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6月上旬,南昌刚结束绵密的梅雨,街头青石板还带着水汽。就在这样闷热的午后,一辆吉普车停在江西省委大院门口,朱德和康克清抵达了。消息早就传来,可真正听到引擎声时,省委第一书记杨尚奎还是下意识整了整衣领——这位老总在他心里分量太重。
两天前,杨尚奎与妻子水静已悄悄腾出自家小楼。南昌条件有限,他们不想让组织再费心,于是决定把唯一算得上宽敞的住所交给首长夫妇。水静把相册、热水瓶、斗笠都塞进旧皮箱,又细心拆下墙上那幅并不精致的婚纱照,生怕留下一丝“私人痕迹”。
![]()
那天傍晚,小楼的灯泡昏黄。朱德刚放下行李就端着搪瓷缸出来,见到杨尚奎夫妇,爽朗一笑:“路程不远,一点也不累。”康克清握住水静的手,轻声说:“你们费心了。”语气不疾不徐,却带着由衷的体贴。短短一句,让水静的紧张瞬间散去。
晚饭是江西家常菜,米粉蒸肉、豆豉蒸椒,滋味朴实。桌边没有客套话,朱德关心的是生产、灾情、群众口粮,问题抛得直,杨尚奎答得细。其间,康克清偶尔插话,提醒朱德:“老朱,别只顾问工作,米粉凉了。”一句带笑的嗔怪,把两家的距离又拉近几分。
饭后送客时,雨后的夜风透着桂花香。水静压低声音却难掩兴奋:“康大姐太亲切了。”杨尚奎故作严肃:“她亲切,可别忘了她的履历。”语气含糊,却埋下悬念。
![]()
第二天清晨,江西省委小院有了少见的安静。水静推开窗,听见院里传来低低的交谈——朱德正教园艺工人修剪兰株。男人声不高,却字字分明。水静愣住:一个戎马半生的统帅,居然分得清每一款兰花的习性。他告诉工人:“石斛怕涝,墨兰耐阴,浇水的时辰要错开。”说完抬头冲水静招手,“来,看看,兰根如果呈灰白,就是吸水足了。”那瞬间,她才真切体会到朱老总的细腻。
上午九点,康克清随省委机关干部座谈。会场不大,她先让工作人员把靠背椅移到最末排,然后自己坐下。她强调的是“同坐一条板凳”。十多分钟发言,没一句空话:回忆井冈山如何自织草鞋、运粮路上如何架索桥,句句绕不开“群众”二字。
午后,杨尚奎给妻子讲起1928年的往事。那年9月,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里提到:红军从万安返回井冈山时,80名农民自愿随队上山。对那支队伍而言,80并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一条生命线——没有他们,就没有后续的扩红和根据地巩固。
![]()
杨尚奎顿了顿,只说一句:“康大姐就在其中。”声音很轻,却像石子落水,激起一圈圈涟漪。水静呼吸一滞,忍不住追问:“真是她?”杨尚奎点头。短短几字的对话,却足以让水静回味良久。
1928年时,康克清不过十七岁。为了摆脱家中包办婚姻,她剪去长辫,穿上短打,冒充小伙子翻过山岭,一路追随红军。途中遭到白匪围堵,她扛着步枪跳入荷花塘,水面满是浮萍,子弹扫过荡起水花,年轻的康克清借着荷叶掩护才幸免。不足一年,她已经能带班伏击,枪托砸得很准,被战友戏称“康二憨”。这些往事,从未出现在公开报道,却在老井冈口口相传。
时间回到1961年。经过这层身份揭示,水静看康克清的目光多了敬畏。她注意到康克清的左手虎口有一条浅疤,正是当年荷塘脱险被芦苇割出的。几十年过去,疤痕淡了,底色仍白。康克清却把手插进衣袖,似乎不愿让人留意。
![]()
接下来几天,朱德与康克清对江西各地粮情做细致调研。旱情严重,部分地区出现返青困难,朱德看得心急,立即要求省里调拨水泵和柴油。康克清则跑到万安、永新老区,找乡亲谈家常,摸底口粮缺口。每晚回来,他们在小楼阳台上摊开地图,用老式煤油灯比画。风一吹,灯焰晃动,映得地图起伏如山。
一次讨论到深夜,康克清轻轻拍了拍桌角:“老朱,这些地方我十几岁就跑过,田埂在哪儿都还记得。”朱德笑着回答:“好啊,明儿继续带路。”短短一问一答,把一对革命伴侣的默契展现得淋漓尽致。
调研结束那天清晨,朱德送水静一盆他亲手分株的春兰,配方土、肥料比例都一一注明。他边交代边打趣:“好好养,养不好可别怪我。”一句俏皮话让严肃的告别有了温度。几年后,春兰在省委小院再次开花,叶下新芽五对,水静才体会到朱德那份润物无声的心思。
![]()
朱德夫妇离开南昌前夕,省委举行简短欢送会。没有礼炮,没有横幅,只有一张长条桌,摆着汪山土特产。康克清把半袋红薯粉塞给水静:“老区人待客的东西不多,带去做粉糊,胃里舒服。”话音平实,却承载着她对这块红土地始终不变的情感。
汽车启动,轮胎扬起尘土。水静站在院门,兰盆在手,沉甸甸的。她突然明白,井冈山传奇之所以闪光,不在“传奇”两个字,而在于那些看似平常却敢于跟随的普通人。康克清当年只是80分之一,却用一生证明:关键时刻站出来的人,注定被历史记住,而历史也正是靠这些人被一点点写成。
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