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江城,霓裳与非遗共舞,传统与现代交响。以“循迹·破晓——时尚驱动新发展”为主题的2025武汉时装周,不仅折射出武汉时尚产业的多元光谱,华丽绽放城市综合实力,更开启一段流传千年的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语言的深度对话,成功探索出一条非遗工艺与现代设计融合发展的产业升级新路径。
![]()
武汉所在的荆楚大地,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悠久的历史与多元文化的交汇,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精美绝伦的楚绣到独具特色的阳新布贴,从“文明基因”西兰卡普到“东方技艺”蜡染……“循迹”千年,这些传统工艺承载着千年的文化记忆和深厚底蕴,正在一大批传承人的手上实现非遗活化,与现代时尚融合,与商业市场接轨,“破晓”新生。
![]()
非遗活化
适配现代消费需求
在武汉时装周的T台上,传统非遗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静态展品,而是与现代生活场景、新消费需求紧密相连的时尚桥梁,是“技艺保护”到“生活美学”的价值转化。
![]()
受蜡染技艺的感染,非遗蜡染设计师成昊不仅把家安在了贵州丹寨,更是带着工坊画娘们多次亮相国内外顶级时装周。此次武汉时装周上,成昊携宁航蜡染全新系列「唤」亮相,光影交错中,传统苗族图腾纹样与现代设计交相辉映,靛蓝的印记在模特的身上流转,千年的传承在宁航蜡染“一群人,一辈子,一件事”的守护中焕新。
“本季系列我以‘补’为灵感,通过蜡染技术将处于生命周期末尾的布料进行二次创造。希望在蜡刀的勾勒下完美展示宁航蜡染质朴的‘物尽其用’哲学,唤醒了人们对物质、对传统、对生命的重新认知。”谈及品牌发布,成昊直言:“我们就是想为非遗‘正名’,改变大众认为蜡染‘土气’‘过时’‘仅是旅游纪念品’的刻板印象,让武汉乃至全世界看到,中国传统手工艺已拥有与国际对话的时尚表现力,蜡染的‘蓝白之韵’正绽放出惊艳世界的光彩。”
![]()
多年来,为了探索“传统工艺+现代设计”的商业新路径,成昊始终在现代时尚中为传统技艺寻找破晓答案,将蜡染元素融入现代成衣、家居、文创等更广阔的领域。秀场上模特身着的40套服饰,既是艺术品,也是可商业化的“样品”。
成功举办十二届的武汉时装周,从来不只是“展示”的T台,而“链接”和“开拓”的窗口。通过武汉时装周,“宁航蜡染 = 高品质 + 真设计 + 苗族文化”的理念,早日深入人心。
![]()
当代转译
打造楚风汉韵文化IP
楚风汉韵作为武汉精神传承与民俗风情里最深刻的记忆,如今正通过武汉时装周的连接,实现千年文明对话,让历史照进现实,成为当下最具市场竞争力的地理文化标识和区域文化IP孵化器。
![]()
作为土生土长的湖北人,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中国十佳设计师冯三三自然对本土非遗情有独钟,用他的话说“这是责任更使命”。为此,他将品牌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为理念,在兼容并蓄、传承于创新中,结合本土民族、民间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发方向,将时尚化、产业化引入乡村,在非遗得以传承保护的同时,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产业赋能新活力。在他的带领下,大山深处的手工技艺,走进去、带出来,带到了大众消费市场、时尚舞台和世界舞台。
![]()
阳新布贴的“吉祥纹样”、西兰卡普的精心点缀、“遇折回转”精美绣工、剪纸艺术的相得益彰、“香云纱”的亲民化改造……传统的非遗技术,经过奇思妙想和古为今用,古老的吉祥寓意瞬间化作可穿戴的艺术,融入到日常穿搭,变得如此大众化、年轻化。
“因为热爱,所以挚爱。希望通过武汉时装周,能让更多的人看到传统技艺创新和传承的全新体验,真切的了解我们本土的传统文化,知道他们的故事,和他们散发出来的独特气息。”冯三三表示,为了打造楚风汉韵文化IP,今后他将继续转译传统文化,通过产业化、批量化、实用化的设计手法,让传统工艺以更亲民的姿态走进生活,让非遗成为现代时尚的新质生产力。
![]()
人才培养
储备产业新生力量
当前,全球时尚产业正经历技术革新、生态觉醒与文化复兴的深刻变革,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先锋引领作用。非遗的传承与创新,人才是关键。高校云集、名校众多的大武汉,自然秉天时、得地利、应人和,占尽得天独厚的优势。本届武汉时装周上,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武汉商学院、武汉纺织大学等一大批院校系深度参与,为武汉时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时尚设计学院以其独特的“师承”模式成为焦点。本届武汉时装周他们以“承韵续章”为主题,寓意“师者先承于手,后生乃续于心”。“当前,我国纺织非遗人才培育正处于从‘传承保护’向‘创新融合’转型的关键期。我们学院自建院以来,先后开设‘纺织非遗设计’选修模块,建立‘荆楚纺织非遗研究中心工’,让学生通过实地调研西兰卡普土家织锦、汉绣、黄梅挑花、红安大布等湖北地区传统技艺,完成从材料采集到成品设计的闭环实践。”武汉设计工程学院专任教师张勇博士表示,希望通过武汉时装周继续深化“非遗孵化器”项目,拓展校企研用联盟,共同推动非遗教育从“课堂”走向“秀场”,让更多年轻设计师成为文化守护者和创新先锋,向世界展示“武汉设计”的温度与力量。
![]()
武汉商学院作为全国首个将汉绣纳入本科课程的院校,通过“基础传承一创新表达”体系教学,既守住了手工技艺的根,又给予年轻人审美表达的空间。本届时装周上,他们师生共创以“楚韵新章”为内核,让荆楚遗风在衣袂间重塑东方芳华。“武汉时装周为本地院校提供了与行业一线同台展示、相互启发的舞台,让学院派与产业派充分交流,不仅有助于学生认知行业,也为汉派服饰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武汉商学院艺术学院院长周宇表示,今后学院将持续搭建汉绣相关的就业与人才对接平台,促进非遗技能人才与本地企业、品牌深度链接,实现“作品走秀一产品落地一人才成长”良性循环。
![]()
武汉纺织大学通过“基地一中心一展馆”,多年来始终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传承保护、传播交流和人才培养。作为承载学术底蕴与设计传承的高端定制品牌,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教授、纺大惟尚品牌创始人孙菊香携“纺大惟尚”品牌,用40套精心打造的造型完美诠释了“传统文化与时尚再造”的新中式主张。
![]()
以时装周为媒介,如今,楚风汉韵、国风国潮等现象级审美扑面而来,而背后助推的正是以学院派为代表的一大批新生设计力量的崛起。本届时装周上,除了众多新生力量的亮相外,也吸引了首位获得“中国纺织非遗友谊大使”称号,德国纤维艺术家、服装雕塑家、品牌rechenberg创始人凯瑟琳·冯·瑞星博、MARYWANG创始人/设计总监MARY等大咖的加盟,他们用中国“软黄金”香云纱做成了东西方文化对话的载体,让法式剪裁与东方肌理在同一块面料上共舞……把非遗在当代时尚市场中的商业价值不断延伸,推向世界。
![]()
十三年的生动实践证明:非遗与时尚的融合,不仅让传统工艺“活起来”,更形成了差异化的产业优势,不断推动武汉纺织服装产业从“制造”向“创造”转型。随着众多设计师投身非遗创新,传统工艺与现代时尚的深度融合,武汉时装周所构建的“首发经济”生态,必将成为助力时尚声量持续转化为市场增量的新质引擎,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的华丽绽放贡献武汉新智慧、江城新范式。
![]()
更多内容丨尽在《中国纺织》杂志
![]()
![]()
![]()
![]()
![]()
![]()
![]()
![]()
![]()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