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男子大半辈子以乞讨为生,事迹轰动朝野,皇帝亲赐黄马褂

0
分享至

光绪二十二年,光绪皇帝下了一道奇特的圣旨:封武训为“义学正”,赐“乐善好施”匾额,同时赏黄马褂。

在武训去世后,皇帝再次下旨,命国史馆为其立传。



对于这两道圣旨,大臣们议论纷纷。其实这点赏赐在这些大臣们看来并不算什么,关键是武训这人的身份有些特别。因为他并非读书人出身,他甚至大字不识一个,他其实是个乞丐。至少他大半辈子的时间里都是乞丐。

一个乞丐,接连受到皇帝特别“关照”,自然会引起一些人的非议,尤其是那些新科进士。但是当他们得知武训的事迹后,一个个都乖乖闭嘴了。

因为再说下去,就要犯众怒了。

那么肯定有人要问了,这武训何德何能,区区一个乞丐竟然能让皇帝为他接连下两道圣旨?这就不得不说说他神奇的一生了,他将一件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给做成了。

小乞丐的远大志向

武训出生在山东堂邑县武家庄,家中世代以耕种为生。

武训原名武七,因为他在家中排行老七。他还有个小名叫武豆沫。豆沫乃是当地的一种小吃。光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武训一家的日子多么艰难,吃不饱肚子是家常便饭。以至于给儿子取小名都想着食物。



这显然是希望孩子能有口饭吃,不用饿肚子。

按理说,农民自家有地,虽说不能大富大贵,但是勉强温饱总能做到吧?武训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呢?

熟读史书的人都知道,但凡一个朝代到了后期,土地兼并都很严重的。而武训运气不好,出生在了晚清。他们家的地被恶霸看上了,对方强取豪夺之下,武训家中丢了地。

武训的父母只得靠给人做佃农和打零工维生。可惜家中孩子太多了,父母二人再怎么努力,也喂养不了这么多孩子,武训的幼年记忆里,就没有吃过一顿饱饭。

最后,因为操劳过度,在武训7岁那年,他的父亲永远地离开了他。

在古代,男子是家中的顶梁柱,是赚钱的主力。现在武训的父亲不在了,他的母亲独木难支,根本无力养活这一大家子人。她思来想去,干脆带着孩子做起了乞丐,靠行乞为生。



就这样,武训开始了他的乞丐生涯。

虽然做了乞丐,但是武训和其他的乞丐区别很大。

有一次,他和母亲行乞的时候,路过一家私塾。听着里面琅琅的读书声,武训好奇地问母亲:“娘,里面这些人在做什么?这声音怪好听的。”

母亲告诉他,里面的孩子在读书。

武训又问道:“读书有什么用?”

母亲闻言,露出了羡慕的神情,答道:“读了书以后可以考取功名,可以当举人老爷。甚至可以做官。你看看知县老爷,就是读书人。”



其实这些都是母亲道听途说来的,虽说说得没那么准确,但是也大差不差。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当时年幼的武训就暗下决心:我要读书,我要考取功名做官,让母亲和兄长们不用再忍饥挨饿。

于是他在行乞之余,经常跑到私塾外面偷听。好几次被私塾的先生发现了,将他赶走。

而那些私塾的学生也经常欺负他。他们更是讥笑武训:“就你这样还想读书?也不看看自己啥样子,读书人首先要讲究仪表端正,你一身脏兮兮的,连考试的贡院都进不去。还想读书考进士?简直是痴人说梦。”

起初,武训不明白对方的话是什么意思。他依旧坚持去“蹭课”。

等他渐渐长大了,才明白科举有多难。以自己的条件,想要考取功名,几乎是没希望的。



在失望之余,武训又有了新的想法。

多年的行乞生涯,让他见识到了人间百态,他发现有不少孩子和他一样,饥一顿饱一顿的。虽说这些孩子不一定会沦落到行乞的地步,但是日子也十分艰苦。读书是压根没可能的。

武训知道自己是没戏了,但是他希望穷苦人家的孩子也有机会能逆天改命,踏上仕途。于是他萌生了自己凑钱办学堂的想法。免费提供食宿,只招收穷人家的孩子。希望能帮助他们鱼跃龙门,咸鱼翻身,以免重蹈自己的覆辙。

坎坷的存钱过程

既然目标定下来了,那么接下来就该执行了。

很多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而武训的理想,那真是说起来不容易,做起来更难。

要知道,他可是个乞丐,饥一餐饱一顿的,能填饱肚子就谢天谢地的,怎么可能存到钱呢?



当他将自己的理想告诉母亲和兄弟的时候,他们都劝武训不要白日作梦了。他能自己吃饱穿暖就不错了,还管别人作甚?更何况修学堂这事,可是个无底洞,不是他一介乞丐能做得到的。

但凡做成大事的人,都是有大毅力的。这种人是不会轻易被困难吓倒,更不会因为别人的劝说就轻言放弃的。武训正是这样的人,他不顾家人的劝说,一门心思想方设法去赚钱存钱,以求早日能修起学堂。

武训虽然是乞丐,但是他毕竟年轻,加上肯吃苦,很快就在地主家找到了一份差事。

为了多赚钱,他干脆住在地主家,每天没日没夜地干活。因为他够勤快,地主特意给他加了工资,他的薪水足足比别人高了三成。

地主还提议:“你一个外乡人,在这里人生地不熟的,钱放在身上容易被人惦记着。干脆这样吧,你的工资暂存在我这里,反正你平时干活包吃包住,也用不上钱。等你要离开的时候,我一次性被你结清,你看怎么样?”

要知道那年头可不像现在,存钱不仅没利息,而且还要给钱庄一笔钱的。现在有人免费替他存钱,武训自然乐意了。



当时的武训还是太天真了,他也不想想,地主如果不贪得无厌,又怎么成为地主呢?当然,地主中也有好人,只不过实在是少之又少。

还是那句老话“害人之心不可,防人之心不可无。”不出意外,武训被这地主给坑了。

等3年后,他与地主家的契约到期,他打算拿了钱离开。结果对方却告知,他的薪水每个月都给了,还拿出账册来指给他看。

最关键的是,那领薪水的账册上赫然印着武训的指印。当初地主哄骗武训,说家里领钱的雇工太多了,为了好记账,这钱虽然存在地主那,但是武训还是要按手印的。否则家中那么多本账册,会对不上的。

武训心地善良,竟然信了地主的鬼话,以至于到了此时,他百口莫辩。

他一个外乡人,对方又有凭据,武训自然要不回钱来。相当于这三年给人白打了工。



要是换作其他人,早就自暴自弃,怨天尤人了。但是武训却没有这样。他只是消沉了几个月,便又振作起来。

结束了3年的打工生涯后,一贫如洗的武训又开始操持老本行,当起了乞丐。他勤快,而且有头脑。他也明白一直行乞不是个事,于是将行乞当作主业,然后又开拓了一些“副业”。

他每敲开一户人家的门,除了行乞之余,还会询问对方有没有什么活计需要人做的。

对方看他可怜,如果真有什么活计一时找不到人,还真会交给武训。

而武训也不简单,他在地主家那三年,虽然一分钱也没赚到,但是他好学,竟然从其他雇工那里学了不少手艺。缝缝补补都不在话下,他甚至能顶半个木匠。

自古以来,有手艺的人都饿不死的。由于武训要的钱少,做的东西质量比别家的还好,慢慢闯出了名头。找他干活的人越来越多。



不过武训依旧坚持行乞,用他的话说,这叫“不忘本”。他不能因为日子好起来了,就忘了自己当初的誓言,忘了当初的苦日子。

只不过,到了后来,行乞只能算是他的“副业”了。

但是即便如此,武训的日子依旧过得很苦。他穿的是打满补丁的衣服。吃的是烂菜叶子和发霉的食物。但凡好点的东西,都被他换成了钱。

加上他平时干活存的钱,他硬是一点一滴积攒了万贯家财。而这个过程长达三十多年。

几十年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

孟子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这番话放在武训身上再合适不过。当他吃了几十年苦后,终于苦尽甘来。



他先是遇到了自己的贵人杨树坊。这杨树坊乃是当地有名的举人,杨家书香门第,杨树坊更是翩翩君子。

最关键的是,他与其他读书人不一样,是一个谨守“圣人教化”之人。他这人虽然迂腐了一些,但是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实事,是当地有名的“大善人”。

而武训当时最大的问题是:钱多了,却没地方放。

毕竟武训为了省钱,连房子都没买,主打一个居无定所。没错,即便此时的武训已经很富有了,但是他的生活方式依旧和做乞丐时没什么两样。

为了找个地方存钱。他找到了杨树坊。毕竟杨树坊声名在外,武训觉得杨树坊不会为了贪图这点钱财,坏了自己多年积攒下来的好名声。

这次他至少没看错人,杨树坊确实对钱财没兴趣。因为对方压根不见他。毕竟杨树坊行事作风颇为迂腐,他觉得自己举人,而武训只是个乞丐,不便扯上什么关系。



武训在杨家门口一跪就是七天。杨树坊是个厚道人,担心武训出事,才见了他一面。一番交谈下来,杨树坊对武训大感佩服。不仅答应帮他存钱,还愿意出钱和武训一起兴办学堂。

就这样,武训在杨树坊的帮助下,建起了第一座学堂,准确说应该叫“义学”。这“义”指的是道义,古代仁义不分家。但凡带了“义”字的建筑,基本上就是不收钱的。

而为了让义学得以运转下去,武训为义学安置了一大片田地,名曰“义学田”。田里种出来的粮食,不仅可以满足义学师生的三餐需求。多的还能换钱,用来维持义学运作。

两年后,他与当地寺院合作,修起第二座义学。

六年后,他在士绅以及一些有侠义之心的江湖人士的帮助下,修起了第三座义学。

这一年,他已经52岁了。在那个年代已经算是高寿了。



到后来武训的行为引起了官府的注意。山东巡抚特意到武训的义学参观,并下令免了义学田的税赋。他还自掏腰包为义学捐了200两白银。

此外,张曜还将武训的事迹上奏朝廷,请求对其嘉奖。

光绪皇帝当时的日子可不好过,三天两头传来坏消息。看到张曜的奏章后,大喜过望,总算看到个好消息了。立刻下旨,赐予武训“乐善好施”的匾额,并且赏赐“黄马褂”,并赐官“义学正”。

这“义学正”虽然只是虚衔,但是武训的身份立刻就不一样的。至少没人敢再说他是乞丐了。

而他所创办的三所义学,更是造福万千。不少穷人家的子弟,因为义学,得以有机会读书。这些孩子很珍惜读书的机会,一个个都铆足了干劲,发奋读书。结果不少人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别说秀才、举人了,就连进士都出了好几个。



即便是那些没能考中秀才的,至少也能找个账房之类的活计,不必在外面风吹雨打做体力活了。

说武训造福一方也不为过。

以至于当他去世后,万人哀悼。他下葬那一天,上万人前来送行,义学师生的哭喊声惊天动地。

这还没完,后来光绪皇帝得知了武训的死讯,特意下旨命国史馆为其立传。

武训当了大半辈子乞丐,身后能有此殊荣。甭管别人怎么看,在我看来他这辈子都值了。

而他的经历更是发人深省。一个人,无论起点多么低,就算是个一无所有的乞丐。只要肯吃苦,肯做事,结局就差不了。不说像武训一样做出一番大事。但是做出一些令旁人羡慕的成绩,肯定是没问题的。

一个人,只要肯吃苦,只要不怕困难,一步步前进,又有什么事是他做不成的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甲流杀疯了!中年扛5天丢命,医生喊停3种饭,做好2件事能救命

甲流杀疯了!中年扛5天丢命,医生喊停3种饭,做好2件事能救命

荷兰豆爱健康
2025-11-18 07:03:47
解放军开炮三天,军舰现身钓鱼岛,日方紧急降温:高市“在反思”

解放军开炮三天,军舰现身钓鱼岛,日方紧急降温:高市“在反思”

通文知史
2025-11-18 01:00:03
极目调查|流量风口下野蛮生长的荒野求生:有人提前数月找荒山“实习”,有选手烫伤数天无人知晓

极目调查|流量风口下野蛮生长的荒野求生:有人提前数月找荒山“实习”,有选手烫伤数天无人知晓

极目新闻
2025-11-18 17:38:31
54岁杨钰莹近况曝光:定居深圳,每天打理菜园子,生活平淡

54岁杨钰莹近况曝光:定居深圳,每天打理菜园子,生活平淡

小徐讲八卦
2025-11-17 07:29:28
宁波医院院长被死亡女婴家属围堵,现场回应耐人寻味!舆论两边倒

宁波医院院长被死亡女婴家属围堵,现场回应耐人寻味!舆论两边倒

爱写的樱桃
2025-11-18 19:17:04
机器人集结交付画面被质疑视频造假?优必选回应:系实拍

机器人集结交付画面被质疑视频造假?优必选回应:系实拍

南方都市报
2025-11-18 19:18:07
东部战区重磅发布!

东部战区重磅发布!

新京报
2025-11-18 16:23:55
女大学生举报社区书记被关精神病院8年?当地:要处理,等通报

女大学生举报社区书记被关精神病院8年?当地:要处理,等通报

追月数星
2025-11-18 19:08:00
中日谈判完毕,日本官员灰溜溜离场,高市危机升级!美国撤导弹!

中日谈判完毕,日本官员灰溜溜离场,高市危机升级!美国撤导弹!

时时有聊
2025-11-18 21:01:34
解放军说出日本最悲惨的下场,中国不介意把日本变成主战场

解放军说出日本最悲惨的下场,中国不介意把日本变成主战场

孔孔说体育
2025-11-17 10:39:24
深夜突发!全线大跌!

深夜突发!全线大跌!

证券时报
2025-11-19 00:15:09
日本外务省官员离开中国外交部

日本外务省官员离开中国外交部

财联社
2025-11-18 14:34:09
省会城市政府主要领导密集调整

省会城市政府主要领导密集调整

鲁中晨报
2025-11-18 22:35:05
墙壁上还有女儿的血迹!受害者妈妈痛哭:怎能不恨

墙壁上还有女儿的血迹!受害者妈妈痛哭:怎能不恨

看看新闻Knews
2025-11-19 01:47:03
城里没工打,村里无地种,冬已至,但真正的寒冬还未来临……

城里没工打,村里无地种,冬已至,但真正的寒冬还未来临……

村里的月光
2025-11-18 14:38:14
著名药物化学家李敏勇教授突发疾病逝世,年仅49岁

著名药物化学家李敏勇教授突发疾病逝世,年仅49岁

极目新闻
2025-11-18 09:42:29
东京餐厅厕所内樱花妹与黑人男友“15分钟激战”,老板怒挂全网后结局亮了...

东京餐厅厕所内樱花妹与黑人男友“15分钟激战”,老板怒挂全网后结局亮了...

今日日本
2025-11-18 14:16:22
我国古代4大旷世文章,一生必背的4篇千古奇文,谁能够排在第一?

我国古代4大旷世文章,一生必背的4篇千古奇文,谁能够排在第一?

掠影后有感
2025-11-18 11:14:38
超市被偷到倒闭,女老板起诉合伙人案二审因法官为同一人延期,提交的审计材料也被弄丢

超市被偷到倒闭,女老板起诉合伙人案二审因法官为同一人延期,提交的审计材料也被弄丢

大风新闻
2025-11-18 11:34:09
谁给张碧晨出的馊主意?这么有想象力衣服,太天马行空了!

谁给张碧晨出的馊主意?这么有想象力衣服,太天马行空了!

小椰的奶奶
2025-11-19 00:42:03
2025-11-19 03:00:49
顾史 incentive-icons
顾史
多了解些历史,发现能看懂很多事
6423文章数 126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27岁女孩家门口遇害 妈妈痛哭:墙上还有女儿血迹

头条要闻

27岁女孩家门口遇害 妈妈痛哭:墙上还有女儿血迹

体育要闻

结束最后一次对决,陈梦和朱雨玲笑着相拥

娱乐要闻

宋佳夺影后动了谁的奶酪

财经要闻

中美机器人爆发了一场论战

科技要闻

谷歌CEO警告:若AI泡沫破裂,没公司能幸免

汽车要闻

硬核配置旗舰气场 岚图泰山售37.99万起

态度原创

时尚
手机
健康
教育
本地

秋天穿衣暂时没灵感?赶紧看看这27套穿搭,舒适自然又大方

手机要闻

麒麟9030细节大揭秘:1+4+4满血规格,能否借此重振雄风?

警惕超声报告这六大"坑"

教育要闻

留学降温“AI化留学”泛滥海归人设崩塌?

本地新闻

这档古早综艺,怎么就成了年轻人的哆啦A梦?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