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来源: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笔记侠PPE书院(bijixiafuwu),笔记侠经授权转载。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授权。
责编| 贾宁排版| 拾零
第 9282篇深度好文:6656字 | 17 分钟阅读
商业趋势
笔记君说:
你家里,有没有一个角落,藏着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信物”?
可能,是你孩子抽屉里那个皮卡丘玩偶,漆都磨掉了一些,却依然是他最宝贝的伙伴。
可能,是你自己手机里,存着的那几张《海贼王》路飞的帅气表情包。
也可能是你在街上看到一辆私家车,车身被《鬼灭之刃》的角色完全包裹,车主正自豪地开着这辆“痛车”去参加同好聚会。
这种将热爱公开烙印在生活日常中的行为,就是源自日本的“痛文化”。
这种现象背后,是一个巨大的经济现象——“痛经济”。粉丝们心甘情愿地为这种“痛”(原意指背负着一种甜蜜的负担)投入时间与金钱,将虚拟的热爱,转化为实体的消费。
其实,这种为热爱“打上烙印”的情感经济,在中国年轻一代中也已经非常流行。
比如,地铁上年轻人的背包挂满了《原神》的徽章,家里的玻璃柜精心陈列着泡泡玛特的系列盲盒,漫展上随处可见精致的Cosplay。这背后,是一个同样巨大的 “痛经济”。
那么,为什么这些日本的形象和故事,能让人“痛”得如此深沉,并穿越几十年,持续地产生经济效益?这背后,真的只是“动漫做得好”那么简单吗?
今天,我们想和你聊点不一样的,来一起掀开这层动漫的幕布,看看日本IP产业真正的骨架与内核。
我们会弄明白,这个生态系统是如何精密协作的,国家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最后,我们必须回答一个关键问题:当凯文·凯利大声呼吁打造“酷中国”时,我们究竟能从隔壁这个“酷日本”的实战经验中,学到哪些真正值得借鉴的东西?
希望今天的内容,对你有所启发。
一、如何为一个IP注入“不灭的灵魂”?
聊到日本IP,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人家画工好”、“故事精彩”、“制作精良”。这些都没错,但它们更像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如果把一个IP看作一个生命体,那么这些外在表现,就是这个生命体健康、强壮后自然展现出的活力。而真正决定这个生命能否诞生、能否长寿的,是它的“灵魂”。
日本IP产业的顶尖高手们,都是一群“灵魂工程师”。他们信奉一个看似简单却极难践行的原则:IP不是被“创造”出来的商品,而是被“培育”出的生命。商品会过时,而生命会成长、进化,甚至繁衍。
他们不追求速生速死的“爆款”,而是像种一棵树,不惜花费数年甚至数十年,先深扎根,再做到枝繁叶茂。这个“根”,就是IP的“不灭灵魂”,主要由三大核心要素构成。
1.世界的构建>故的讲述
请你思考一个场景:你是更容易记住一个惊心动魄的冒险故事,还是更向往那个故事发生的、充满无限可能的神秘大陆?
日本IP的制胜法宝之一,就是他们优先搭建一个宏大、自洽且充满魅力的“世界观”,而故事,只是在这个世界里发生的、无数精彩篇章中的一个而已。
他们不急着给你讲一个“王子如何打败恶龙救出公主”的单一故事。
他们会先呕心沥血地为你搭建整个“王国”:这个王国位于大陆的何处,有什么样的山川河流,住着哪些种族,他们信奉什么神明,社会如何运转,有什么独特的物理或魔法规则……直到你觉得这个王国真的存在。
然后,他们才会说:“好了,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在这个王国的某个角落里,正在发生什么故事。”
《精灵宝可梦》的核心灵魂是什么?不是小智的冒险历程,而是“一个与现代社会平行、人类与数百种名为‘宝可梦’的神奇生物共存、并能通过捕捉、培育、对战和交换来建立羁绊的完整世界”。
这个世界有清晰的规则:属性相克、进化链、道馆挑战、联盟大赛。任何一个孩子拿到精灵球,他脑海中浮现的不是某一段固定的剧情,而是自己成为训练家,在这个世界里探索、收服、变强的无限种可能。
故事主角可以从小智换到小豪,但这个世界本身,才是永恒的魅力之源。
《鬼灭之刃》:它的爆火真的只是因为打斗场面华丽吗?更深层的,是它构建的那个“充满日式美学与悲剧宿命的斩鬼世界”。
这个世界有“呼吸法”这种独特的战力系统,有“柱”与“十二鬼月”的等级秩序,有“鬼舞辻无惨”与“产屋敷”家族跨越千年的恩怨。每一个鬼的背后,都有一段融入日本历史与民俗的悲情故事。正是这个血肉丰满的世界,让“炭治郎砍鬼”这个简单主线,变得厚重、动人。
所以你看,一个精彩的故事,寿命是有限的,讲完了就结束了。但一个迷人的世界观,寿命是无限的。
它为所有后续的漫画续作、动画番外、电影、游戏、乃至一件T恤衫的设计,提供了统一的、可信的、取之不尽的舞台。用户消费的,不仅仅是某个情节,更是对那个世界的“代入感”与“归属感”。
2.角色的魅力>情节的曲折
回想一下,你可能已经记不清《名侦探柯南》里某个具体案件的来龙去脉,但你一定记得柯南那句“真相只有一个”的口头禅和他推眼镜的招牌动作。
你可能忘了《海贼王》路飞经历了多少场战斗,但你绝不会忘记他想要成为“海贼王”的傻气与执着。
这就是日本IP的第二个核心:他们深知,读者和观众可能会忘记跌宕起伏的剧情,但绝不会忘记一个有血有肉、仿佛就生活在你身边的角色。角色,是用户投射情感的“锚点”。
故事情节就像风,吹过就散了;角色就像一块石,会沉在受众的心海里。做IP的最高境界,是创造出能让用户爱、恨、心疼、敬佩,甚至为之争吵的角色。当受众为一个角色的命运而揪心,为他的成长而欢呼时,他与这个IP的纽带,就坚不可摧了。
我们先来看Hello Kitty。她是“角色大于故事”的登峰造极之作。这个小猫没有背景故事,没有官方剧情,甚至连嘴巴都没有。但这恰恰是她的神级设定。
没有嘴巴,意味着她没有固定的情绪,她可以是你想要的任何心情——开心、害羞、安静、忧伤。她成了一个完美的“情感空容器”,让全球无数用户将自己的故事、情绪和梦想投射进去。你买的不是一只猫,是一个可以代表“你”的符号。
还有海贼王路飞。作者尾田荣一郎塑造了一个近乎“幼稚”的目标(成为海贼王)和一个“简单”的性格(橡胶脑、重友情、讲义气)。
正是这种极致的纯粹和不变,在长达二十多年的连载中,形成了一种可怕的情感凝聚力。粉丝们追随的,早已不是“One Piece”究竟是什么,而是“我想看着路飞实现梦想”。角色本身的魅力,超越了终极谜题的悬念。
其实,手办、挂件、服装这些IP衍生品,本质上是一种“情感移情”。我买一个路飞的手办,不是因为它做工多好,而是因为我希望“那个我倾注了情感的伙伴,能在我生活的场景中陪着我”。只有爱一个角色,才会爱他所衍生的一切。
3.情感的连接>商业的变现
有了世界,有了角色,接下来就要思考如何与用户“签约”了。
签的是什么约?不是购买合同,而是“情感契约”。
日本IP产业大咖们的首要目标,不是让你立刻“掏钱”,而是让你深度“动情”。他们相信,只要情感连接足够牢固,商业回报会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自然结果。
这就像追求心上人,一上来就谈彩礼、嫁妆,多半会把人家吓跑。高明的方法是,先创造共同的美好回忆,了解她的喜怒哀乐,建立起信任与默契。当彼此深爱时,一切都好谈了。
2022年《灌篮高手》这部电影在日本和中国引发的,是一场席卷几代人的“集体朝圣”。
它卖的已经不是一部新电影,而是作者井上雄彦亲手为你画上的,一个等待了26年的青春句号。
电影院里,那些热泪盈眶的中年人,看的不是比赛画面,是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懵懂的年少爱恋、以及和伙伴们一起在球场挥洒汗水的回忆。这份情感,是无价的。
![]()
再来看看从1966年长红至今的《奥特曼》系列。快60年了,但奥特曼的核心灵魂从未改变——“光是纽带,将传承下去;人类与奥特曼的羁绊,守护光明与希望的信念”。
它传递给孩子的,不是简单的“打怪兽”,而是勇气、责任与和平。这种正向的价值观共鸣,让爸爸愿意带着儿子一起看,这就形成了跨越世代的情感传承。
所以,牢固的情感连接,是抵御时间侵蚀和市场竞争最坚固的护城河。
当用户因为“爱”而消费时,他们对价格的敏感度会降低,忠诚度会极高,甚至会主动成为你的“自来水”(用户自动自发传播)。这种由内而外产生的商业动力,比任何外部营销推动都要强大和持久。
二、如何让一个灵魂“富过三代”?
好了,上面讲的是为IP注入“灵魂”,解决了从0到1的问题。接下来就是怎样让这个灵魂茁壮成长、生生不息,甚至“富过三代”,这就是一场从1到100的漫长马拉松了。
这不仅需要一时的灵感与热情,更需要一套精密、协同且富有远见的产业骨架作为支撑。
在日本,这套骨架是两大核心部分组成的:一是自下而上、高度市场化的产业链协同机制,二是自上而下、国家主导的“酷日本”战略。它们共同支撑着整个IP产业稳步往前走。
1.产业链协同:从“内容”到“资产”的完美闭环
你可能会好奇,一个IP是如何从杂志上几页黑白漫画,一步步变成你手里沉甸甸的手办、让你沉浸其中的游戏的?
其实在日本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授权-生产”的线性流程,而是一个环环相扣、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精密生态系统。
这不像传统的工厂流水线,而更像一个精心设计的“IP养成”生态园。漫画和小说是“种子培育室”,动画是“阳光雨露和开花期”,游戏和商品是“硕果累累的收获季”,而主题公园则是“实景体验的生态园林”。
于是,每个环节不仅承接上一环,更为下一环赋能,形成一个不断增强的正向循环。
![]()
起点与试错池(低成本孵化)
漫画周刊、月刊和轻小说文库(如《周刊少年Jump》、《电击文库》)是这个生态系统最底层、也最关键的“创新土壤”。
它们以极低的成本和极高的效率,同时孵化上百个创意“种子”。通过读者调查表等即时反馈机制,市场(读者)亲自投票,决定哪个创意有资格破土而出。
这个过程,以极低的代价完成了最初的市场验证,确保了后续开发的内容潜力。
放大与破圈器(影响力引爆):
一部漫画或者小说被证明有潜力后,便会进入“制作委员会”模式。这是日本IP开发中最具特色的制度设计。
它由电视台、广告代理店、出版社、玩具公司、游戏公司、音乐公司等多家企业共同出资成立一个临时机构,共同投资制作动画。
你可能会问,这有什么优势?主要有2点:
第一,风险分摊。动画制作成本特别高,委员会模式就让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必承担全部风险,这样一来,他们就敢于投入成本搞大制作。
第二,利益捆绑与同步开发。比如万代这种玩具厂商的加入,意味着动画角色形象设计阶段就可能考虑了玩具化;游戏商(如万代南梦宫)加入,可能同步规划游戏开发;电视台加入,确保了黄金播放时段。
就这样,动画一播出,相关的玩具、游戏、原声带就几乎同步上市,形成一波集中火力的市场轰炸,实现影响力的指数级放大。
变现与生活化(价值渗透):
动画成功引爆后,手办、服装、文具、联名咖啡等海量衍生品全面铺开。这一步的目标,是让IP从“屏幕上的偶像”,变成“你生活里的伙伴”。
你用的文具上有宝可梦,穿的衣服上有鬼灭之刃,喝的饮料包装是柯南。这种无孔不入的渗透,让IP深度融入你的日常生活,完成了从“内容”到“消费品牌”的蜕变,商业价值被彻底固化。
升华与终极体验(价值固化):
最后,像东京迪士尼度假区和大阪环球影城的“任天堂世界”,就完成了IP商业价值的终极升华。
它们把虚拟世界物理化,让你可以“走进”屏幕里。当你真的走进任天堂世界,亲手敲一下问号砖块,和马里奥合影时,那种无与伦比的沉浸感和幸福感,会将你对IP的情感认同推向顶峰。这不仅是消费,更像是一次“朝圣”。
到这里,IP完成了从内容到商品,再到体验的完整价值闭环,成了一座可以吃、可以住、可以玩的“金山”。
然而,这个闭环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催化剂”和“放大器”,那就是由粉丝主导的“痛经济”。
官方提供高质量的角色和世界观(灵魂与骨架),而粉丝则通过“痛文化”对其进行二次创作和极致化的情感表达。
“痛经济”的生态位特别有趣,它本来是官方产业链的末端,却又反向为整个产业链注入了活力。
比如在日本,“痛车”是移动的角色广告牌,是粉丝用真金白银投下的信任票。“痛背包”(贴满角色徽章的背包)、“痛房间”(摆满手办和周边的房间),则是将个人生活空间IP化。
在中国,它则演化成 挂满“谷子”(周边)的痛包、为《王者荣耀》皮肤一掷千金、以及填满展示柜的潮流玩具。
无论哪个国家,其实这些行为的内核是共通的:将虚拟热爱实体化,将消费行为升华为个人身份的认同与表达。
“痛经济”其实是衡量一个IP情感连接强度的终极温度计。当一个IP能驱动粉丝将其融入个人身份标识时,它就不再是简单的消费品,而是粉丝自我表达的一部分。
2.国家战略背书:“酷日本”的国策级推动
日本的IP产业做得这么好,当然不光靠企业的单打独斗,而是一场有组织、有计划的“文化出海”集团军作战。日本政府就是这场战役的“总参谋部”和“总后勤部”。
面对国内市场需求饱和、经济长期低迷的困境,日本政府敏锐地意识到,动漫、游戏、时尚、饮食等流行文化,是极具国际竞争力的“软实力”和“硬资产”。
2010年,日本将“酷日本”写入《新增长战略》,经济产业省与文部省联合成立“内容产品海外流通促进机构”(也被称为“酷日本”机构)。
主要目的是促进日本动漫、音乐、电影等内容产业的海外流通,以增强日本在全球文化输出中的影响力,并通过它来拉动经济增长。
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①资金支持和投资
政府联合大型商社、金融机构,设立“酷日本基金”。这个基金不是简单的补贴,而是以市场化方式,直接投资于有潜力的海外推广项目。
比如,资助日本动漫工作室与海外流媒体平台(例如Netflix)合作制作内容;投资在海外开设日本主题餐厅或零售店,为日本IP和商品搭建直达海外的销售渠道。
②平台搭建与形象塑造
政府在全球各大城市主导或资助举办大型的“日本动漫博览会”、“日本文化节”等。这些活动不是简单的展销会,而是精心设计的“国家形象广告”和“IP体验馆”,也是全世界“痛文化”爱好者的朝圣地。
就这样,通过集中向海外公众展示日本最顶尖、最潮流的IP内容,潜移默化地塑造“日本=酷”的国家品牌认知。
③政策松绑和海外拓展支持
简化日本内容出口海外的版权谈判流程,提供法律和商务咨询。
同时,积极推动日本IP与海外IP进行对等合作,比如鼓励日本设计师与海外品牌联名,协助日本地方城市利用本地IP(如熊本熊)吸引外国游客,实现“文化输出”与“观光立国”政策的联动。
你看,“酷日本”战略的本质,是政府意识到文化产业的巨大经济潜力后,主动下场,为市场的“自发生态”修桥铺路、提供弹药。
它通过国家信用和资本,降低了文化企业出海的风险和门槛,放大了市场协同的成果。这样一来,日本的IP产业就不再是散兵游勇,而是在一个清晰的顶层设计下,形成合力,系统地、持续地冲向全球市场。
在前几天的访谈里,凯文·凯利提出了“酷中国”的构想,特别激动人心。我们拥有五千年未曾中断的文明,文化资源的厚度与广度,举世无双。
从《山海经》的奇诡壮阔,到《封神榜》的磅礴想象;从武侠世界的快意恩仇,到诗词歌赋的意境悠远……我们的“文化富矿”其实远超日本。
但我们也得承认,在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IP这件事上,我们仍是一个“追赶者”。
那我们到底缺什么呢?要怎样追赶呢?
在后续系列文章里,我们会详细拆解,敬请持续关注。
结语:所有伟大的IP,都是时间的朋友
回过头看,我们更能理解,从东京街头的“痛车”到上海漫展的“痛包”,它们的本质是什么?
是粉丝用热爱浇筑的情感勋章,是IP长期主义价值最直观的体现。烟花易冷,而能让粉丝甘心“痛”上一辈子的IP,才是真正的常青树。
日本IP产业告诉我们:商业的最高境界,是成为用户自我的一部分。当你的IP能被用户烙印在生活里,你便无需担心流量从哪里来。
因此,对于所有怀揣“酷中国”梦想的我们,最终的挑战或许是:我们能否创造出这样拥有“灵魂”的IP——它不仅能被观看,更能被携带;不仅能被喜欢,更能被用来定义一代人的热爱与身份?
当我们的文化符号,也能让全球的粉丝心甘情愿地“痛”起来时,“酷中国”便真正拥有了与世界对话的力量。这条路很长,但一切伟大的事物,都是时间酿的酒。
2026年3月,笔记侠Global PPE日本模块26级课程再度启航。
我们摒弃走马观花的观光,为你设计了一场深度沉浸的商业解剖之旅。这不仅仅是一次游学,而是用PPE(政经哲)思维全面拆解日本社会,从而在低增期找到思想和行动出路的绝佳机会。
在这次课程里,我们会邀请到日本经济产业省内容IP研究会主席,曾负责万代南梦宫海外事业开拓的中山淳雄先生,为我们分享《日本IP持续增长的秘密与IP营销战略》。
他将告诉我们:他们如何将孩子们的梦想,沉淀为跨越半个世纪的“痛经济”,并让这份“甜蜜的痛”,成为全球共通的商业语言。
本次7天6晚的课程,将由笔记侠创始人&第五代企业家组织发起人柯洲带队,全程陪伴大家读懂日本。
具体咨询报名可扫下方海报二维码,添加课程负责人详细沟通。
![]()
参考资料:
1.《借鉴“酷日本”战略,如何利用数字文化“出海”撬动入境旅游消费?|成果简述》,高金智库SAIF Think Tank
好文阅读推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