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如何保护地理标志商标?地理标志商标在提升产品附加值等方面能发挥什么作用?近日,在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首届知识产权专业硕士的课堂上,地理标志产品涪陵榨菜被当作“教具”分发给学生们。校内外导师以涪陵榨菜为例,为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地标课”。
![]()
涪陵榨菜进课堂 重庆知识产权学院供图
特色化定位,差异化育人
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致力于打造“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习就业”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专业硕士培养模式,这堂“地标课”就是创新课堂教学的实践之一。
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院长胡海容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该校通过移动课堂、实务专家进课堂、项目制教学、专项培训等创新教学模式,深度挖掘专利布局、商标战略、商业秘密保护、地理标志运用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将理论知识与行业实务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
课程前期实地调研 重庆知识产权学院供图
胡海容介绍,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招收知识产权硕士(全日制)、知识产权硕士(非全日制)、知识产权(留学生)。该校立足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和知识产权行业需求,以差异化定位为核心,重点培养两类复合型人才:一是具备理工科背景,可服务知识产权行业全链条的高端创新人才;二是具备外语背景,面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或地区的国际化知识产权人才需求,着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涉外知识产权人才。
![]()
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2025年研究生新生见面会现场 重庆知识产权学院供图
团队化协同,精细化培育
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创新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通过“双导师制”(校内学术导师+校外行业导师)和“一生一策”个性化培养模式,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该学院现有专职教师近30名,以及来自腾讯、长安、三一重工等多家单位的兼职教授、校外合作导师30余名。
该校31名首届知识产权硕士(全日制)、6名留学生已于今年9月入学。令人耳目一新的学习经历令学生们收获颇多。
“此前在从事知识产权服务工作时,我深感专业面窄、难以精准发力。”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2025级知识产权专业硕士赵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入学以来,学院课堂既富广度亦有深度,令自己的知识体系更为全面。课堂上,老师将“挖根源、辨真伪、溯脉络”的思维融入教学。双师同堂“食味地标”,金庸诉江南案拆解判例逻辑,AI生成物、数据信息产权保护等热点研讨碰撞思维。此外,即将开展的磁器口移动课堂与头部企业实地调研也颇为令人期待。
“我的求学之路与重庆知识产权学院紧密相连。”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2025级知识产权专业硕士侯竟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之所以选择知识产权专业,是因为它融合了技术、法律与管理的知识。自己是在本科学习阶段主修知识产权、辅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硕士学习阶段继续在本校深造,系统学习知识产权相关课程,通过学院“产教融合”模式提升实务能力。未来,希望能够成为一名企业IPR,将所学的“法律+技术+管理”知识运用到实践。
据介绍,2026年,该校计划招收全日制知识产权专业硕士30名、非全日制知识产权专业硕士9名。谈及未来发展,胡海容对本报记者表示,学校将与政府、法院、高校、行业协会、企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单位开展密切合作,聚焦理工科背景的知识产权行业全链条高端创新人才,“一带一路”涉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针对不同培养需求,做实、做深培养全流程,努力打造知识产权硕士培养的“重理工模式”。(本报记者 刘珊)
来 源:中国知识产权报微信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编 辑:晏 如
责 编:孙雅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