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与物为春——刘万鸣艺术展”在山东美术馆启幕,集中呈现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40载艺途积淀的500余幅力作。展览涵盖人物、花卉翎毛、走兽、竹石、瓜果杂项等多个题材,既见传统文脉之承续,又显时代精神之新貌,全面勾勒出艺术家深邃的美学追求与丰沛的创作活力。开幕当日嘉宾云集,反响热烈。特采撷部分观展嘉宾的真挚感言,以期与读者共赏其艺、共悟其心,感受“与物为春”的笔墨温度。
——编者按
![]()
今天回到家乡山东,在山东美术馆参观刘万鸣的“与物为春”展览,内心深受触动。
刘万鸣的画作实在是多而好。站在展厅中,我不禁联想到中国美术史的脉络,想起“气韵生动”的千古命题,想起草木间氤氲的清香,也想起那些真正打动人心的大师之作。他的每一幅作品都值得驻足细读——从一名油画创作者的视角来看,他将水墨的“明度”控制得极为精微:墨色在浓淡之间层次丰富、过渡自然,看似浅浅的光、淡淡地写,实则饱含深情。这种对笔墨语言的高度驾驭能力,只有极其成熟的艺术家才能做到。
![]()
《太行真秋,气贯宇宙》300x140cm 纸本设色 2010年
更令我震撼的是,他的画面仿佛汇聚了整部美术史的技法积淀——像一座深邃的艺术“渊薮”,博大而精深。许多画家一旦进入这样的传统体系,往往难以突围;但刘万鸣带着一身深厚的“武艺”,不仅没有被传统所困,反而以真挚的情感破茧而出,赋予古老语言以鲜活的生命力。
尤其让我动容的是他的《念母图册》。第一次看到、第一次听他讲述创作缘起时,我为之深深感动,作为一位母亲,我自己也有一个已经成年的儿子,那种深沉、细腻、近乎私语般的母子之情,竟出自一位外表沉稳高高大大的男人之手,实在令人动容。这种情感的真实与柔软,在当今Al的时代尤为珍贵——它超越了技巧和人工智能,直抵人心。
![]()
《秋风无尽,白露朝霜》166×148cm 纸本设色 2023年
此外,他的书法、山水、花鸟作品,都透露出一种天地悠悠、物我相融的诗意境界。观其画,如见其人:既有学者的修养,又有艺术家的敏感;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深度;形象儒雅,才华横溢,情感丰沛。
在此,由衷祝贺刘万鸣先生!愿他继续以笔墨书写时代,以心灵照亮艺术。
文/闫平,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来源:中国美术报)
![]()
《白狐酣睡》123.5×25cm 纸本设色 2023年
![]()
《瑞兆图》45×25cm 纸本指墨 2024年
艺术家简介
![]()
刘万鸣,198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1995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研究生课程班。历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现任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曾任西安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第三届中国美术奖评审委员、故宫博物院中国画法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评审委员、第十四届全国美展评审委员。
2012年获中国青年艺术家提名奖,2014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宣部2017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中组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万人计划”。
中国画作品曾入选全国美展、全国画院展及省部级展览,曾获得金、银、铜、优秀等奖项十余次。
积极参与国家主题性创作,作为第一作者完成《遣唐使》《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黄河摆渡人》《南水北调工程》等中国画作品。
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国家级展馆举办个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国家级单位收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多次专题报道其艺术创作及成就。
出版《中国画论》《刘万鸣作品集》《画道文心——刘万鸣·书画小品选》《中国近现代美术经典丛书——徐悲鸿》卷、《中国著名艺术家图录——刘万鸣》《刘万鸣素描写真集》《中得心源——刘万鸣书法作品选》《咫尺大象——刘万鸣中国画小品选》等个人专著二十余部。其中《中国画论》一书为普通高等学校艺术学科新形态重点规划教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