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美两国在釜山会晤后,为持续已久的贸易摩擦按下了为期一年的“暂停键”时。
然而,大洋彼岸的欧洲,却似乎并不打算让局势平静下来。
它们非但没有抓住机会修复与中国的合作关系,反而上演了一系列令人费解的强硬戏码。
前有荷兰强制接管中资企业,事后却摆出一副“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嘴脸;后有德国高官在争取到宝贵的访华机会后,却依旧口出狂言,甚至扬言要“报复”中国。
这一连串的事件,不仅暴露了欧洲部分政客对华政策的混乱与矛盾,更凸显了其在面对中国崛起时,那种既依赖又焦虑的复杂心态。
“感谢”与“下次还敢”
这场风波的起点,是荷兰政府一手策划的“安世半导体之乱”。
荷兰方面以所谓的“国家安全”为由,动用一项冷战时期的旧法案,悍然对中国闻泰科技全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公司实施强制接管,并罢免了其中方高管。
这一举动,在外界看来,几乎是明目张胆地配合美国对华技术遏制战略,甘当美国的“白手套”。
荷兰官方虽矢口否认,但其行动与美国将安世半导体母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名单的时间点高度吻合,其中的关联不言而喻。
面对这种公然的商业抢劫行为,中国的反制来得迅速而精准。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中方暂停了安世半导体在中国子公司的产品出口,这一招直接打在了欧洲制造业的“七寸”上。
安世半导体是全球汽车芯片供应链的关键一环,中国的出口管制,立刻引发了全球性的连锁反应。
欧洲乃至日本的众多汽车巨头,瞬间陷入了芯片短缺的“停产危机”。
一时间,欧洲汽车行业怨声载道,纷纷将矛头指向了惹是生非的荷兰政府,质疑其决策的鲁莽与短视。
压力之下,荷兰政府不得不寻求出路。
毕竟,这场由自己一手造成的烂摊子,连其背后的美国也无力收拾。
于是,荷兰开始向中国释放“求和”信号,表示只要中国恢复芯片出口,荷兰就可以搁置接管令。
然而,就在中方同意其经济部官员来华磋商,展现出解决问题的诚意时,荷兰经济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却上演了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
在接受英国《卫报》专访时,这位风暴中心的荷兰大臣彻底不装了。
![]()
他先是“感谢中方”采取措施,为这场由他亲手点燃的供应链危机提供了“短期解决方案”。
可话锋一转,他便露出了强硬的真面目,公开宣称:“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是会做同样的决定。”
这句“下次还敢”,将某些西方政客骨子里的傲慢与海盗逻辑暴露无遗。
他甚至颠倒黑白,将自己破坏全球供应链规则的行径,美化为给西方世界敲响的“警钟”,帮助各国认清了对中国的依赖。
卡雷曼斯之所以敢如此嚣张,背后有多重因素。
一方面,他作为“过渡性大臣”,其政治前途未卜,通过发表对华强硬言论,可以迎合国内右翼势力和美国的欢心,捞取个人政治资本。
另一方面,他也看准了欧洲一些国家乐见其成的“默许”态度,将对华强硬视为向美国表忠心的“投名状”。
这种“就算挑衅,也不会付出太大代价”的侥幸心理,正是驱动其一边求助、一边叫嚣的根本原因。
然而,荷兰似乎忘记了,中国的反制工具箱里还有很多工具,如果不能拿出真正的诚意纠正错误,下一次的代价恐怕将远超他们的想象。
德国左右互搏的对华政策
如果说荷兰的表演是一场拙劣的闹剧,那么德国的对华政策则更像是一出充满内在矛盾的“精神分裂”剧。
作为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德国在经济上对中国的依赖根深蒂固,中国已连续八年成为其最大贸易伙伴,无数德国企业的繁荣与中国市场紧密相连。
然而在政治上,德国的一些政客却似乎铁了心要与现实脱钩,执意扮演“反华急先锋”的角色。
德国外长瓦德富尔的经历便是最好的例证。
他原本计划访华,却在出发前大搞“麦克风外交”,不仅对中国的台湾问题指手画脚,还提出了要求中国放开稀土管制、迫使俄罗斯停战等一系列无理要求。
这种傲慢的姿态,换来的自然是中方的冷遇——其访华行程因“无法安排足够会谈”而被推迟,德国媒体则一针见血地指出,根本原因是“中方没人愿意见他”。
在碰了一鼻子灰后,瓦德富尔终于通过电话沟通,为自己争取到了一个“在合适的时候”访华的机会。
![]()
这本是德国修复关系、重回务实合作轨道的契机。
然而,德国方面似乎并未懂得珍惜。就在德国副总理计划访华的前夕,德国央行行长纳格尔再次发出对华发难的声音,公然扬言如果贸易关系恶化,欧洲就应该考虑“报复中国”。
更有甚者,德国财长还将矛头对准了深受德国民众欢迎的中国电商小包裹,直呼“我们不要中国的垃圾”。
这种言论,不仅充满了歧视与偏见,更暴露了德国作为老牌工业强国,面对中国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时那种难以掩饰的焦虑与无奈。
德国对华政策之所以陷入如此左右互搏的境地,其根源在于一种深层的战略迷失。
政治上,他们受困于跨大西洋联盟的捆绑,企图通过对华强硬来彰显所谓的“价值观外交”。
![]()
经济上,他们又无法摆脱对中国市场和供应链的现实依赖。这种割裂导致了德国政客们一方面迫切希望与中国合作,另一方面又不断发起挑衅的怪异行为。
归根结底,是瓦德富尔、纳格尔这类政客尚未摆正心态,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过去,以为可以用居高临下的姿态向中国发号施令。
倘若德国继续在对抗的道路上执迷不悟,最终损害的,只会是德国自身的经济利益和国家信誉,也必将在国际舞台上沦为一个更大的笑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