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现在可以进去了,但动作一定要轻。”
在湖南一家公司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记者小心翼翼地进入了一个养殖区。
几乎在进入养殖区的瞬间,原本分散在蜂巢周围的蜂群突然躁动起来,成百上千只虎头蜂朝着记者的方向飞来,瞬间将人包围。
![]()
它们的体型远超普通蜜蜂,和成年人的小拇指差不多,全身覆盖着黄褐色的绒毛。
它尾巴尖尖上的毒刺很长,看起来异常凶猛。
这些可怕的虎头蜂在记者周围一米范围内盘旋、飞舞,翅膀振动的“嗡嗡”声交织在一起,让人有些毛骨悚然。
![]()
还有一些虎头蜂直接撞向防护服,发出“砰砰”的轻响,仿佛在试探这层“铠甲”的防御力。
尽管知道防护服能抵御毒刺的攻击,但被如此多危险生物包围的压迫感,还是让记者觉得很恐怖,每一步都走得无比艰难。
而工作人员则解释说:它们的领地意识极强,只要进入这个范围,就会被认定为威胁。
![]()
所以在野外见到这种虎头蜂一定要躲着走。
但谁能想到,这么危险的虎头蜂竟然被很多人随便养殖,不仅没有特定的保护措施,还专门把它放进自然界中养殖。
比如家住在荔浦市的老孙,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虎头蜂养殖户。
![]()
与湖南这家公司不同,老孙没有将蜂巢建在偏远的山林,而是直接设在了村东头自建房之外仅有十几米的空地上。
这片区域紧邻村里的主干道,不时有村民路过,甚至有孩子在附近玩耍。
而只要有人靠近这片区域,这些虎头蜂们就会摆出攻击的架势出来。
![]()
老孙甚至都没在这片区域里面放置一些警示牌,提示别人不要靠近。
在云南也有很多人养殖这种虎头蜂,但他们养殖的是另外一个更夸张的品种:七里游虎头蜂。
这种虎头蜂攻击力极强,连剧毒的眼镜蛇都敢吃,十分恐怖。
![]()
它也是业内被人们公认的攻击性最强的虎头蜂品种,要是受了惊吓,甚至能追着目标一直攻击,几千米都有可能。
但是这种虎头蜂的蜂蛹产量是非常高的,所以虽然现在养殖它的人还比较少,但随着养殖技术的进步,量产只是时间问题。
![]()
而且现在还有商家表示虎头蜂能够泡酒喝,但结果卖的都是一些三无产品。
还有一些人为了降低成本,直接就把这种可怕的虎峰露天养,一点儿也没把周围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心上。
那么虎头蜂到底有多危险呢?
![]()
![]()
«——【·恐怖的虎头蜂·】——»
无论是红娘虎头蜂,还是七里游虎头蜂,都隶属于胡蜂科胡蜂属,因头部有类似老虎的斑纹而得名“虎头蜂”。
它们是自然界中极具攻击性的昆虫,也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
虎头蜂在昆虫界算得上是“大块头”,其体型远超普通蜜蜂和马蜂。
![]()
不同品种的虎头蜂体型存在差异,最小的品种体长也在2厘米左右。
而像七里游虎头蜂、红娘虎头蜂这样的大型品种,体长可达4-5厘米,与成年人的小拇指长度相近,部分个体甚至更大。
![]()
从外形上看,虎头蜂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头部的斑纹,通常为黄黑相间或棕黑相间,酷似老虎的皮毛,这也是它们得名的原因。
它们的头部较大,呈肾形,复眼发达,位于头部两侧,能清晰地观察到周围的动静;
单眼3个,呈三角形排列在复眼之间,主要用于感知光线强度。
![]()
虎头蜂的触角呈膝状,由多节组成,能够灵活地转动,感知空气中的气味和振动,这是它们寻找食物和察觉危险的重要器官。
它们的口器非常发达,属于咀嚼式口器,上颚粗壮而锋利,不仅能够咀嚼植物的嫩叶、花蜜,还能轻易地咬碎昆虫的外骨骼,甚至能咬破人的皮肤。
![]()
虎头蜂的腹部呈纺锤形,由6-7节组成,腹部末端有一根粗壮的毒刺,这是它们最主要的攻击武器。
与蜜蜂的毒刺不同,虎头蜂的毒刺没有倒钩,能够反复蜇人,每次蜇刺都会注入大量的毒液。
![]()
此外,虎头蜂的身体表面覆盖着细密的绒毛,不同品种的绒毛颜色不同,有黄色、黄褐色、黑色等,这些绒毛不仅能够起到保暖的作用,还能帮助它们感知周围的环境变化。
整体来看,虎头蜂的外形充满了“暴力美学”的特质,每一个身体部位都仿佛是为了攻击和生存而量身打造。
![]()
虎头蜂是典型的社会性昆虫,它们以群体为单位生活,一个蜂巢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个“家庭”由一只蜂王、数百只甚至数千只工蜂和少数雄蜂组成。
不同蜂种有着明确的分工,共同维持蜂巢的运转。
![]()
蜂王是蜂巢的核心,主要职责是产卵繁殖后代,每年春季,越冬后的蜂王会独自外出寻找合适的地点筑巢,然后产下第一批卵。
这些卵孵化出的幼虫长大后,会成为第一代工蜂。
当工蜂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蜂王就会专注于产卵,不再参与筑巢、觅食等工作。
![]()
工蜂是蜂巢中数量最多的成员,也是最忙碌的“劳动者”,它们的职责包括筑巢、觅食、喂养幼虫、守卫蜂巢等。
虎头蜂的食性较为复杂,属于杂食性昆虫,但以肉食为主。
![]()
它们的食物包括其他昆虫(如蜜蜂、苍蝇、蝴蝶、蟋蟀等)的幼虫和成虫、蜘蛛、植物的花蜜和果实等。
其中,大型虎头蜂如七里游虎头蜂,对肉食的需求更高,甚至会捕食小型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的幼崽。
![]()
此外,虎头蜂具有极强的领地意识,它们会将蜂巢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区域视为自己的领地,一旦有其他生物进入领地,就会遭到工蜂的猛烈攻击。
在昆虫界,虎头蜂的凶猛程度是出了名的,它们不仅攻击欲望强烈,而且毒性猛烈,是名副其实的“空中杀手”。
![]()
虎头蜂的攻击性主要源于它们强烈的领地意识和护巢本能。当它们感知到蜂巢受到威胁时,会迅速发出信号,召唤附近的工蜂共同发起攻击。
工蜂在攻击时,会将腹部末端的毒刺刺入目标体内,并注入毒液。
![]()
与蜜蜂不同,虎头蜂的毒刺没有倒钩,因此可以反复蜇刺,每次蜇刺都会注入大量毒液,这使得它们的攻击更为致命。
虎头蜂的毒液成分复杂,主要包含神经毒素、溶血毒素、组胺、透明质酸酶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
神经毒素能够作用于人体的神经系统,导致受害者出现剧烈疼痛、头晕、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肌肉痉挛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呼吸衰竭、心跳停止;
溶血毒素则会破坏人体的红细胞,导致溶血,引发贫血、黄疸等症状;
组胺和透明质酸酶则会引起过敏反应,导致皮肤红肿、瘙痒,严重时会引发过敏性休克。
![]()
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其危险就将其“一棍子打死”,也不能因为其经济价值就放任其滥养。
只有在严格监管、科学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虎头蜂资源,才能让这一“空中猛兽”真正为人类所用,而不是成为威胁我们安全和生态环境的“毒刺”。
参考:
光明网《央视曝光!成本500元能赚5000元!它遭滥养,伤人致死事件频发》2025-11-1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