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
诏安县西潭乡美营畲族村风鸡(摄影:林鸿东)
风鸡
文 / 林鸿东
鸡是一种古老的闽南厌胜物。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中写道:“鸡,主以御死辟恶也。”宋代(一说汉代)《春秋运斗枢》提到“玉衡星散为鸡”,玉衡星为北斗七星之一,在传统信仰中北斗具有镇邪化煞的功用。梁朝陶弘景在《真诘》中亦指出:“学道山中,宜养白鸡白犬,能辟邪灵。”另有说法认为,鸡属阳精,能以阳制阴,因而具备驱邪之力。此外,也有人援引《本草纲目》所载“家有竹鸡啼,白蚁化作泥”,主张鸡有除蚁之能。胡新生《中国古代巫术》一书中还提到,战国时期已有“挂鸡于户”以驱百鬼的习俗。至南朝时期,民间更逐渐发展出张贴鸡画以辟邪的风气。这些都是文献中关于鸡作为辟邪灵物的相关记载。
在闽南地区,与鸡之辟邪功能密切相关的具体体现,即为“风鸡”。正如大金门以风狮闻名,风鸡向来被视为“小金门特有的民间信仰之一,是小金门的吉祥物,也是村落与民宅的守护神”。关于风鸡的起源,小金门流传着一则传说:“烈屿先民饱受风灾与虫害侵扰,因求助无门,便在村口或屋顶竖立风鸡,用以镇风煞、克白蚁,护宅保平安。”金门风鸡多以泥塑制成,通体漆白,故又称“白鸡”。尽管随着时代变迁,烈屿已不再受风害与虫害威胁,风鸡仍昂然矗立,精神抖擞地守护着这片土地。
然而,近年来因田野调查之故,笔者陆续在漳州的东山、诏安、南靖等地,发现若干与小金门风鸡形态相近的文化遗存,其中尤以东山铜山古城与诏安美营畲族村的风鸡最为典型。据悉,东山的风鸡主要是用熟贝灰、黏土搅和草浆制作。由此看来,将风鸡视为小金门特有之物的说法,很可能是一种文创式的表述,并不完全符合民俗的事实。
初稿写于2021年9月
![]()
东山县铜山古城风鸡(摄影:林鸿东)
![]()
东山县铜山古城风鸡(摄影:林鸿东)
![]()
东山县铜山古城风鸡(摄影:林鸿东)
![]()
诏安县西潭乡美营畲族村风鸡(摄影:林鸿东)
LOOKERS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欢迎关注鹭客社,投稿联系微信号:DONGE110

本篇图文均为原创,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欢迎分享到朋友圈。但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撰写论文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公众号后台申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