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消化道癌早筛早诊早治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2025西郊会议)在上海西郊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
![]()
大会现场
曹雪涛院士、林东昕院士、邬堂春院士、吴玉章院士、李兆申院士等全国知名的消化道疾病领域专家、教授及学者们齐聚上海,围绕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等消化道疾病,从基础到临床,从医工交叉创新到前沿技术应用展开深入探讨交流,为推动我国消化道肿瘤防治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
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东昕发表主题演讲
![]()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堂春发表主题演讲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深圳理工大学肖桂山教授受邀出席本次大会,并在“胰腺癌早筛”专题中与阿里巴巴达摩院医疗AI实验室资深技术专家张灵、上海市杨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韩雪,共同讨论液体活检在胰腺癌早筛早诊中的应用前景、如何通过AI提高影像学对胰腺微小病灶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如何保障胰腺癌早筛队列的长期随访、生物样本采集与储存等多个议题。
![]()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深圳理工大学肖桂山教授
![]()
阿里巴巴达摩院医疗AI实验室资深技术专家张灵
![]()
上海市杨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韩雪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深圳理工大学肖桂山教授表示,消化道癌占到全部癌症发病率的接近60%,而胰腺癌又是消化道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癌症,因此,对胰腺癌风险人群进行早筛早诊对贯彻“健康中国”的国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早期胰腺癌没有特别症状,容易被人们忽视。当患者出现疼痛、腹胀、消瘦、黄疸等症状时,大多已中晚期。因此,建议无症状的风险人群定期接受胰腺癌筛查,这是避免“癌王”威胁生命的最佳途径。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深圳理工大学肖桂山教授还表示,经过大量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数据证明,以4种microRNA组合为肿瘤标志物的液体活检技术对早期胰腺癌诊断灵敏度高达95%,特异性高达97%,可有效鉴别慢性胰腺炎、胰腺良性瘤、其他恶性肿瘤等。该技术已经被纳入《早期胰腺癌分子诊断专家共识》,并应用于全国多家三甲医院如上海长海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科研及临床项目。
康德生物建立了以AI驱动的癌症早诊早筛平台,基于现代肿瘤生物标志物microRNA组合的液态活检技术、影像学技术以及空间多组学病理学技术,再结合机器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技术及大型临床队列验证,实现多模块早期消化系统肿瘤的精准诊断和筛查。未来,具备深度学习能力的AI模型将整合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影像学、组织病理等多个维度的数据,并结合大规模的、前瞻性、验证性的研究,必定能够极大提升早期消化系统肿瘤的检出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