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大批日本专家涌入中国,表面为了赚钱抛弃日本,实则另有目的?

0
分享至

前言

日本专家集体“东渡”:一场跨越国界的科研合作与价值重塑

一批日本顶级专家退休后选择来中国继续“上岗”。



其实,这背后既有日本社会的现实压力,也有中国科研土壤的吸引力。

说到底,这场跨国人才流动,是科技强国梦和个人价值实现的“双向奔赴”。

老龄化背景下的“出走”:日本专家为何选择中国?

讲真,日本社会高龄化的压力,已经成了那里的“全民共识”。数据摆在那儿,2021年日本65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28%,这意味着每四个人里就有一位老人。



养老金体系面临巨大挑战,不少日本科学家哪怕在专业领域做出过突出贡献,但退休后依然要面对经济压力和职业天花板。科研岗位竞争激烈,年轻人想上位,老专家却面临“被迫闲置”,一身本事没处使。

而另一边,近几年我国正经历科技创新大提速,国家层面不断出台新政策,吸引全球高端人才。无论是科研经费、薪酬待遇,还是住房医疗保障,都在不断优化。对于那些在日本感受到“退休即边缘化”的专家们来说,中国无疑成了实现人生“第二春”的理想之地。

一个典型故事是,藤岛昭这位在日本本土享有盛誉的光化学专家,退休后毅然选择来中国。相比日本的“安静养老”,他更愿意在中国继续自己的科研事业。像他这样的人,不止一位。



其实,很多日本专家来中国,不只是为了钱。钱当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他们施展才华的平台和空间。

我国这几年大力发展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医疗、新材料等关键领域,而这些正好是日本专家所擅长的方向。比如说,坂本幸雄,曾是日本半导体领域的领军人物,在中国参与芯片设计和研发,为国内企业带来了系统性的技术提升。

在日本,科研体制相对封闭,创新空间有限。很多有经验的专家被体制束缚,难以突破瓶颈。来到中国后,他们发现,自己不仅可以继续做科研,还能带领年轻团队攻坚克难。更关键的是,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存在一些短板,而日本专家的到来,恰巧能填补这些空白。



比如微米级人工血管研发项目,过去我国在高精度生物材料技术方面进展缓慢,日本专家加入后,项目进度大大加快。这样的故事,是真实发生在很多实验室里的。

日本专家来中国,不单纯是技术输出,更重要的是经验传承。他们不仅自己做项目,还大力培养本地科研人才。很多高校和研究院所专门为日本专家设立了导师岗位,让他们带本地青年科学家做课题,甚至一同发表论文。



这种“传帮带”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年轻人的科研能力。曾经有日本专家感叹,中国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非常强,缺的只是系统训练和实战机会。有了这些“老专家”的指导,年轻科研人员成长速度明显加快。

与此同时,企业也从中受益。以昇维旭公司为例,这家国内知名芯片企业,近几年通过引入日本半导体专家,不仅优化了设计流程,还建立了国际化的质量标准。专家们把几十年积累的管理经验和技术诀窍带进来,让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过去中国高端制造业一直想实现“弯道超车”,但总是差口气。现在,日本专家的加盟,让企业在产品设计、工艺迭代、标准制定等环节都有了质的飞跃。

双方共赢:“东渡”潮流背后的新型合作模式

其实,这一波日本专家来中国,远不是“谁帮了谁”那么简单。对日本专家来说,他们在中国获得更高的收入、更好的生活保障和继续实现科研理想的机会。



对我国来说,日本专家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是管理理念、创新思维和国际化视野。这是典型的双赢。随着合作的深入,双方早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师徒关系,而是形成了共同攻关、联合开发的科研共同体。

我国在吸引国际高端人才方面,始终坚持自主可控的原则。无论是科研立项、成果转化还是知识产权布局,都有严格的制度保障。专家们在中国的创新成果,最终也会反哺本土产业。

与此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国际专家提供了全方位的配套服务,包括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这些细致入微的支持让专家们真正能够“安心扎根”,无后顾之忧。



截至2025年,这一趋势依然在持续。越来越多日本专家选择在我国长期发展,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要说未来这一潮流会不会继续扩大,目前暂无官方计划,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国家会继续优化人才政策,保障优秀科研人员安心做学问,推动科技自立自强。

回头来看,这一波“东渡”,其实也是我国整体国家战略的缩影。过去,我们在一些高精尖技术领域受制于人,关键环节被“卡脖子”。现在通过引入国际高端人才,我们有机会直接对标世界一流水平,快速补齐短板。

更重要的是,国际化合作为本土青年科研人员提供了难得的实战舞台。只要我们坚持开放合作、持续创新,未来一定会有更多国际人才愿意来到中国,把自己的梦想和中国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日本专家退休不“养老”,反而选择跨越山海到中国继续“战斗”,这不仅是个人选择的“再出发”,更是中国科研体系自信和活力的真实写照。有人总担心技术外流,其实在全球化时代,合作才是最好的竞争。谁能把握住人才,谁就能站上科技制高点。你说,这样的中国,不来都可惜了。未来会不会有更多国家的专家把中国当作科研新家园?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参考:“去中国吧!”日本学者坦言在中国获得的支持,日本不能比——人民资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成都直飞札幌航线将取消?川航回应:近期暂无执飞计划

成都直飞札幌航线将取消?川航回应:近期暂无执飞计划

封面新闻
2025-11-17 20:13:08
限时起售价8.88万元,上汽大众朗逸 Pro上市

限时起售价8.88万元,上汽大众朗逸 Pro上市

北京商报
2025-11-17 20:50:04
列车中途停站近5小时?12306回应

列车中途停站近5小时?12306回应

鲁中晨报
2025-11-18 10:12:17
站着的霍金,罕见的李嘉诚,20岁的屠呦呦,这是朋友圈最珍贵的照片

站着的霍金,罕见的李嘉诚,20岁的屠呦呦,这是朋友圈最珍贵的照片

空间设计
2025-11-09 12:15:02
欧洲电动汽车教父:中国的混动汽车是一条通往地狱之路!

欧洲电动汽车教父:中国的混动汽车是一条通往地狱之路!

正经的烧杯1
2025-11-14 21:09:14
中企正式宣布!计划2026年量产光刻机,外媒:ASML最怕的来了

中企正式宣布!计划2026年量产光刻机,外媒:ASML最怕的来了

白梦日记
2025-11-17 21:14:05
剑桥学霸诞生!谢氏家族迎来高光时刻,三代逆袭:从戏子到科学家

剑桥学霸诞生!谢氏家族迎来高光时刻,三代逆袭:从戏子到科学家

荆楚寰宇文枢
2025-11-16 21:12:28
泰王好眼光!苏提达不如西拉米美,不如诗妮娜娇,却最适合当王后

泰王好眼光!苏提达不如西拉米美,不如诗妮娜娇,却最适合当王后

照见古今
2025-11-18 18:42:40
大疆之后,深圳五个年轻人,又杀出一个“全球第一”!

大疆之后,深圳五个年轻人,又杀出一个“全球第一”!

史纪文谭
2025-11-12 11:24:53
一旦开打,要让解放军“找不着北”,继王世坚之后,于北辰也火了

一旦开打,要让解放军“找不着北”,继王世坚之后,于北辰也火了

沧海旅行家
2025-11-18 12:52:41
好尴尬!宋佳是一点也不惯着钟楚曦,“拒绝”和钟楚曦自拍!

好尴尬!宋佳是一点也不惯着钟楚曦,“拒绝”和钟楚曦自拍!

小娱乐悠悠
2025-11-18 10:18:51
狗咬人案悬了?男子被殴打后刺死对方一审获死刑,法院:明显泄愤

狗咬人案悬了?男子被殴打后刺死对方一审获死刑,法院:明显泄愤

刚哥说法365
2025-11-17 16:28:25
年终奖我一毛没有,打卡离开,退公司群,老板:八千万订单只认你

年终奖我一毛没有,打卡离开,退公司群,老板:八千万订单只认你

朝暮书屋
2025-11-07 18:22:47
世界最好城市排名:伦敦第1、东京第4,北京上海呢?

世界最好城市排名:伦敦第1、东京第4,北京上海呢?

随波荡漾的漂流瓶
2025-11-17 11:52:24
安德玛不想给库里“打工”了

安德玛不想给库里“打工”了

钛媒体APP
2025-11-17 19:29:36
中俄在等美军动手,特朗普一旦下令开打,白送中国“战略窗口期”

中俄在等美军动手,特朗普一旦下令开打,白送中国“战略窗口期”

boss外传
2025-11-17 16:05:03
事关你的驾驶证!本月全面启用!

事关你的驾驶证!本月全面启用!

云上阳新
2025-11-18 15:52:44
捅完琉球窝!中国再掀北海道老底,日本80年前埋的雷,炸了

捅完琉球窝!中国再掀北海道老底,日本80年前埋的雷,炸了

南宫一二
2025-11-17 07:17:39
日本,拿出诚意再来!

日本,拿出诚意再来!

国是直通车
2025-11-18 21:10:04
李连杰风波后再发声,动作奇怪口音都变了,外媒披露基因疗法

李连杰风波后再发声,动作奇怪口音都变了,外媒披露基因疗法

古希腊掌管月桂的神
2025-11-17 13:59:26
2025-11-18 22:12:49
近史阁 incentive-icons
近史阁
回眸历史,记我国耻,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谱写现代中国未来新篇章。
5140文章数 26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谷歌CEO警告:若AI泡沫破裂,没公司能幸免

头条要闻

被问对中日外交官员磋商是否满意 刘劲松:当然不满意

头条要闻

被问对中日外交官员磋商是否满意 刘劲松:当然不满意

体育要闻

结束最后一次对决,陈梦和朱雨玲笑着相拥

娱乐要闻

宋佳夺影后动了谁的奶酪

财经要闻

中美机器人爆发了一场论战

汽车要闻

硬核配置旗舰气场 岚图泰山售37.99万起

态度原创

本地
数码
艺术
手机
公开课

本地新闻

这档古早综艺,怎么就成了年轻人的哆啦A梦?

数码要闻

ICY DOCK艾西达克推出4盘位PCIe 5.0 U.2/U.3固态硬盘抽取盒

艺术要闻

优雅浪漫的绘画,美到让人想直接住进去!

手机要闻

高通骁龙8 Gen5首个跑分出炉:单核接近、多核超骁龙8至尊版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