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一来,刚捧上手的热奶茶没多久就凉了,捧在手里不暖手,喝进嘴里一路凉到胃。
把奶茶倒进锅里开火加热?对于如今怕麻烦的年轻人来说,这种传统方法又要开火又要洗锅,还丢失了捧奶茶杯的“仪式感”。他们灵机一动想出各种五花八门的加热办法,各显神通,无论是在“格子间”还是在家中,都秉持着一个核心原则:能省一事,绝不多动一指。
办公室:就地取材,怎么方便怎么来
上班的时候,来杯奶茶或咖啡,工作似乎也变得有意思起来。只是如果在办公室里,手上的饮品凉了要怎么办?这里可不太有加热的趁手设备。于是,奶茶咖啡爱好者们开始就地取材,“怎么方便怎么来”,在“格子间”的方寸之间,另类加热方式令人直呼没想到。
外卖保温袋“水浴”:
比如,不想使用燃气时,水浴加热又快又安全。但办公室没有盆盆罐罐的容器?有人将目光投向了——外卖保温袋。这袋子厚实防水,保冷保热,有白领直接向保温袋里倒上热水,再把奶茶杯放进去,瞬间变成简易加热桶。不过得格外小心,用于加热的水温度也不要太高,毕竟这种自制的水浴工具“底盘不稳”,万一一不留神碰翻了,水洒出来是小事,发生烫伤就得不偿失了。
![]()
“暖宝宝”裹杯身:
“暖宝宝”这个冬日必备神器,也被开发出了新功能。两片已经发热的“暖宝宝”一左一右,将奶茶杯紧紧包住,其持续散发的热量可以让奶茶一直维持令人舒适的温度。如果觉得给奶茶杯使用两片“暖宝宝”太奢侈,还有网友将“暖宝宝”二次利用:等奶茶喝完,“暖宝宝”尚热,撕下来往身上一贴,主打节约不浪费。当然,使用“暖宝宝”虽巧妙,但相比其他的加热方式,“暖宝宝”作为消耗品,若是长期这样做也是有点“小贵”。
![]()
金属小物件导热加热杯垫:
“黑科技”小家电们自然也不会缺席。很多爱喝热饮的朋友会在办公桌上备一块小小的加热杯垫。方便好用的加热杯垫,用于不锈钢杯、玻璃杯、陶瓷杯等底部平滑的杯子来说,加热效果很好,但装现制现售奶茶和咖啡的纸杯、塑料杯,往往底部中空,靠外缘的一圈“空边”来“站立”,上面杯底不直接接触下面的杯垫,加热效果就很差了。为了用上加热杯垫,有人尝试将奶茶的那一圈“空边”剪掉,但并不容易操作;还有人想出了“导热”的办法,用各种手边就有的东西,比如金属的订书钉或铜丝,来“连接”杯垫和纸杯底部,加热效果的提升立竿见影。
![]()
便携式插电保温杯套:
更有甚者,选择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花上一杯奶茶钱,直接在电商平台下单一个USB接口的便携式保温杯套。在USB接口遍布的办公室里,插上电,便能给奶茶持续保温,经济又实惠。不过,市场上产品良莠不齐,若图便宜买了杂牌,安全系数也可能打折扣。
![]()
即使在家里,依然要“懒人加热法”
居家的时候,可用来加热的东西就更多了,也依然要图个方便省事。
热水壶或养生壶“水浴”
热水壶或者养生壶是秋冬泡茶的好帮手,但此时,看中的只是它们“自带热水又自带壶”的好处。烧壶热水,把奶茶杯放进去泡个"热水澡",温度看得见,加热还均匀,实在很方便。不过这里要特别注意卫生问题:最好不要直接把奶茶杯放进你要喝的那壶水里,因为奶茶杯外面可能沾染灰尘细菌。用来加热的水,用完还是倒掉比较安心。
![]()
宝宝的温奶器借给大人用用
家里有宝宝的,温奶器就成了现成的“加热神器”。这台原本为婴儿喝奶准备的小家电,如今也能为大人服务。把奶茶杯往里一放,调好温度,等着喝就行。不过记得封住奶茶杯盖上的孔洞,否则温奶器一转,奶茶很可能从吸管口喷出来,飞溅得到处都是。不过,这种好办法能否管用,也看温奶器的型号,如果温奶器的加热仓太小,奶茶杯子太大,那就用不上了。
![]()
家有暖气片倍加方便
如今,一些怕冷的上海人家也会给屋里装上暖气片,来应对没有供暖的秋冬。此时,将需要加热的奶茶往暖气片上一放,不一会儿,奶茶就能重新变得热腾腾。只是这种方法太过省事,要记得及时将奶茶取下来喝掉,如果一放好几个小时甚至半天一天,那饮品或许就有变质的风险。
![]()
谨慎使用微波炉,换个家用杯更安全
比较传统的方法,还是把奶茶倒进陶瓷杯或玻璃杯,再用微波炉加热。相比直接加热奶茶,多个事后洗杯子的程序,也不算太麻烦。不过,部分奶茶爱好者对此颇有微词:"喝奶茶不用原装纸杯就没感觉了,换成普通杯子,感觉都不值买的钱了。"
![]()
需要注意的是,能否将奶茶直接放进微波炉加热,一直以来颇有争议。相当一部分网友认为,禁止直接加热奶茶属于“常识”;另一些人则用“我一直这样做也没事”来反驳。其实,直接把奶茶纸杯放进微波炉,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比如,若纸杯内壁有一层薄薄的塑料膜,高温加热后可能融进奶茶里;杯身上漂亮的印花若含有金属成分,进了微波炉会火花四溅,甚至可能引发明火;非PP5的塑料杯,绝不应该进微波炉……就算经过反复检查,杯子“身家清白”,部分消费者用小火、短时多次加热来降低风险。
食安风险记心间,奶茶不可长时间反复加热
在用各种机智方法轻松加热奶茶时,千万也不要忘记食品安全——许多奶茶杯身上明确标注的“请于2小时内饮用”。而热饮反复加热的食品安全风险,显然比将冷饮冷藏要高上许多。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食品安全科普:
在食品安全领域,5℃至60℃被称为“危险温度区”,细菌在此区间会快速繁殖。现制奶茶并非在工厂无菌环境下生产,其微生物可能来源于原料、制作过程,甚至是我们饮用时引入的口腔细菌。如果一杯奶茶在室温下长时间放置,甚至被反复加热,其中的微生物数量可能呈几何级数增长,带来食品安全隐患。
![]()
茶饮行业内遵循的“4小时/2小时原则”,是指食品在危险温度区停留总时间不应超过4小时,而如果中途未作任何处理(如冷藏或加热),则最好在2小时内食用完毕。这里的“加热”,指的是需要将奶茶中心温度加热至70℃以上,才能有效杀灭大部分微生物。
需要注意的是,这“2小时”是从奶茶制作完成开始计算的,如果点的是外卖,还需扣除配送途中消耗的时间。
因此,但若已开封或经吸管吸吮,则应尽快喝完。一喝大半天甚至一天,期间反复用“懒人办法”加热奶茶的做法不可取,毕竟,一杯奶茶或咖啡带来的片刻慰藉,不应该以食品安全风险作为代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