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和同事聊天,总能听到一句话:“这房贷啊,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我朋友小王说,他每个月工资一发到手,第一件事就是把七千块房贷转给银行。
我问他:“不怕吗?工资全被房贷吞了?”
他摇摇头:“怕啊,可不交房贷我连租房都不敢想。”
这就是现在很多人的生活写照。房子原本是安稳和底气,可一旦买下,房贷就像一块巨石,压在身上,二十年、三十年都没法松口气。
我同学小张更夸张,他说他老婆经常抱怨:“你看看你,每个月工资都给银行打了,还剩什么?”
小张苦笑:“剩的钱?吃饭、生活费勉强够。买房是咬牙扛啊,要不然你觉得我们租房能轻松吗?”
很多人之所以敢扛三十年的房贷,不是他们有多有钱,而是别无选择。结婚、生子、安家,房子是门槛,是必须品。你想躺平?可现实不允许。
我有个朋友小李,去年买了房。他跟我说:“当时压力大得想哭,首付是父母给的,我几乎把自己几年的积蓄都拿出来凑首付。可房子没买,我连婚都结不了。”
我问:“那你后悔吗?”
他说:“说不后悔是假话,可要不买,我的生活可能更惨。”
很多人都是这样。房贷让人焦虑、让人累,可一旦放弃买房,似乎就等于认输,社会、亲戚、朋友都会有目光压力。
我还有个同事小赵,他已经扛房贷十几年了。
他总说:“每个月工资一到账,我就先算房贷,再算生活费。剩下的随缘。”
我开玩笑:“你这么算,是不是觉得自己特别精明?”
他苦笑:“精明?是被逼出来的,不精明,你就得面临被银行催收、被亲戚嫌弃、被生活压垮的风险。”
房价涨的时候,大家觉得买房是赚钱的事,房价跌的时候,买房又成了负担。但无论涨跌,房贷都在那里,一如既往地压着你。
我认识一个家庭,他们父母把半辈子的积蓄都拿出来给孩子付首付。
父母说:“房子买下去,你们才有家。”
孩子说:“爸妈,咱们这压力有点大。”
父母笑着拍拍他们肩:“忍忍就过去了。”
“忍忍就过去了”——这句话,其实是很多人咬牙扛房贷的理由。压力很大,但没有选择。买房、付房贷,成了生活的必须。
还有很多年轻人,每个月工资不高,但房贷一交,生活就像被压缩到最紧凑的状态。
小陈跟我说:“我每个月工资到账三万,房贷占了两万五,剩下的还得应付日常开销。朋友约吃饭?我也只能拒绝。”
我问:“那你辛苦吗?”
他苦笑:“辛苦啊,可不交房贷,你连家都没有。”
这就是现实。房贷压得你喘不过气,可没有房子,又怕被社会甩在后面。买房成了不得不做的事,即便知道未来二三十年都得咬牙扛,也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
再说更极端的例子,我一个朋友的父母都在城里打工,把所有积蓄给孩子凑首付,自己省吃俭用十几年。孩子问:“爸妈,你们辛苦了。”
父母笑:“没事,咱们能扛。”
能扛的,不是他们特别坚强,而是别无选择。生活逼着他们必须扛。房子成了社会的标配,房贷成了不可逃避的责任。
很多人咬牙扛房贷,是因为背后有责任:对父母、对孩子、对家庭。
他们不能倒下,即便生活被压得喘不过气。
我同事小刘说:“房贷就像一把刀,一方面让我清醒,一方面逼着我不停前进。”
我点点头:“对啊,房贷没了,你的人生也许会轻松点,但没买房,你可能连站稳脚跟都难。”
所以,三十年的房贷,敢扛的人,不是没有恐惧,而是被现实逼得别无选择。
房子本来是家的象征,如今却成了压力和责任的代名词。
咬牙扛房贷的人太多,他们不是英雄,只是生活逼着他们硬着头皮走完这条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