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是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履职办案的基本价值追求。【2025新时代周检故事】专栏,通过讲述检察官真实办案故事,以案释法、释理、释情,“润物无声”传播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促进提升民众法治素养;集中展现周口检察队伍秉持“求真务实、担当实干”的职业准则,在检察履职办案中践行为人民司法、为大局服务、为法治担当,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要求新期待。
![]()
难题:“规定”与“人情”的夹缝
10月28日,秋日的看守所内,阳光透过铁窗洒下斑驳光影。作为驻所检察官,我正按例开展巡查,看守所所长却匆匆找了过来,语气里满是纠结:“检察官,这事儿我们实在拿不准,您给帮帮忙看看。”
所长口中的 “难题”,源于两名特殊的在押人员。年逾古稀的王某,二审判决已生效,按规定本可安排家属会见;可她的丈夫许某,因参与同案犯罪被判处无期徒刑,两人的子女也因涉家族式团伙犯罪,在其他看守所羁押。
案卷显示,2025年10月13日许某被判处无期徒刑,王某被判处十六年有期徒刑,二人为夫妻,且即将被送往不同监管场所服刑。二人不仅年龄已大,刑期均极为漫长,加之按照相关规定,一旦分押至不同监管场所后便再无见面的可能,此次会见或许就是他们此生的最后一面。
“她说,这可能是这辈子最后一次见老伴儿了。”看守所所长的话让我心头一沉:按规定,已决犯可会见家属,但“家属亦是同案罪犯”的情况并无明确细则,看守所陷入“不敢批”的困境。
破局:检察担当破题
带着这份特殊的案情,10月28日我第一时间向院领导汇报。“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条条框框,该有温度时就要有温度。”院领导的指示明确了方向——既要守住法律底线,也要守护人间温情。
随后,10月29日就立即启动工作:逐一查阅《看守所执法细则》等相关法规,明确罪犯会见的例外情形;联合看守所制定详细会见方案,从会见地点、时长到安全保障措施逐项细化;多次评估会见可能存在的风险,安排专人全程在场监督,同步与看守所管教民警对接,确保流程合规。
当“同意会见”的消息告知王某时,老人愣怔片刻后老泪纵横,反复念叨“谢谢”。
见证:定格法律与人性的交汇点
11月3日,会见当天,王某被搀扶着走进讯问室,当看到等候在防护窗另一侧的许某时,她黯淡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老伴儿……”颤抖的呼唤声中,两位老人的泪水顺着皱纹滑落。
没有激烈的情绪爆发,谈话全是寻常叮嘱:“按时吃药”“天冷加衣”“好好改造”。
许某哽咽着说“我对不起你”,王某却摇头打断:“都这时候了,不说这些”。
20分钟的时光转瞬即逝,王某久久不愿离开讯问室,一步三回头地朝着许某的方向挪动,许某则重重点头:“下辈子,我一定堂堂正正做人。”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既要以刚性彰显法律威严,更要以温情传递司法温度。这场特殊的会见,不仅是对法律原则的生动践行,更是对人性尊严的尊重与守护。作为法律的执行者,每一次饱含真情温度的执法,都是一次法治精神的生动传递,让公平正义不仅可感、可触,更充满人情味儿,这既是司法的应有之义,更是检察人不变的初心、坚守与追求。
(讲述人:川汇区院 桑晓贝)
周口市人民检察院
出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