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沃土育英才 “管家”助振兴
江州区“乡土人才管家”机制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侧记
冬日的崇左市江州区,空气里弥漫着蔗糖的甜香与新翻泥土的气息。
在新和镇卜花村的农家书屋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培训正在进行。32名学员,从两鬓斑白的老农到眼神炽热的青年,都齐刷刷地盯着讲台——那里,一架灵巧的无人机正被专家娴熟地操控演示。
“以前只在电视里看过这‘高科技玩意儿’给庄稼打药,没想到今天咱也能学!”学员黄梅花小声嘀咕,语气里满是期待。
这火热的一幕,正是江州区“百名专家·百场技能培训”暨高素质农民无人机培训的现场。它如同一个生动的注脚,诠释着该区创新实施的“乡土人才管家”机制,如何如春雨般精准滴灌,唤醒乡村人才的沃土,为乡村振兴注入汩汩动能。
“管家”上门,问需于田问计于民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但人才从哪里来?又如何培养?
过去,培训与需求“两张皮”的现象并不少见——上面安排的课程,农民不一定想学;农民急需的技术,又不一定能及时送上门。
面对这道难题,江州区开出了新“方子”:组建“乡土人才管家”团队。
这个“管家”,可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套由区委人才办统筹,各成员单位牵头担任的联动工作机制。
他们不再坐在办公室里“想当然”,而是迈开双腿,深入乡镇街道、田间地头,当起了“跑腿小哥”和“信息采集员”。
“老乡,今年种甘蔗有什么困难?”“您最想学点什么新技术?”“我们村搞旅游,缺不缺会运营的人才......”一句句朴实的问询,在该区农家院里、在合作社中响起。
“管家”们用脚步丈量民情,将群众意愿与社会发展需要紧紧“扣”在一起。
摸清了底数,教学计划就不再是“空中楼阁”。无人机飞防、坚果管护、乡村民宿运营管理、特色面点制作……一份份“技能菜单”新鲜出炉。
紧接着,“管家”们又开始忙碌地牵线搭桥,联系技工院校、职业院校的专家,对接江州区现有的11个产业基地和乡村振兴学校等平台。
就这样,他们把理论课堂搬到了生产基地,教学现场设在了产业链上。
他们的目标清晰而坚定:在产业链上培养人才,在生产实践中提升人才。
“飞手”诞生,从“会种地”到“慧种地”
驮卢镇农里村的甘蔗种植大户陆进平,是“乡土人才管家”机制结出的第一茬“甜果子”。
以前,给几百亩甘蔗喷药是他最头疼的事,“雇人打药,一天工钱就要三四百元,效率低不说,人还辛苦,有时候天气热,都担心中暑。”回忆起过去,陆进平直摇头。
当他得知“管家”组织无人机培训时,第一个报了名。从理论到实操,从生疏到熟练,他很快掌握了这门新技术。
如今,陆进平已是一名专业的植保无人机飞手。“现在好了!”他兴奋地比划着,“我这几百亩地,用无人机两个小时就喷完了,省时、省力,更省钱!而且飞得均匀,效果比以前好多了!”
更让他高兴的是,这门手艺还成了“摇钱树”。他成了村里的“明星飞手”,周边农户都请他去做植保服务。“一个作业季下来,能增收一万多块!”陆进平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他从一个传统的甘蔗种植者,蜕变成为运用智能装备服务农业的“新农人”。
这正是江州区“乡土人才管家”希望看到的——让农民从“会种地”迈向“慧种地”。
据统计,截至10月底,“乡村人才管家团”已像打造陆进平一样,开展了无人机技术、坚果种植、家政服务等各类培训49期,培训高素质农民2176人次,发放职业技能证书1786本。
如今,在江州区,一批批“土专家”“田秀才”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
服务在线,扶上马再送一程
培训结束,并非服务的终点。“乡土人才管家”的“管”字,更体现在训后的持续跟踪与全方位服务上,真正为人才成长“保驾护航”。
江南街道大村村的副主任邓振福,在参加百香果种植培训后,干劲十足。他主动在村委开起“种植小课堂”,把学来的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村民。
很快,全村发展了60多亩百香果。
眼看着硕果累累,丰收在望,新的烦恼却来了——这么多果子,往哪儿卖?
正当邓振福和村民们为销路发愁时,他想起了“有事找管家”。
一个求助电话打过去,“管家”迅速响应,多方联络商家、拓展电商和线下渠道。很快,好消息传来:1万斤优质百香果被成功订购,销售额达5万元,当地的“甜果子”终于走向了全国大市场。
“要不是‘管家’帮忙,我们这果子可能就烂在地里了。他们不仅教我们怎么种好,还帮我们卖好,太贴心了!”邓振福感慨道。
这套机制还与乡镇网格化管理深度融合,对参训学员实施一个生产周期的全程跟踪指导。从创业培训、担保贷款,到政策申请、资源对接,“管家”们提供着“保姆式”服务,切实解决了学员发展中的“急难愁盼”。
他们积极搭建交流平台,推动学员与科研单位签约,组织技术交流,对接良种农机资源,真正实现了“培训一人、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裂变效应。
“通过‘乡土人才管家’机制,我们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匹配,破解了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江州区人才办负责人说。
如今,在江州广袤的田野上,一条“需求调研—精准培训—跟踪服务—产业对接”的全链条乡土人才培育体系已然形成。
这些被激活的乡土人才,正如一颗颗充满活力的种子,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描绘着业兴人旺的崭新图景。(农媛媛 陆华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