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在微信问一问上,回答了“中国式父亲|谈谈你们心中‘父亲’是一个什么样形象”这个问题。
一个午觉醒来,我的问一问就弹出了40+的消息。之后的短短3天时间,这个回答就获得了平台7000+的曝光,收获了60+点赞,以及多位读者的推荐和评论,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
01 闽南语“磨碌命”,到底是个啥?
在我的回答里,我用“劳碌”来形容我的父亲。后来,我去认真地检索了一下各种资料,才知道单纯从音译过来的话,用“磨碌”更合适。
“磨碌命(mûa-lio̍k-miā)”,在闽南语里说的是一种天生忙碌、无法清闲,仿佛被命运驱使着、不停操劳的人生状态。它不仅仅是形容一个人“很忙很忙”,更是对一个人的命运的判定和慨叹。
![]()
相比于“劳碌”,“磨碌”这个用法更有重量:“磨”的意象比“劳”具体得多,充满了画面感和悲情色彩——一个人的一生,就像被套在了磨盘上,命运驱使他永无止境地绕圈、劳作,既使疲惫也无法彻底休息。
02 “磨碌命”好像是每个闽南人的共同命运
“磨碌命”这个词好像跟随着每个闽南人的一生,是我们独特的底色,也是每个闽南人的共同命运。似乎每个闽南人,都逃脱不了“磨碌”的命运。
![]()
我妹小时候,一回到乡下老家就满村跑,追鸡赶鸭、上树下地玩得不亦乐乎,奶奶见她这样就说她从小就是“磨碌命”;
在我读书时,日复一日地早早起床、背着厚重的书包去上学,邻居长辈看见了也会嘟囔一句我很“磨碌”;
我爸工作那会,除了本职工作,还会利用业余时间开铁器店、也会去接一些电气项目的私活,我妈总说他是不得闲的“磨碌命”;
我妈退休还没开始带孙女前也是闲不住,每天恨不得把家里的家务做两遍,现在日常带娃的她更忙了,她总是自嘲的说自己就是这样的“磨碌命”;
我奶奶,一个已经年过80的老太太,种着不大的一亩三分地、喂着一群比我还能吃的鸡鸭鹅、时不时还自己上山砍柴,叔叔姑姑们都说她这么老了就不要那么“磨碌”了……
那我们闽南人,磨磨碌碌这一生,究竟是为了什么?
03 事实上,“磨碌”是闽南人敢打敢拼的底气
或许你不了解闽南人,但是你一定听过这样一句闽南语的歌词:“爱拼才会赢(ài-piànn-tsiah-ē-iânn)”。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爱拼敢赢的闽南精神,早于闽南人被大家认识之前,就在大家的嘴里口口传唱。
![]()
“爱拼才会赢”不只是一句歌词,它是刻进闽南人骨子里的信仰——闽南人似乎天生无法忍受一成不变的安稳,总想在风浪中拼搏更多更大的可能。正是因为我们有无数的“敢”要去“拼”,所以我们有忙不完的事,所以我们看起来就是非常的“磨碌”。
八山一水一分田,独特的闽南地域环境,也在逼着闽南人“磨碌”——山多地少,收成还不够塞牙缝,逼得老老少少拎着破包袱下南洋,从宋元开始到现在也没停止过。回头看这段历史,这哪是什么浪漫的淘金史?闽南沿海的家族里,家家有本血泪账:男人豁出命下南洋讨生活、女人天不亮织布到三更、小孩生下来就很难见到自己的爹。
![]()
闽南人的“磨碌”,几乎不是为了自己一个人的逍遥。它是为了家族的家族的开枝散叶,是为了儿女的前程似锦。所有这些“磨碌”的背后,最终都指向了同一个地方——厝(在闽南语里既指房子,也指家)。
所以,“磨碌命”到底是啥?
它是刻在闽南人骨子里的勤劳基因、也是写在族谱上的责任和担当、更是闽南人爱拼敢赢精神的底色。它有时很重,压弯了闽南人的腰;但它也很有力,撑起了闽南这片天。
![]()
年轻一点的时候,我总觉得被人说是“磨碌命”,就像是被宣判了一生不得闲的“死缓”;现在长大了,我也欣然接受了“磨碌”的命运。当我也在为了自己的人生而“磨碌”时,我可以非常骄傲地说一句“我敢、我拼、我值得。”
“磨碌命”,可以说是每个闽南人一生中最深情、也是最完整的注脚。
你觉得自己“磨碌”吗?说说你“磨碌”的故事好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