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时候为‘阿尔法世代’的AI原住民,提供一个真正‘All in One’的智能终端了。”
来源|多知
作者|徐晶晶
日前,灵宇宙宣布完成2亿元Pre A轮系列融资,由上海国际集团旗下国方创新、国泰海通、广发信德、滴滴出行、拉卡拉旗下考拉基金、润建股份等参投,老股东超额追投。
这是AI硬件领域少有的大额融资。
灵宇宙目前的核心产品是一款随身AI硬件——“灵宇宙小方机”,孩子佩戴后可实时与物理世界交互(如识别动植物、与历史人物视频通话、让文物等真实世界“活”过来),实现“世界即教室,万物皆教材”。
当下,随身AI硬件的市场,越发热闹了起来。
对此,灵宇宙创始人兼CEO顾嘉唯无意多言,只掷下寥寥数语:
“我们希望能够做行业的引领者,Luka当年是,今天小方机也是。消费硬件出现竞品很正常,今天(小方机)也是一样。”
言语间难掩锋芒。
01“我们做的是像iPhone一样的‘All in One’创新”
顾嘉唯是一名连续创业者。在2023年创立灵宇宙之前,他更为人熟知的身份是物灵科技的创始人——该公司由他2016年创立,旗下多模态AI阅读机器人Luka卢卡,全球累计出货量接近千万台。
2010年自清华大学毕业后,他曾先后担任微软亚洲研究院(Microsoft Research,MSR)人机交互科学家与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IDL)人机交互负责人(曾在28岁入选百度“少帅计划”)。在此期间,他参与或主导开发了众多标志性项目,包括Xbox Kinect、Surface键盘、Windows 8、BaiduEye智能眼镜、DuLight盲人助理、脸优FaceYou及DuBike智能自行车等。
他选择在2023年再次创业,创办灵宇宙,是源于几个判断:
1.是时候为“阿尔法世代”的AI原住民,提供一个真正“All in One”的智能终端了。
回溯上一周期,面向孩子的消费市场是一个由各类单一功能产品构成的“蚂蚁市场”。从学习机、早教机到点读笔、故事机、熏听机、听力宝,每一款产品都像一座功能孤岛,彼此割裂,未能形成协同体验。
“就如同在iPhone出现前,人们不得不同时使用MP3、手机和上网本的那个繁琐时代。而小方机,做的就是‘All in One’的事。它要像当年的iPhone一样,将曾经分散的设备功能合而为一,从而定义一个全新的品类。”
顾嘉唯分析,为阿尔法世代提供陪伴,实则精准覆盖了人类生命周期中两大核心阶段:0至15岁的“成长周期”与30至50岁的“养育周期”。这意味着,“在人类两大最茂盛的周期里,核心诉求高度一致,都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即如何让孩子快乐成长、寓教于乐。所以在这个地带是做机器人陪伴场景落地是非常好的区间,非常有溢价商业化的机会。”
“这么多做家庭机器人的公司,都在‘仰天’,但还要‘立地’。要想‘立地’,教育和陪伴是个很好的场景,教育陪伴兼顾‘仰天’‘立地’。”
2.告别以连接为中心的时代,今天已然到了一个信息内容服务分发的新时代。
“这个‘All in One’的智能终端未来可能会成为每个孩子的AI智能终端。”顾嘉唯断言。
在他看来,儿童手表属于上一代孩子的设备,定位、打电话、社交等功能均是以信息连接为中心的。而今天到了一个信息内容服务分发的新时代。
在这样的新时代,可以用超级App的方式来构建新品类。所谓超级App,指的是所有的连接信息和服务、连接人的方式全在其中的产品,比如微信、TikTok。
“这个时代的孩子天然就会用触摸屏,天然会打电话,随时随地抓起手机就可以打电话,这是孩子最喜欢做的事情。遇到问题了,为什么不让孩子随时随地就拨通电话给李白或者达尔文呢?”
灵宇宙小方机由此诞生。
02“重构了物理世界的表达”
从核心功能来看,小方机聚焦第一个阶段是一款面向3至12岁儿童的随身AI硬件,内置智者先贤(李白、达尔文等)、学科名师(曹文等)、虚拟IP角色(Luka等)等伴学团队,借助角色演绎、互动故事、轻游戏等形式,以及语音、视觉和触觉等方式,与孩子互动。它不仅能够回答孩子的问题,还能主动感知孩子的情绪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因材施教。
从交互体验来说,孩子一拿到小方机,就可以直接跟其中的所有角色Agent打视频电话。
顾嘉唯说:“这套交互范式是完全第一性的,孩子不需要再去学习怎么下载App和交互,他只要在小方机里找人就行,找各种人来解决不同的问题。本质上我们塑造的这套交互范式完全改变了下一代孩子跟物理世界交互的方式。”
除了拨打电话,孩子还可以在小方机里刷到各种内容。这些内容是通过Agent直接生成适配场景的交互式内容,是AI根据孩子日常跟小方机聊天的上下文生成的个性化内容。比如小方机里的“达尔文”能实时将眼前的树叶转化为科普故事,李白则能随时以树叶为主题作诗。
“这就是孩子的今日头条和抖音,它可以让信息主动找到人,第一时间把所有内容、服务的方式连接给孩子。”
这一切的背后,是生成式AI时代的红利。顾嘉唯指出,生成式 AI 时代,从过去的“推荐算法”进化成为新一轮的“关系算法”,这催生了内容生产的“极致个性化”,实现了基于当下情境的独一无二的AIGC内容生成。
在产品层面,这一能力可以转化为一个神奇的功能:孩子只需拍一张照片,小方机就能让图中的物品“活”起来——将2D图片转化为动态场景甚至视频,从而让静态的百科全书和绘本教材跃然纸上。例如在国庆期间,小方机进驻浙博展厅,让国宝文物“动了起来”。

“如果说ChatGPT重构了虚拟世界的表达,我们则重构了物理世界的表达。”顾嘉唯表示,这套从拍照到生成视频的交互,实现了多模态数据的输入与输出,本质上是构建了一个能够解读并重构物理世界的AI模型。
而支撑这一切的,是Luka数据集及其结构化的绘本童书教材数据。
“我们有最大的多模态AI绘本结构化的内容与数据。绘本的本质是把人类以前的所有知识浓缩会压缩成多模态信息,是结构化的。所以它在理解和感知物理世界时,解读物理世界的建构模型时,有很大的优势。这是灵宇宙起盘的很大优势。”
但是,仅有Luka积累的数据集还不够。
毕竟,顾嘉唯的终极目标是打造能真正理解人类的家庭机器人。
“我们公司的目标是做出下一个‘扫地机’—— 这里的意思是,在家庭场景里站稳一个核心品类,靠足够的销量形成自我造血能力。我认为,未来能做出 ‘进家庭的通用人形机器人”’的企业,很可能是上一代扫地机类公司,因为它们在场景理解、数据积累、商业化闭环能力上有先天优势,而我们要做的 ‘下一个扫地机品类’,就是家庭陪伴机器人。”
![]()
(顾嘉唯认为,MIT Technonlogy Review的这幅封面插图画出了他的终极目标)
而这需要解决当前机器人领域最核心的痛点:让机器实现精准理解意图并即时响应。但现阶段,我们离这个目标仍有巨大鸿沟,核心瓶颈在Physical AI具身物理智能数据的缺失。
“我们的思路是从文本模型跳出来,构建一套物理空间的行为大模型。我们基于对4G空间的感知,对交互模型进行升维。当前机器人最核心数据缺失,在于不理解人类在物理世界中的行动链条——即人如何从接收指令开始,一步步操作物理世界,并最终完成任务的——我要去构建这个部分。本质上就是我做了这样一套东西,把物理世界变成交互界面,把万物皆变成APP和EXE可执行文件。”
而小方机,则承担了构建这部分缺失的数据、完成数据闭环的功能。
“互联网上文本数据已经被用完了,而物理世界的数据还有这么大的空间,通过交互数据完成闭环。Luka桌面上书本物件的空间交互数据集。现在小方机则可以收集更广域的空间数据。”
小方机可以以第一视角的摄像头记录这个世界。
“从BaiduEye到十多年后的小方机,都源于对于人类同源第一视角的视觉、听觉、语音等感知到处理的数据,随时随地获得细颗粒度信息。从pocket-in到instant-on再到always-on,小方机里的多角色智能体Multi-Agent能看到孩子看到的世界,成为用户的第二大脑、第三只眼睛,持续获取实时的交互数据。”
03“Look back into future”
“Look back into future(看向未来)!”——这句来自微软亚洲研究院时期导师Bill Buxton(人机交互研究领域的开创者之一)的话,直接塑造了顾嘉唯的工作信条:从解决更未来的AI落地场景出发,反推今天的产品形态。
在微软亚洲研究院期间,他目睹太多前沿研究因各种问题无法直接商业化。“微软亚洲研究院探索了近30年,研究出的很多东西直到今天都还没能进入市场。因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可能做出了很前沿的研究,但是要让它直接变成我们梦想中的那个东西时,往往因各种问题而落地不了,我们逐步筛减,把它变成产品团队里可以商业化的东西。”
既往经历让顾嘉唯为灵宇宙立下了一条坚定的法则:拒绝做“产品”,坚决做“终端”。
他阐释,“终端”(如手机、电动汽车)是能随技术迭代升级的容器;而“产品”在AI大模型技术日新月异、尚未收敛的今天,极易被颠覆。
“今天这个时代适合做终端,不适合做产品。这是因为今天的AI技术没有收敛,一旦技术没有收敛,你做的产品,很有可能会被两三个月后新出的AI技术颠覆掉。
比如,今天这么多AI玩具都是单模态(开口说话)的,必将被下一代带摄像头、能感知情绪的多模态设备取代。因为摄像头可以主动交互,可以感知人的情绪,可以主动触发。”
因此,他的结论是:“要做长在技术延长线上的、具有容器属性的终端,不要做容易被浪潮淹没的事。”
无论是“物灵”,还是“灵宇宙”,顾嘉唯想做的事一直没变——实现“Ling”,即“为机器人注入灵魂,让AI具备灵性”。
他说:“做科技的大多数人都希望科技产品能够像一个生命,像一个能主动来跟人交流的物种,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工具。这是一直以来所有科技从业者都想实现的梦想。”
在上一个周期深度学习的时代,曾有一款产品,无限接近这个愿景——机器人Jibo。
Jibo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Cynthia Breazeal团队开发的家用社交机器人,主打情感交互与人机沟通功能,可执行拍照、视频通话、日程提醒等任务。
2014年,Jibo发布了一个概念宣传片,旋即引发世界瞩目。宣传片里,Jibo作为基于第一视角的陪伴机器人,能理解场景并进行主动交互。
“这个片子在2014年给大家的一个认知是,iPhone做了这么多年,是不是有一个新的东西能撼动iPhone的地位,成为下一代的计算终端?相当于Jibo定义了下一代的计算终端长什么样子。”
这也激励了顾嘉唯,成为他创办物灵的起点。“那时,大家都认为,机器人时代来了。随着每一代AI技术变得越来越好,技术就会带来一个突破性的进展之后,大家都畅想家用机器人会成为手机之后下一代最大的计算终端。”而Luka就是脱胎于Jibo的产品和愿景往下延展更贴近商业化的产品。
只不过,Jibo的最终陨落,对于曾担任其董事并负责中国区研发与商业化的顾嘉唯来说,是一大遗憾:“一个有这么好的想法和愿景的产品,却因为技术的不成熟,以及团队的执行能力,最后没有真正变成一个大量级的消费级好产品,这是最大的一个遗憾。”
这给顾嘉唯带来的警醒是:“技术和需求永远是双螺旋增长的。有很多东西是原来的技术已经探索过,但是没法很好的商业化。以前技术不成熟,而今天技术成熟了,也有同样的需求,你能不能激活这个需求?”
因此,可以说,小方机并非灵宇宙的硬件生态的终极形态,只是灵宇宙在商业化的时候率先选择的一个硬件载体而已。
顾嘉唯分析:“一家公司一开始就要拎清楚自己到底是做什么的,这个还蛮关键的。我们不是设备公司,我们能力的优势是在人机交互上,交互一直以来是我们最强的能力,所以我们本质上是一家做OS和交互的公司,打造一套机器人的操作系统——LingOS,渗透到更多的设备,这点是这几年我一直没有变的。所以,这套LingOS未来会延展,授权给第三方设备(人形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可穿戴智能眼镜、智能家居等),它的终端形式会变。”
避开直接“造人形机器人”的高不确定性,灵宇宙选择了一条“南坡路径”——先通过轻量AI随身终端(如小方机)大规模铺量(通过硬件销售+订阅服务,比如个性化学习内容,来实现商业化闭环),搭建人机交互闭环,积累数据(收集AI时代原住民在物理世界的交互数据,如何观察昆虫、操作玩具,构建稀缺的“具身智能”训练库,反哺AI模型进化),再逐步向通用具身智能演进(类似特斯拉通过车辆数据迭代自动驾驶)。
04谷底重生之后:“喜欢带着大家冲向未来”
Pioneers always make themselves seem strange, but they change the world(先驱者总是特立独行,但总能改变世界) . ”
十一年前初入百度IDL时,顾嘉唯便在社交媒体上立下此信条。
现实中,顾嘉唯正是一个“信息密度”极高的人——
和他对话,最重要的是要找准时机打断他,不然他会不知疲倦地给你讲上四个小时——那些已向投资人和媒体重复无数次的来时路与去向何方,在他口中依然鲜活。
下楼吃饭他常常要带着电脑,只因它比手机更方便地处理复杂信息。
他会潜入众多用户群,直接与用户对话,只为收集关于产品的一线声音。
在过去的创业征程中,顾嘉唯曾经重重跌倒。
2016年是他的高光开局:彼时,他加入一家上市公司,带着数亿元资金,牵头布局服务机器人,一方面,他投资了本体机器人公司Knightscope、Rethink Robotics、Jibo,另一方面,他也牵头孵化了物灵科技。
然而,命运的转折在35岁那年猝然降临。由于公司背后股东出现问题,顾嘉唯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坠入至暗时刻。
直到2023年,通过一场艰难的企业重组,他才挣脱枷锁,重获新生。
“当时大模型来了,对我来说也是人生的拐点。我决定创立一家新公司,把当时的梦想延续下去。”
也正是在那一年,一部名为《奇迹·笨小孩》的励志电影,成了顾嘉唯与老搭档们重拾旧日梦想的契机。当时,他将这些已遍布各大厂的前物灵同事们聚集起来,共同观影,意在重拾旧日梦想。
无疑,上一轮创业在他身上刻下了清晰的成长线。若问今天的顾嘉唯与物灵时期有何不同,最大的变化,便是在延续梦想之外,多了一份深入骨髓的“谨慎务实”。
昔日,物灵科技在北京望京浦项中心顶楼办公,月租超三百万。
今天的灵宇宙在北京的办公室不到三百平方米。
“万物有灵,人机共生。”
灵宇宙的办公室里,这幅字被郑重地放在会议室柜顶。柜内,陈列着从物灵时期到灵宇宙时期几乎所有的Demo——那是顾嘉唯的来时路。
今天的灵宇宙,每位员工都有一个“宇宙名”。顾嘉唯的宇宙名是“柯克船长”。这个传统可追溯至他在微软的岁月,当时的老领导常组织团队观看电影《星际迷航》。
那段经历在他心中埋下了种子,清晰地指引着他的未来:“当时受他们影响,也很喜欢那种范儿,喜欢带着大家冲向未来的那种感觉。”
如今,这位“柯克船长”正带领着他的船员,以“灵宇宙”为新的星舰,驶向那个人机共生的智能未来。
作者:徐晶晶
![]()
教育从业者年度必读丨《教育科技这一年:教育+AI新纪元》火热销售中,点击小程序购买⬇
![]()
扫码加入多知新书交流群,共同探讨教育+AI的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