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朱轩卿
“以前生活污水全倒门前水渠,天热臭味难闻;现在处理后能浇菜,还省了肥料钱!” 近日,记者走进扬州市广陵区沙头镇陈祠村,只见农户房前屋后散落着一个个“小井盖”,七组村民王瑞林指着地里长势喜人的蔬菜,难掩喜悦。
这些不起眼的“小井盖”,正是广陵区今年首次投用的就近就地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设施,串联起一条“污染源”变“营养液”的农村治污新路径。这一转变,源于该区持续推进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
今年,广陵区继续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覆盖李典镇恩余村、沙头镇陈祠村、头桥镇迎新村等三个行政村,可惠及500户农户。整个工程主要采用纳管、集中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协同推进模式进行,将累计新建管道1.3千米、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1座、资源化利用装置370座,完成后将实现水质的整体提升。工程自7月份正式启动,截至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约90%,预计本月中下旬即可全面竣工。
“农村生活污水以厨房、洗浴及粪便污水为主,以往多由村民自行排入沟渠河道。” 广陵生态环境局土壤科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期以来,这一现象不仅破坏村容村貌、影响村民生活,更对水体与土壤环境构成潜在威胁。
如今,新安装的资源化处理设施采用一体化净化槽技术,经“黑灰分离”“田园循环”等工序处理后,污水可直接用于小菜园、小果园灌溉,实现环保与节支双赢。除房前屋后的分散式设施外,田间地头、河塘沿岸还有序分布着崭新的集中化污水处理设施。原本直排河道的污水经管网收集后,通过格栅除渣、厌氧发酵、人工湿地等多道工序处理,出水水质达到农田灌溉标准。
“处理后的尾水可用于农业灌溉,沉淀污泥经无害化处理后还能作为有机肥,实现高效资源化利用。” 该项目施工负责人介绍,对已施工完成的部分农户家庭,目前已经可以提前享受到相应的“红利”。
据了解,广陵区沿江三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自2022年启动以来,目前已完成24个行政村治理任务。今年工程完工后,广陵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进度将达80%。“明年计划再覆盖3个行政村,倒排序时、提速推进,力争2030年底实现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100%。”广陵生态环境局土壤科相关负责人介绍。
“‘三分建、七分管’。下一步,我们还将常态化做好相应工程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让治污设施不仅建得好,更能用得好、管得久,真正变‘治污’为‘兴利’,力争让这些再生水浇灌出更多的生态富民果实。”广陵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丨扬州市新闻传媒中心
编辑丨郑艳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