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岳致呈 杜嘉文
11月14日,小景父子迎来了2000多里“特殊旅程”的终点。9岁的儿子小景曾确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这类患儿常被称为“A娃”。
为帮小景改善状况,余先生辞去工作,带着小景从湖南张家界出发,历经45天徒步走完2000多里路程,用脚下的路为孩子打造了一本特殊的成长课本。
辞薪备训,为爱启程
一年级时,“多动症”让小景难以专注,上课坐不住、动作不协调,眼神里渐渐没了孩童的光彩。“看着他明明想做好却力不从心的样子,我心里像被揪着疼。”爸爸余先生说。
今年3月,余先生向小景就读的学校申请办理了一年休学。其介绍,为全身心投入干预孩子的多动症,他辞去月入两万元的工作,还给孩子报名了训练营。“这几年,我几乎把所有的爱和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余先生哽咽道。
这场徒步2000多里的旅程,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父子俩用大半年时间“磨”出来的底气。
![]()
小景和爸爸完成千里大徒步
早在去年12月,计划就已提上日程。余先生先花两个月陪小景完成住院康复,稳住身体基础。再用半年时间开展专项训练,逐步增加短途徒步距离,一点点帮小景适应“长时间投入”的状态,也让自己摸清孩子体力与情绪的节奏。
筹备过程中,余先生还联系上另外两个有相似心愿的家庭,他们的孩子也面临缺陷多动障碍的困扰,家长同样希望通过户外实践帮孩子成长。几家人一拍即合,决定组队同行、彼此照应。
于是,10月1日凌晨,三个有着相似心愿的家庭已然集结。他们背上行囊,迎着微亮的晨曦,朝着山东聊城的方向,稳稳地迈出了第一步。
路途的荆棘与星光
这段路,从不是坦途。对“坐不住”的“A娃”来说,要锚定专注力走完漫长行程,本就是场艰难的拉锯。
旅程伊始,体力是小景面临的首道关卡。“最初几天,他明显吃力,可只要同行的哥哥们起身前进,那个小小的身影就会咬着牙,默默地跟上。”父亲余先生回忆道。
而护住整支小队的安稳,更是绷在余先生心口的弦。“哪怕一点小闪失,都可能让这场奔赴戛然而止。”他告诉记者。
他们的行进,像一场提前排演过的“精密作战”。靠着高德地图的群组功能,把未来一两日的路线、路途补给点都钉在规划里。
两位妈妈走在队首牵住孩子的注意力,余先生殿后攥着急救包,成为孩子们最坚实的后盾。
![]()
爸爸成为小景最坚实的后盾
这场跋涉里最“惊险”的意外,不过是孩子关车门时蹭红了指尖。就近找家药店消消毒,便又跟着队伍踩稳了脚步。
这一路,有素未谋面的粉丝追着送物资,有阔别二十年的老同学开车五十多公里专程候在路边塞热食。
可网络那头,“博流量”“把孩子腿走废”的质疑也像冷雨砸来。余先生坚定的告诉记者:“我们从不搞滤镜、也从不放大痛苦。”
据他介绍,一年来,他从教育“小白”成长为营地认可的“魔鬼教练”,视频记录的每一步都是孩子的真实状态,“如果是为了流量,没必要花7个月训练,更没必要带着孩子受这份苦。”
徒步是干预的一步,不是全部
改变,在日复一日的行走中悄然发生。
余先生分享了一个动人的细节:行程中,他们偶遇一位拾荒老人。小景看到后,默默整理好自己的零食、牛奶和水果,送到了老人手中。
“孩子回眸时那腼腆而真诚的笑容,我用手机记录下来反复观看,那一刻孩子真的长大了。我们路上的所见所闻,在他心里种下了一颗善良的种子。”余先生欣慰的告诉记者。
当记者问及小景的蜕变,于先生笑着说:“变化都藏在日常的小细节里。”
最让他欣慰的,是孩子责任感与同理心的显著提升。小景会每天早起为爸爸挤好牙膏,吃饭时主动递上筷子,在爸爸疲惫时,会用小手为他按摩捶背。“我们每天也会交流童年的故事,他变成了一个懂得关心人的小暖男。”这些点滴的成长,远比一份满分的试卷更让这位父亲感到欣慰和感同身受。
如今,徒步之旅落幕,新的计划已经开启。余先生已迅速启动“全国游学计划”,带孩子走访各地特色学校、教育机构,在骑行、爬山中拓展视野。
“徒步是干预的一步,不是全部。”他透露,孩子将于明年3月复学,接下来会在深圳一边参与游学,一边从小学课程中“补差”。“教育是长期的,就像从计划徒步到抵达聊城,需要一步一步来,未来我们还会继续探索更适合孩子的道路。”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