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第二十届中国经济论坛在广州举行。围绕“十五五”中国经济展望,从经贸、海洋经济、金融与科技等角度,现场同步举行了9场分论坛进行讨论。
在“对话科学家 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分论坛上,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张礼卿指出,科技创新不仅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更是未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需高度重视并妥善应对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带来的挑战。
![]()
张礼卿首先阐述了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三大核心意义。第一,科技创新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保障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面对人口老龄化和逆全球化等压力,需通过科技创新与深化结构性改革这“两个轮子”,共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第二,AI、工业互联、量子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将推动制造业从大国向强国转变,并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及传统产业升级。第三,科技创新催生新业态与新型组织方式,通过“创造性破坏”极大提升生产效率,平台经济等发展便是明证。
然而,张礼卿着重指出,科技创新,尤其是AI的迅猛发展,也伴随着严峻挑战。首要挑战在于,随着AI应用范围扩大,一些岗位可能被取代。其次,科技创新引发新的监管与伦理问题。大型平台企业不正当竞争行为,以及AI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算法偏见、透明度等方面的隐患,均需重点关注。其三,科技创新可能加剧区域、行业及个人发展的不平衡,数字鸿沟现象突出,或导致信息落差和贫富差距扩大。
为应对这些挑战,张礼卿提出,有关方面需进行系统性应对,包括加强社会经济规划、就业引导与职业培训、财政转移支付、强化合规监管和完善法律法规等。他特别指出,若AI对就业造成过于剧烈的短期冲击,可考虑适当限制其发展速度,以确保冲击处于可控范围。
如何最大限度发挥科技创新的积极效用?张礼卿最后从六个方面给出建议:既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优化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也要完善科技创新管理体制,加大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并发展风险投资与资本市场。同时,要营造崇尚科学、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及容错机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以为创新构建良好法治环境。
他强调,尽管挑战客观存在,但科技创新的积极作用总体大于负面影响,唯有妥善应对,方能行稳致远。
策划:王莹
统筹:马建忠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黄驰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