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媒创氪快讯】11月14日清晨,巢湖市柘皋镇双泉村的菊田里薄雾尚未散尽,村民朱承德蹲下身,指尖抚过一朵朵饱满绽放的金丝皇菊,心头却笼着一层凉意。两天前,气象台就预报了强降温消息,他第一时间发朋友圈紧急招工,可即便村里闲置劳动力全员上阵,采摘进度仍追不上花期。寒潮的阴影沉甸甸悬在头顶,让这片本该洋溢丰收喜悦的菊田,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愁云。
这是朱承德第二年规模化种植菊花,110亩田地里,金丝皇菊、婺菊、亳菊、香菊错期盛放,满眼金黄本该是硕果累累的盛景。可眼下,半数菊花还缀在枝头,一旦寒潮来袭,花瓣会冻蔫发黑,一年的心血将付诸东流。自13日发出招工信息后,他的手机就没离过身,一边紧盯采摘进度,一边频繁刷新气象信息,紧锁的眉头就没松开过。
![]()
“大伙儿再加把劲!”朱承德直起身,朝田里吆喝一声,声音里难掩一丝发颤。他的目光始终胶着在未采摘的菊花上,心里一遍遍盘算:再赶不及,这些花就真的毁了。
11月14日早晨,合肥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的党员余丹得知情况后,当即向单位党组织申请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据企媒创氪获悉,当天下午,10名党员组成的采摘小分队带着手套、竹篮,驱车四十公里奔赴菊田。
“朱大哥,别着急,我们来搭把手!”话音未落,志愿者们已快步冲进田里。“大家记住,只摘完全开放的花朵,轻掐花茎,千万别碰坏花苞!”队员许红霞提前做足了功课,分享着采摘门道。大家学得飞快,一手托住花盘,一手顺势一折,金黄的花朵便稳稳落入篮中。
![]()
傍晚时分,朱承德的手机突然弹出消息——安徽省气象台16时正式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平均气温将下降9~12℃,风力增至4~5级,阵风可达8级。确切的预警让志愿者们更不敢松懈,天色渐暗,当地工人陆续收工时,余丹和队员们商议:“光靠我们远远不够,得发动更多人来帮忙!”当晚,两人在朋友圈分享了朱承德的困境,没想到消息一经发出,便引发了连锁反应。
![]()
周六一早,菊田的田埂上停满了私家车。志愿服务队的亲友们纷纷赶来支援,原本略显空旷的田地瞬间热闹起来。周末的太阳格外炽烈,晒得人浑身发烫,大家却越干越有劲:有人专注采摘,有人负责分类装筐,有人用三轮车将花筐运往烘干房,流水线式的高效协作让采摘进度大幅提升。
朱承德的手机不时响起,有看到志愿者转发信息赶来的陌生人,也有附近村镇主动伸援手的村民。“我是隔壁镇的,带着工友们来搭把手!”“麻烦发一下具体定位,我们社区群里约了十个人,这就到!”看着源源不断涌来的帮手,朱承德悬了几天的心,终于一点点落了下来。
16日傍晚,风渐渐大了起来,天空被厚重的乌云压得很低,寒潮的脚步越来越近。此时,最后一片菊田里的成熟菊花已所剩无几。余丹带着大家细致收尾,不放过每一株花茎上的绽放。当最后一篮菊花被抬进烘干房时,朱承德终于长舒一口气,反复说着“谢谢”,声音早已哽咽。
烘干房内,金黄的菊花在烘架上舒展着花瓣,清甜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朱承德细细一算,短短两天时间里,共有100余人次参与采摘,不仅抢收完所有成熟菊花,还顺利完成了初步分拣。
![]()
17日清晨,寒风呼啸,柘皋镇的气温果然骤降,零星冷雨飘落在窗棂上。朱承德站在烘干房门口,望着窗外的寒凉,再看看房内烘干的菊花,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特意给余丹发去消息:“小余,寒潮真的来了,多亏了你们,我的菊花都安全了!这份情,我永远记在心里。”
这场与寒潮的赛跑,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百余亩菊田里,用一双双温暖的手,编织出最动人的互助图景。那些带着体温的菊花,不仅承载着朱承德的生计希望,更凝结着陌生人之间的纯粹善意,在这个寒冷的冬日,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芬芳与暖意。(宋宇 罗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