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大学过去名气很大,现在却连硕士点都拿不下来,让很多学生和家长开始琢磨,当初的选择到底有没有意义。
![]()
这所学校在1997年于郴州创办,最初叫作湘南文理专修学院,名字听起来很普通,规模也不大,一年后就迁到了长沙岳麓区,改名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那时正赶上国家支持民办教育发展,谁家孩子能进入有外教、开设国际课程的学校读书,家长都觉得脸上有光,2005年学校升为本科院校,当时十分红火,图书馆里总是坐满了人,实验室设备也都挺新的,招生成绩排在全国前三,确实像一匹黑马。
![]()
然而好景不长,2017年宇华教育接手了这所学校,本来他们应该有经验,可以把学校办得更好,结果几个关键机会都错过了,比如2020年全国大批独立学院转为民办本科,其他学校都在争取名额,宇华教育没有行动,2019年教育部推出职业本科试点,它也没有跟上,再加上“双一流”政策实施后,地方本科院校纷纷转型,它还在原地踏步,专业设置依旧老样子,只有外语、外贸这些方向,学生毕业之后找工作变得困难。
![]()
数据摆在面前,确实让人心里不是滋味,2023到2024学年全校有1229名专任教师,其中只有38人是博士,占比不到3%,硕士人数虽然不少,但科研工作主要依靠博士群体,外聘教师比例接近一半,流动性很大,今天这位来教这门课,明天那位来接手,团队始终难以稳定成型,学校早年提出的“引进百名博士”目标,现在看来成了空谈,这种口号反复提出,反而让师生们更加失望。
学校硬件条件确实跟不上需求,总面积79万平方米,平均每个学生占地25平方米,国家标准是30平方米以上,教学用房人均不到8平方米,国标要求14平方米,差距很大,图书馆的藏书数量没有公布,估计情况也不太理想,实验室设备老化严重,有些课程因此无法开设,学生缺少动手实践的机会,这样的条件难以培养应用型人才,更像是在纸上谈兵。
![]()
在申请硕士点这件事上,情况显得尴尬,隔壁长沙医学院早在2017年就进入立项名单,湖南信息学院也在2021年成功获批,连远在吉林的外国语大学都已经升级为大学,而这所学校连续几年申请都失败了,连一份官方的立项通知都没有拿到,学科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学生们想要读研只能选择去其他学校。
学费一直在上涨,汉语言文学专业每年收费三万一千八,这是全省民办学校中最高的,但家长不清楚这些钱用在了哪里,没有看到学校在师资力量上加大投入,也没有更新教学设备,教师工资同样没有得到提高,由于教师待遇偏低,核心教师人才不断流失,学生培养质量也跟着下降,高额学费没能换来高质量教育,家长对此都心知肚明,学校招生越来越困难,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
看看其他同类学校怎么维持下去,长沙医学院依靠医学专业,有附属医院作为支撑,把教学、科研和临床连成一体,湖南信息学院聚焦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跟企业合作开办产业学院,还得到政府的专项支持,这些学校都在主动寻找出路,而它仍然守着国际经济、英语这类传统专业,缺乏特色,没有形成专业集群,发展后劲也不足,老实说,这种办学模式在如今已经行不通了。
路过这所学校门口,看着学生们进进出出,心里总有些感触,当年它名气很大,现在却连硕士点都申请不到,老师们陆续离开,教学设备也跟不上,学费还收得这么高,学生和家长花钱是为了前途,不是为了怀念过去,学校如果再不调整办学方向,恐怕连民办前三的名声都维持不住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