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带一路”倡议深化推进与“一国两制”方针行稳致远的宏大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迎来关键性节点。珠澳同城理念的提出与倡导,正是对“一国两制”方针的生动实践与内涵升华,旨在通过深化珠海与澳门的协同发展,探索制度优势互补、发展动能聚合的新路径,为丰富“一国两制”伟大实践提供区域融合的典范。
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相较于纽约、旧金山、东京等世界级湾区,其最独特的优势在于能够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实现三种关税区、三种货币、三种法律制度的协同互补,为制度型开放与要素跨境流动提供了无与伦比的试验场和创新空间。
在此战略机遇下,《珠澳同城湾仔片区都市现代化十五五规划研究》与《粤港澳大湾区新引擎科技创新珠澳同城湾仔片区概念规划方案》两份重磅文件近日相继完成,为位于珠海与澳门交汇处的湾仔片区描绘了清晰的发展路径与宏伟愿景。该片区将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聚焦科技创新、文旅融合与低碳智慧,致力于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西岸重要的增长极和珠澳深度融合的标杆示范区,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战略升级:从“地理节点”到“融合核心”
湾仔片区的战略价值在粤港澳大湾区格局中正日益凸显。研究显示,该片区陆地面积约6.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2万人,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86亿元,第三产业占比高达78%。它东临濠江入海口,与澳门隔河相望,直线距离仅1.5公里,形成了独特的“一河两岸”空间格局,并凭借珠机城轨湾仔北站、港珠澳大桥南湾入口及湾仔口岸等交通枢纽,成为连接港澳的“黄金走廊”。
规划明确,湾仔片区将承担起促进珠澳要素流动、服务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重要使命。其战略定位跃升为三大目标:“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海洋科技创新协同示范区”、“珠澳同城化发展标杆区”以及“世界级滨海旅游度假目的地”。目标到2025年,片区生产总值突破22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6%左右,构建起“一核两带三区”的空间发展格局,即以十字门中央商务区为核心,联动滨海休闲带和商贸服务带,协调发展现代服务集聚区、文旅融合示范区和宜居生活配套区。
空间重塑:构建“一核两区一带”功能新格局
为实现战略目标,规划在空间布局上进行了精细谋划。总体形成 “一核两区一带” 的功能结构。
![]()
![]()
![]()
“一核” 即湾仔码头核心区,被概念规划赋予“濠江方舟”的实体意象,将成为整个片区的活力中心与物理支点。
“两区” 指澳门前岸联动区与珠海科创生活综合区。前者强调与澳门的功能衔接与风貌协调,后者则侧重产业创新与宜居生活配套。
“一带” 为珠澳濠江滨海文旅景观带,旨在整合16.5公里的滨海岸线资源,打造集生态、文化、旅游功能于一体的魅力水岸。
在土地利用上,规划强调集约高效与更新改造。参考成功案例,将通过闲置宅基地退出、容积率奖励等机制盘活存量土地,住宅、商业、工业地块容积率将分别控制在2.5-3.5、4.0-5.0及不低于1.5的合理区间,以实现土地价值最大化。
产业赋能:科技创新与文旅融合双轮驱动
产业升级是湾仔片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科技创新领域,片区将积极融入区域创新网络。规划提出借鉴横琴、前海、河套等合作区的经验,重点培育跨境金融、绿色金融、海洋科技、数字经济等新兴业态。目标是到2025年,科技创新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5%,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翻番,构建“澳门研发+湾仔转化+全球市场”的跨境创新生态。
在文旅融合方面,片区将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滨海资源,推动产业跨界融合。计划投资建设30个非遗展示馆/书画院/村史馆示范项目、40个省级以上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并打造“濠江情仇”沉浸式实景演出等标杆项目。通过活化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疍家文化、妈祖文化,运用元宇宙等数字技术,湾仔片区旨在从单一的交通通道转型为充满吸引力的文旅目的地和产业平台,塑造国际旅游品牌。
基建互联与民生共享:筑牢同城化基石
跨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珠澳同城化的先行条件。规划提出构建“三横两纵”骨干路网,推进广珠澳高铁延伸线建设,实现湾仔与澳门核心区15分钟直达。口岸将推行“合作查验、一次放行”模式,目标通关效率提升30%以上。此外,跨境供水、供电、污水处理及5G网络、数据中心等市政与信息基础设施也将实现统一标准与协同建设。
在社会民生领域,规划着力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与跨境一体化。教育方面,计划在2025-2026年间新建燕川九年一贯制学校等3所中小学,新增78个教学班。医疗方面,将加强基层设施建设,并探索建立跨境急救绿色通道和医疗联合体。社区治理将创新引入“多元共治”模式,激发居民、企业、社会组织参与活力,共同构建“15分钟优质生活圈”。
![]()
![]()
绿色智慧与实施保障:绘就可持续发展蓝图
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理念贯穿规划始终。片区将实施水域生态修复、绿地系统提质等工程,目标将水域生物多样性指数提升20%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12平方米。同时,大力推广节能建筑、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实践,建设气候韧性城市,构建“山-海-城”一体的立体生态网络。
智慧城市建设同样是亮点。规划提出应用5G、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构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智慧停车系统,并借鉴粤港澳大湾区在医疗健康、政务服务等领域的标准化成果,提升城市管理效能和居民生活便利度。
为确保蓝图落地,规划强调了政策协同与机制创新的重要性。建议建立珠澳常态化协商机制,在标准互认、资格互认、数据跨境流动等方面寻求制度突破。同时,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居民共同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通过设立跨境基建专项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等方式,为规划实施提供坚实保障。
总而言之,珠澳同城湾仔片区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通过科学规划与精准实施,这片热土有望从珠澳连接的“通道”升级为要素汇聚的“枢纽”与创新发展的“平台”,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一颗璀璨的明珠,为探索“一国两制”下区域协同发展新路径、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生动实践。(作者:曾永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