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关易道,通商宽农。”交通自古是经济“大动脉”,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皆印证了通道兴则经济兴的亘古真理。
11月13日,2025陆海新通道经济发展论坛在渝举行,“13+2”沿线省区市、东盟外宾与行业大咖共赴“陆海之约”,为这条北接丝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放干线注入新动能。
而重庆枢纽港产业园江津片区内,珞璜港巨轮凌波、小南垭站班列穿梭,这个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主枢纽的核心节点,正以微观枢纽的能级跃升,诠释国家战略深意,折射出重庆作为运营组织中心的担当,更见证着西部从“内陆末梢”到“开放前沿”的格局之变。
以一“纽”之力串联西部大开发与“一带一路”宏大棋局,重庆江津如何凭此撬动“时空”,编织内陆开放未来图景?
![]()
▲蓬勃发展的重庆枢纽港产业园江津片区
01
枢纽筑基:
微观节点破解内陆开放时空之困
“蜀道三千,峡路一线”的桎梏,曾让西部货物长期依赖“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水运模式,虽成本低廉却耗时冗长。
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崛起,以重庆为起点南下找海,比传统东向出海缩短15至20天,彻底改写了内陆开放的时空逻辑。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到“推进跨区域跨流域大通道建设,强化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正是破解这一困境的关键密钥。
江津立足重庆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营组织中心的核心定位,以“四向齐发”立体网络重构物流时空逻辑,成为内陆枢纽从“通”到“畅”的缩影。
![]()
往西,江津班列无缝对接中欧班列,贯通亚欧大陆桥;往南,率先开通中老泰马、中缅跨境联运班列,冷链专列让东盟生鲜“三日达”成为可能;对内,衔接成渝货运班列激活区域循环;经珞璜港江海联运,货物可通达全球127国家和地区的571个港口。
与此同时,硬件升级与政策创新双向发力:珞璜港纳入重庆港水运口岸开放范围,集装箱作业能力达60万标箱;小南垭站获批陆路启运港退税试点,“铁路快通”“车边直提”等举措让通关效率倍增。
截至2025年10月,西部陆海新通道江津班列累计开行5581列,运输标箱超27.9万箱,货值达291.26亿元,铁海联运量稳居全市首位。这组实打实的数据,有力印证了重庆作为运营组织中心的统筹效能——通过激活江津等节点活力,从“一条线”拓展为辐射18省75市163个站点的“一张网”,让西部“出山入海”的梦想照进现实。
02
产贸融合:
通道赋能激活实体经济深层动能
“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西部陆海新通道绝非单纯的运输干线,更是重塑产业格局的“黄金纽带”。
江津推动通道与产业双向奔赴,其探索恰是重庆以通道赋能实体经济的鲜活实践,呼应了“十五五”规划中交通支撑实体经济的战略导向。
![]()
▲重庆枢纽港产业园江津片区威马农机生产线
在江津,通道能级持续转化为产业竞争力:威马农机针对性调整产品适配东南亚市场,泰国生产基地投产形成“重庆研发+海外制造”格局;万虎摩托深耕非洲市场,跻身商用前三并设立区域配送中心;韩氏瓦缸、四面绿针等特色产品借道出海,香飘东盟。与此同时,通道“虹吸效应”持续释放,双福国际农贸城2024年进口水果交易量增长超36%,11万立方米冻库投用后将成东盟农产品集散高地。
产贸融合推动江津外贸实现跨越式增长:2024年进出口总额达185亿元,实际使用外资激增325%,有外贸实绩的企业突破150家。重庆枢纽港产业园集聚千余家企业,中国大唐西南首座F级燃机电站等项目落地,75个项目总投资467亿元,从“荒芜地”成长为“产业城”。这种融合模式,正是重庆作为运营组织中心的核心打法——通过节点产业集聚,带动沿线形成先进制造、现代物流等产业集群,让通道真正成为实体经济的“活血动脉”。
数据显示,重庆经陆海新通道运输的货物品类从2019年的80余种,增加至2024年的1200余种,“品项”达数万个。
03
协同破壁:
机制创新凝聚跨域联动强大合力
西部大开发进入“赋能升级”新阶段,“十五五”规划倡导的“跨区域大通道建设”,呼唤打破行政壁垒的协同机制。
江津以机制创新构建内外联动生态,既彰显了基层枢纽的担当,更体现了重庆作为运营组织中心的统筹智慧——通过建立“13+N”省际协同机制,推动通道从“各自为战”向 “共建共享”转型。
![]()
▲小南垭铁路物流中心
对内协同上,江津建立“日调度、周报告、月监测”制度,依托园区“智慧大脑”实现物流数据实时可控,定制化基础设施为多式联运提供支撑;对外联动中,主动融入中老泰“三国三园”国际产能合作项目,与泰中罗勇工业园等境外园区达成战略合作,与老挝企业签署协议深化供应链共建,接入数字陆海新通道大数据平台,将服务能力辐射沿线省区市。叠加“开放口岸+自贸区联动创新区+综保区”优势,推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模式,大幅降低企业成本。
这种协同效应不仅体现在物流层面,更延伸至规则创新。陆海新通道论坛发布《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发展报告》与综合服务体系成果,推出航企合作倡议与合作机会清单,为陆上贸易新规则探路。
土耳其驻华大使塞尔丘克·于纳尔表示,将探索在重庆建立“中间走廊”国际采购中心;蚂蚁集团则升级金融、物流、贸易“三合一”服务,各方合力让通道“朋友圈”持续扩容、效能倍增。
04
战略跃升:
枢纽担当锚定国家开放长远坐标
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价值,早已超越地理连接,成为打破“内陆=末梢”传统定位、重塑国家开放格局的关键支撑。
江津立足节点、放眼全局的前瞻性布局,折射出重庆作为运营组织中心服务国家“双循环”战略的长远考量,更彰显了西部在全国开放格局中的新定位。
![]()
▲繁忙的珞璜港
江津正剑指年开行班列突破2000列的目标,持续推进珞璜港水运口岸联检设施建设与小南垭站货区升级;重庆则以运营组织中心为核心,搭建省际协商机制,推动“统一品牌、统一规则、统一运作”。2025年前10月,重庆经通道货运量、货值同比分别增长33%、27%,西部地区经通道进出口金额达6115亿元,拉动外贸增长3.4个百分点。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阿西夫·赛义德·奇马评价:通道运输能力与贸易额持续攀升,已成为连接亚欧的重要纽带。
从江津枢纽的班列穿梭,到重庆运营组织中心的统筹调度,再到沿线省区市的协同发力,西部陆海新通道正书写着内陆开放的新篇章。这条通道不仅让重庆的笔记本电脑、贵州的茶叶、西北的铝材高效出海,更让西部成为全球投资的热土。
以“枢纽”撬动“时空”:重庆江津何以能?看“十五五”规划蓝图已然铺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国内陆开放的答卷,必将有属于重庆江津的魅力篇章。
记者:龙春梅 阮瑞雪 杨安迪
编辑:李婉龄 吴 刚
值班副总编辑:封 雷
![]()
声明:凡江津区融媒体中心所属平台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