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L.Y
前言
最近一段时间,美国战略圈出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声音。那个被很多西方媒体称为“未来二十年中国的头号对手”,直接承认特朗普在关税战里被中国拿住了软肋。从他披露的过程来看,这场看似拉扯反复的博弈,其实中国已经提前吃下两个关键成果。
![]()
2025 年 4 月,特朗普政府率先打破中美经贸领域的短暂平静,宣布对包括电子设备、机械部件在内的多项中国输美商品启动 “对等关税”,声称此举是为 “回应中国的贸易不平衡”。4 月 9 日,特朗普进一步表态,暂停对其他国家的关税加征计划,唯独将中国排除在外,摆出 “单独施压” 的强硬姿态。不到一周后的 4 月 15 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对价值约 3000 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税率从之前的 30% 一路攀升至 145%,创下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的新高。
中方的反制在 4 月 20 日正式落地,展现出精准且坚决的特点。除对同等规模的美国商品加征对等关税外,中国商务部同步启动中重稀土出口管控,并将三家美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列入 “不可靠实体清单”。这一组合拳直击美国经济敏感点 —— 稀土作为高端制造的关键原料,其管控直接影响美国半导体、新能源产业供应链;而农产品出口向来是特朗普票仓的重要支撑,相关企业的抗议很快传导至美国政界。
![]()
5 月 12 日,中美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首轮谈判成为局势转折点。此次谈判达成框架协议,双方同意互降 115% 的关税,暂时缓和了紧张态势。但沙利文在播客中透露,正是这次谈判让中方摸清了关键规律:特朗普面对强硬反制时总会选择妥协,为换取中方取消稀土管控与企业制裁,其愿意放弃绝大部分对华关税。这一发现成为后续博弈的重要依据。
进入 9 月,博弈再度升级。中方打出 “大豆牌”,暂停对美国大豆的新增采购订单,而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当时美国大豆库存已达到近三年峰值,农户面临滞销压力。10 月初,中方进一步升级稀土产品和技术的出口管控,覆盖从开采到加工的全产业链。面对这一系列反制,特朗普政府的回应仅限于 “考虑再加征 100% 关税” 的空洞威胁,并未出台实质措施,其战略工具箱空虚的现状显露无遗。
![]()
摸清特朗普的妥协规律
沙利文在分析中强调,中方最大的收获之一,是掌握了特朗普政府对 “供应链中断” 的高度敏感性。2025 年 5 月日内瓦谈判期间,美方代表团曾多次提及 “国内制造业原料短缺” 问题,请求中方放宽稀土管控。而 9 月大豆采购暂停后,美国衣阿华州、伊利诺伊州的农业协会迅速组织游说,要求政府 “以关税让步换取市场重启”,这些反应都被中方精准捕捉。
这种敏感性直接转化为谈判筹码。根据沙利文披露的细节,在 10 月中美非正式接触中,美方明确提出 “愿取消 2025 年新增的 145% 关税中的 120%”,仅保留部分高科技产品关税,条件是中方恢复稀土出口与大豆采购。这一让步幅度远超外界预期,也印证了中方对特朗普 “遇强则弱” 特点的判断。
![]()
对比其他国家的应对更能凸显差异。2025 年 8 月,特朗普对印度加征 50% 的高额关税后,印度仅通过世贸组织提出申诉,未采取实质反制,最终关税被全额保留。沙利文对此直言,特朗普在面对弱对手时的强硬姿态,与面对中俄时的妥协形成鲜明对比,而中方的坚决反制恰恰击中了其 “怕输更怕供应链崩溃” 的软肋。
![]()
半导体议题从 “禁区” 变 “筹码”
更具战略意义的突破,在于半导体管控议题的谈判属性被重新定义。沙利文在节目中特别指出,拜登政府时期始终将半导体出口限制视为 “不可谈判的国家安全议题”,甚至在 2024 年的中美对话中明确表示 “绝不以此作为交易筹码”。但这一底线被特朗普政府打破。
2025 年 9 月的中美经贸磋商中,美方首次主动提及 “可就半导体管控范围进行讨论”。10 月 15 日,美国商务部副部长在与中方的非正式沟通中进一步承诺,“不会再进一步收紧对中国的半导体出口限制”,以换取中方在其他贸易议题上的让步。这一表态被沙利文视为 “战略防线的重大后退”。
![]()
这一转变背后是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自主突破。2025 年上半年数据显示,中国在成熟制程芯片领域的自给率已提升至 65%,先进封装技术实现量产,有效对冲了美方管控的影响。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同期发布的报告显示,因出口限制,美国芯片企业 2025 年前三季度在华营收下降 22%,高通、英特尔等巨头多次向政府施压,要求放宽管控。
沙利文对此坦言,中方通过产业自主化降低了对美依赖,使得半导体管控从 “致命武器” 沦为 “谈判筹码”,而特朗普政府为缓解国内产业压力,最终放弃了拜登时期的强硬立场,这成为中方的重要战略收获。
![]()
美国内部的代价显现
特朗普的关税策略不仅未能达成预期目标,反而对美国经济造成明显反噬。美国劳工统计局 2025 年 10 月发布的消费者价格指数显示,尽管整体通胀有所回落,但受对华关税影响,日用品价格仍较去年同期上涨 8.3%。沃尔玛、塔吉特等零售巨头在财报中明确指出,关税成本 “最终几乎全部转嫁给美国消费者”,导致部分商品销量下滑。
企业界的不满情绪持续升温。苹果公司 2025 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大中华区营收占比虽有波动,但仍是全球增长核心引擎,CEO 库克公开强调 “不会脱离中国供应链”。高通、英特尔等芯片企业更是联名致信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称出口限制 “正在让美国失去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这些反馈成为压垮特朗普关税政策的重要力量。
![]()
结语
沙利文在播客中总结时表示,中方的两大成果将产生长远影响:对特朗普妥协规律的掌握,让中方在未来博弈中占据主动;半导体议题的突破,则削弱了美方的战略威慑力。而特朗普政府的失败证明,“用关税施压中国的时代已经过去”,这一结论也成为美国战略圈近期讨论的焦点。
参考信源:
![]()
![]()
新华网:美国从对华贸易战中得到了什么(2024 年 3 月 27 日发布,中美贸易战历史背景与美方代价)
环球时报:中国未来 20 年的 “头号对手” 也承认,特朗普败给中国一点都不冤(2025 年 11 月 17 日发布,沙利文言论与关键成果细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