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路径。随着产教通等数据平台的推广应用,随着院校实践创新的不断深入,开发区职业教育必将在服务产业升级、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征程中展现更大作为,为中国式现代化培育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联盟秘书处供稿 执笔:吴芳 桂和利 洪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