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这个国家总能带给世界意想不到的惊喜。
有人说它是“开挂民族”,有人调侃它是“神奇国度”,但如果只盯着火车挂票、恒河洗澡、手抓饭这些表象,可能就真的小看它了。
二战后,全球格局重塑,许多国家在历史的洪流中被迫调整战略,而印度却在悄无声息地扩张版图。
从藏南到拉达克,从锡金到尼泊尔的卡拉帕尼,再到遥控不丹、驻军马尔代夫,甚至直接让巴基斯坦“瘦身成功”,印度的“领土收集计划”执行得相当彻底。
为什么一个国家能在短短几十年间,悄无声息地蚕食周边?
![]()
1947年,英国人挥手告别南亚次大陆,留下一个烂摊子。
印巴分治,克什米尔归属未定,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小国们则处于“无主”状态,印度迅速填补了这个权力真空。
藏南地区,原本是中国的领土,却因英国人私划“麦克马洪线”而埋下隐患。
印度接过英属印度的衣钵,顺理成章地认为自己应该继承所有“遗产”,于是1948年开始,印度军队逐步渗透藏南,到1962年已形成实际控制。
即便在中印边境战争中被重创,印度依然赖在那不走,还不断向该地区移民,巩固占领地位。
![]()
如果说藏南是英国人留下的“礼物”,那么拉达克则是印度自己争来的。
从地理上看,拉达克是西藏高原的一部分,文化上更接近藏区。
然而,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印度和巴基斯坦争得不可开交的同时,印度顺便把拉达克也收入囊中。
这里的藏族居民一直对印度的统治方式心存不满,但印度凭借强大的军事存在,确保了自己的控制力。
印度在吞并领土方面,手段不仅限于军事。
![]()
锡金原本是一个独立王国,虽然面积不大,但历史悠久。
英国人撤走后,印度先是扶持一个亲印政府,将其变成“保护国”,再利用内部政治动荡,在1975年直接通过公投“合法”吞并。
一个曾经独立300年的国家,就这样被印度收入版图,国际社会却几乎没有什么反应。
类似的手法,印度还用在了尼泊尔的卡拉帕尼地区。1962年中印战争后,印度为了挽回颜面,趁着尼泊尔政府混乱,直接派军队进驻卡拉帕尼,并以“历史归属不明”为由,拒绝归还。
相比之下,印度对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的操作则更像一场政治博弈。
![]()
斯里兰卡的泰米尔猛虎组织闹得正欢,印度以“平叛”为由,直接派遣10万大军进入斯里兰卡,结果却被斯里兰卡政府联合各方势力赶了出去,损兵折将,惨淡收场。
而在马尔代夫,印度则是以“安全合作”的名义驻军35年,直到最近马尔代夫政府才开始尝试摆脱印度的影响。
印度对巴基斯坦的打击则更加彻底。1971年,印巴战争爆发,印度支持东巴基斯坦独立,最终促成了孟加拉国的诞生。
巴基斯坦从此丧失了一半国土,印度不仅削弱了主要对手,还在南亚的地缘政治中确立了主导地位。
不丹的情况则更为微妙。
![]()
表面上,它是一个独立国家,实际上外交、军事、经济几乎全由印度掌控。1949年,印度与不丹签订《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实际上是将不丹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不丹至今未能与中国建交,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印度的阻挠。
有人说,印度的扩张手法简直是“温水煮青蛙”,不声不响,却步步为营。
它不像西方列强那样赤裸裸地侵略,而是通过“继承殖民遗产”“扶持亲印势力”“制造既成事实”等方式,逐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当然,印度的扩张也并非一帆风顺。
![]()
与中国的边境争端仍在持续,巴基斯坦对克什米尔的主权要求从未停止,斯里兰卡、马尔代夫近年来也在尝试摆脱印度的控制。
而印度国内,种姓制度、宗教冲突、贫富差距等问题依然严重。
尽管如此,它依然以一种极其坚韧的方式,在南亚地区扮演着“区域霸主”的角色。
有人说,印度是个矛盾体,一边是贫困人口挣扎在生存线上,一边是富裕阶层在全球科技和商业领域大放异彩。
一边是混乱无序的基础设施,一边是迅猛增长的经济数据。
它既是南亚的“老大哥”,又是全球大国角力中的重要棋子。
面对这样一个邻居,任何低估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