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立于1946年的日本Onkyo(安桥),于今年初在美国CES2025上推出了全新Creator(创作者)系列的两款2.0有源音箱(监听级),分别是售价1500+的GX-10DB和2000元+的GX-30ARC。
其中的后者将专业级D类双功放、DSP 处理和全数字放大下放到了较为亲民的价位,并通过增强潮流属性,实现了桌面、客厅通用,以及全场景的适配。而额外提供的一键低音增强,在与默认的“ruler-flat response”(直尺般平坦的频响)配合后,更是可以应对所有的音乐类型。
为佐证音质水准,安桥技术部还特意标注了该系列高阶型号GX-30ARC在“严苛测试条件”下的失真数据,具体是在 8Ω 负载下,双声道同时驱动时:
- 高音单元在10kHz频率下,总谐波失真≤1%;
- 低音单元在100Hz频率下,总谐波失真≤1%;
可见该型号在关键听感频段的失真控制已达专业水准,而这也是它定位于创作监听器而非普通家用音箱的重要技术依据。
个人认为它适合预算在3000元内,非常在乎声音纯净度和分离度的朋友。
![]()
![]()
颇为感叹的是,相对于安桥以往门槛过高的“发烧属性”,此次的新品,也让他们转变成了所有内容创作者和音乐爱好者都能触达的专业音频伙伴。而这种战略性的定位升级,也被业界普遍视为 “安桥的新生” !
![]()
说到新生,这里回顾下2025年初的CES。上图为美国消费电子巨头VOXX集团展位上的新Onkyo标志。肉眼可见,字体和以往相同,但间距变宽了。据悉,新标志在表现出对传统和过去尊重的同时,更寓意着品牌对未来的展望。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安桥近几年业务变动和被收购等传闻,导致很多人对其现状一直处于懵逼状态。当然我也好奇,所以查了下他们的具体情况。
结论是,安桥在2021年被美国VOXX集团旗下的Premium Audio Company子公司收购并运营,但PAC仍保留了原安桥在日本的60人技术团队,目的也是为了延续该品牌78年的“音之调和”理念。
而在产品的战略规划上,新的安桥更多的优化了现代用户的需求,如更多接口和无线连接等。
![]()
额外发现:
翻转GX-30ARC箱体,你会发现底部铭文中的杰士,这展现出了VOXX集团内部不同品牌之间的协作与联动。事实上,自2019年起,日本安桥就与美国杰士有了联合开发与分销产品的消息,而据人工智能的推测,此次GX-30ARC或许就是杰士声学技术与安桥电子技术的融合。当然官方并未像之前几次那样告知。
Creator系列的调音过程:
安桥官网描述:“全数字放大是诚实的。低质量音频来源(如压缩的YouTube视频或低分辨率的流媒体)在普通的数字放大器上听起来可能会很粗糙。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我们不是只专注于让高分辨率文件听起来很棒,而是通过仔细调整声音,让“普通音乐源”听起来也令人愉快,以此帮助您在生活、工作时借助音乐保持高效和灵感。
在开发过程中,我们不断使用真实音源进行测试,比如通过互联网分发的“压缩音频”仔细调试声音,不仅是在一个完整的聆听环境中,也是在一个接近真实的环境中,或是客户实际上会聆听的环境中。当然,这也意味着我们的工程师每天都在他们自己家里使用它们。”
![]()
本篇谈的是该系列高阶型号GX-30ARC。后缀的ARC,应该是指它比GX-10DB多出的,可以与电视相连的HDMI。截至发稿日,它大概是处在2700元的一个售价上,位于家用音箱市场上“中高端与高端的交界”位置。
功率配置:总共50W ,单边音箱为8W高音 + 17W中低音。最大声压级110dB。
频响范围:55-20kHz。好于雅马哈某款2000元左右的2.0音箱。
重量尺寸:主箱2.7Kg,次箱2.4kg。宽14.6cm,高22cm,深17cm,附送了两个倾角约10°的底座,便于聆听时箱体与人朝向的准确。
直观感受:
GX-30ARC体积看着稍大,抱起时沉重感适中。有黑、白俩颜色。
实物观感雅致、潮流,令人神清气爽,比漫步者S系列那种古朴外观更适合现代简约装修风格的家庭。低阶型号GX-10DB三围尺寸会更小,频响范围、功放数量和单元尺寸也略有降低,适合更小的桌面和功能需求不很高的发烧用户。
![]()
我本人用了多种前端、各种音乐,基于大概三种摆位,再结合外媒测评以及安桥开发者描述页面,最终罗列出以下几点对它音质的看法:
首先,官方表示“全数字放大技术提供了清晰的声音、非常低的噪音、即便结构小巧也能提供强有力的低音”。
其次,外媒评价它“继承了安桥对音质的调校功底,避免了较低价位有源音箱常有的 “低音浑”或“人声薄”等问题,细节还原度可越级挑战更高价位产品。”
个人感受:
1、较为小巧的桌面级箱体实现了 “饱满且高质量的低音 + 清晰自然的人声 +穿透感的高频” 。全频非常均衡,尤其低音的厚度与声场规模感,在同尺寸、同价位具备相当竞争力。当然这些也跟摆位有关。
2、粗听“自然”、“宽松”,细听“灵动”、“清冽”、“柔顺”。
和几年前我听过的,比之贵不少的某款杰士2.0音箱对比,安桥这款的听感要柔美不少,很顺耳、很悦耳。当然两者的定位也有差异,杰士那款我记得是带有明显“监听”特征,氛围严肃、线条坚实,润泽度一般。
而和另一款比之贵约1000元的尊宝2.0音箱C707PA对比。论密度和动态,隐约感觉还是尊宝更优,当然它那“个头”也比安桥这个大不少,相对不太适合较小的桌面或卧室。然而,论音色的美感,和我认为的该价位所应有的解析力与厚实度,安桥GX-30ARC确实会给我更多一些的惊艳。比起“尊宝”,它的音色更“精致剔透”,会轻松释放出柔性与洒脱感,乐感畅快,“对焦”清晰。整体音色像是融合了精准和写意。
另外,安桥这款对大编制音乐的层次感和高频音色的还原,不论“味道”,还是“解析”,都碾压了我手里的所有“耳机”产品。哎,没办法,每次只要蹭到音箱,就会出现这种听音观被“吊打”的惨剧。
小结:对坚实感、浑厚感、肃穆氛围有追求,可以留意杰士;对饱满厚声和空间立体感在意,可选尊宝;对纯净度、均衡性、音色准确度格外看重,且需要很杂食的包容性和柔美味道,尽量选安桥。
3、我会时不时被它细腻的高频撩得酥麻。即便编曲再吵、器乐位置再远,但只要它出现,那种基频与泛音所叠加出来的亮、柔与力,就总能给我一种好像有“活物”在我房间某个位置边飘、边拉丝儿的感觉。而这也是我上文说它“灵动”的原因。
补充:GX-30ARC的高频虽然撩人,但实际音色还是非常自然的,并没有所谓的日式“妖艳”。直觉上,就觉得它的HIFI基础非常扎实,也因此,才能让一些声音散发出高级味儿。
4、两个音箱在距离约2米时,声音会比距离约1米时,给出更好的通透性和均衡感。整体音色非常清润,适合听各种编制的纯音乐作品,层次感会尽显。
此时的人声也很迷人,清晰、清爽、自然(非浓厚粗粝),那味道就很像大张伟在《自愈中勿扰》里唱的“甜沁在呼吸”那样,唯美而精致,耐听且微甜。
另外,低音的回弹也很快,无淤积感,这让它更容易衬托出全频的纯净。如若感觉低音不够厚,大不了加大音量,或直接遥控器一键开启低音增强,此时人声会被压到较远位置,口型变小,透明度会适度下降,整体音色变暖,同时低音厚度明显提升,60Hz附近频域会有轰感。
两种音色模式的切换变化非常明显,有时我会觉得低音骤增后,味道不大对,但听久了,又觉得好像这跟原声也没啥差异。额,一时间也不知是耳朵适应速度够快,还是安桥提供的这仅有的一个音效模式品质够高。
然后,当两个箱子被拉近距离到约1米后,整体音色会由之前的清冽、均衡、微冷,变得暖调一些,具体表现在“人声厚实度”和“低音威力”的较大幅度提升。此时,似乎是不太必要再启动一键低音增强了。
补充说明:当俩箱子被拉远距离后,默认HIFI模式不太适合听玛丽莲曼森这种,感觉氛围偏冷、人声略单薄,此时或有必要开启“低音增强”或“音量加大”。不过,当距离拉近后,似乎又挑不出啥毛病了,韵味感会随之提升。
再就是,拉近距离时,可能会在某些情况下,显得人声太凸出,此时要想提升均衡度,你可以试着在摆位、环境或音源等方面微调。
![]()
![]()
5、安桥GX-30ARC的输出功率在音箱产品中算是偏小的,但通过工程师的技术优化,却实现了远超我预期的高灵敏度和实际听感声压。而官方标的最大声压级也来到了较为惊人的110dB。
实际体验,坐在客厅沙发上,听大约2米远的GX-30ARC,在我“能接受”的高音量下,测得的声压大约是85dB。如若在此基础上再提高一点音量,我觉得哪怕只持续几秒,也肯定会因为“爆棚”而被邻居讨厌或投诉。
总之,安桥创作者系列的声音威力不容小觑,而且它能在各种极端前提条件下,始终保持高清晰度和高自然度,这让我感觉它非常有水平。
相对于市场上一直都挺火的漫步者S1000、2000系列,我觉得安桥这款主要是以精准瞬态响应与细腻动态层次见长,特别适合需要精确声音还原的听音场景,如音乐鉴赏、游戏音效和人声欣赏时。
至于漫步者,个人推测是低频动态爆发力或更优,相对更适合震撼影音体验和低频密集型音乐。
不过总得来说,若不强行对比,GX-30ARC已经是相当可以的全能型顶级高手了,夫复何求。
6、和各类耳机对比,这种高水平的2.0音箱,在对大编制音乐的层次感和不同乐器的音色还原上,具有先天的巨大优势。当然它的动态、瞬态也确实强。你会很快领略到它优秀的分离度、控制力和音色自然度。
听维也纳2021新年音乐会时,我眼瞅着手里的分贝计,屏幕数值在50dB到75dB之间不规则跳动,同时感受着不同乐器在不同响度下,所带给我的跌宕情绪起伏,这明确的听觉动态感知,着实是耳塞和头戴耳机很难充分给到的。更别提声音在空间中的定位准确性。
总之就很“鲜活”,非常“鲜活”。
![]()
![]()
![]()
我拆箱那天,内心比较急,就随手拿IPHONE 16 PLUS连了它后面的USB口,然后通过遥控器切换到对应的输入模式,感觉确实方便,也没看说明书,就速度联通了音乐。
不过我另一台IPAD(闪电接口),用苹果闪电数据线,就没法听,可能是不识别?我得慢慢再琢磨下。
其它的播放设备,不论线路输入(RCA)、光纤输入、蓝牙连接,还是安卓设备的USB输入,只要连上,播放过程就全都非常流畅。只偶尔需要调试,如索尼ZX706通过苹果16手机的USB线连到GX-30ARC,在本地walkman播放器和几个流媒体音乐间的切换和播放时,或需要留意QQ音乐的USB独占或是不同APP之间互相抵触的情况。
另外,试过很大和极小音量,在音量变动的过程中,这对箱子均未出现“杂音”,而且历经各种切换和插拔的折腾,它的声音背景都始终“漆黑”。这让我感觉很踏实。好评!!
![]()
![]()
![]()
![]()
送了一条2米长的左右箱连接线缆,线的做工很不错,银色的金属插头做工也很好,具体是四PIN插口,插入后再用套环锁定即可。
另外,你可以根据自己房间里的台面环境,通过主箱背面的拨钮切换左右声道,这一点也很人性化。
日常除了遥控器点按,你也可以寻觅主箱背面的音量旋钮,通过“按压”它,来选择不同的信号源输入。
GX-30ARC一共提供了6种信号源:包括蓝牙(仅支持SBC)、HDMI、RCA(含黑胶唱机)、AUX、USB(Type-C口)、光纤。没有同轴。
低阶版本10DB的信号源比之少俩,无AUX和HDMI。
话说蓝牙、USB这两种输入口是这里面综合体验给我感受最好的,主要是可以远程遥控,切歌方便。如若是模拟输入,你就没法用遥控器前后换曲了,只能调音量,不爽。
所以,从懒人HIFI角度出发,优先蓝牙和USB。其中的蓝牙编解码器虽说是SBC,但实际听着,乐感却非常好,令人放松和愉悦,按说这也是调音实力的证明,就像三星TWS耳机,有好几款都不玩apt-X,也能给你优良的乐感一样。
除非你很讲究声音的动态和解析,那么可以放弃蓝牙,换成USB,此时选择合适的播放前端,如IPHONE 16\17或安卓手机都可以,也很方便。
若是做电视音箱,我觉得由于它本身的低音一键增强就挺明显了,所以似乎没多大必要再额外购置低音炮。即便它是有这么个输出口。
![]()
背面贴心的注明了操控方法,以及不同音频信号模式下的指示灯颜色。
![]()
不建议去掉箱子的网罩,因为它这个指示灯,在白色的时候,会有些刺眼。当然,即便去掉网罩,实际似乎也没有明显音质的变化,所以平时就盖住吧。
![]()
![]()
日式外观设计确实挺美。布局和谐,整体既精致,又大气。而中央区域那一串艺术感非常强的英文又间接给它“点了睛”。
![]()
![]()
![]()
结语:
Creator系列被安桥定义为“为音乐人、创作者和追梦者们打造的强大工具”。 凭借丝绢高音+编织纤维中低音组合(信息源自欧洲专业音频零售商PremiumHiFi.lv),以及安桥工程师对创作者的精细化调音,兼顾了音乐欣赏和创作监听。
由于外形简约美观、接口丰富,声音干净、均衡、控制力非常好,且价格控制在2500到3000元之间,我觉得它大概率会成为国际品牌2.0音箱中的热卖型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