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星标 | 只讲人话,带你玩转AIGC。
说实话,这两个月,我对 AI 稍微有点倦了。
自从 GPT 火了以后,满世界都是聊天框。你问一句,它回一堆字,密密麻麻,看得人脑仁疼。
这种感觉,就像你想要一个苹果,对方却给了你一本《苹果种植指南》。
直到今天,我看到了蚂蚁的新玩具——灵光。
![]()
试玩了一上午,我现在的感觉只有两个字:牛逼。
不同于我至今用过的所有“直男风”的 AI 助手,这玩意儿是唯一一个,让我觉得“这产品经理是有审美的”。
它不再执着于那个冰冷的对话框,而是试图把 AI 变成一种视觉享受。
我觉得这才是 AI 该有的样子!
01. AI 对人类最高的礼遇,是“闭嘴,画给我看”
先聊聊最直观的感受:它极度克制,但极度精准。
传统的 AI 恨不得把百科全书塞进你脑子里;而灵光似乎明白一个道理——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清晰的视觉呈现,才是最昂贵的奢侈品。
它不再只是解释世界,而是试图把世界“重建”给你看。
先看看效果。
![]()
图:灵光的输出与传统 AI 的输出效果
我们都知道“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道理都懂,但存钱的时候总是坚持不下来。因为大脑对“每天存 30 块钱”这种小数字是没感觉的。
于是我让灵光来点视觉冲击:“如果我从 25 岁开始,每天省下一杯咖啡钱(35 元)拿去理财,假设年化收益 4%,到 60 岁时我和不存钱的人差距有多大?”
它的回答简直绝了。
它简单粗暴,直接把结论甩到了最前面——那个巨大的数字差距,一眼就能震住你。我只能说,这也太懂人性了。(如之前那个图)
紧接着,它用一张可交互的动态曲线图演示了资金的滚雪球过程。

图:灵感是输出含动态图表
但最让我惊喜的(甚至有点感动)是下面这个操作:
它预判了我的预判。
它猜到我看完结论肯定想自己算算,于是直接在这个回答里,给我塞了一个“复利计算器”。

图:灵光的输出中直接带了小应用
这可不是什么文字建议,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小应用(闪应用)。我可以随意修改“每月存多少”、“利率是多少”,看着数字实时跳动。
技术强不算什么,但能精准捕捉到用户那个“隐藏的小需求”,这种产品力真的绝了。
最后,最戳我的一点是,在冷冰冰的数字后面,它还附上了一句像杂志卷首语一样的金句:
“不是剥夺当下的快乐,而是用今天的节制换取明天的从容。从每天 35 元开始,让时间成为你最好的盟友。”
那一刻,我觉得我面对的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机器,而是一个懂生活、有温度的老友。
作为一个旅游爱好者,每次出发前做攻略都是最头大的时候。
想了解一下悉尼歌剧院,不是面对百科那种几页翻不完的枯燥文字,就是被各种游记里的碎碎念搞得严重信息过载。
但灵光不一样。
当我问它:“介绍一下悉尼歌剧院。”
它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像一个 AI,倒像是一本编辑精美、品味极佳的旅游杂志。没有长篇大论,只有适中的信息密度和舒服的排版,读起来非常享受。
![]()
除了图文,最让我惊艳的是它的“空间感”。
它直接在页面顶部用 3D 技术把歌剧院渲染好了!

图:灵光生成 3D 模型
我可以在屏幕上随意滑动,360 度无死角地转动这个模型。看完这一圈,我仿佛人已经站在了悉尼港的台阶上,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扑面而来。
这种体验,是传统 AI 或者干巴巴的网页完全给不了的。它不只是在介绍景点,仿佛更是在带你“云旅行”。
最后,给好奇宝宝的“直观物理课”
家里小朋友总问:“月亮为什么有时候会被吃掉?”
我也试着问了灵光:“月食是怎么形成的?”
它没有把物理课本扔给我,而是先甩出了一张“一句话看懂”的卡片。
![]()
图:灵光将通俗易懂的结果前置
清晰、直接,一秒钟抓住重点。
但真正的“大招”在下面。它直接在回答里嵌入了一个动态演示动画。

图:灵感的输出含动画
没有任何复杂的术语堆砌,就是一个简单的动画,把天体运行的奥秘讲得明明白白。
这种“所见即所得”的科普方式,连孩子都能秒懂。
02. 闪应用:把“想要”变成“拥有”,只需要 30 秒
如果说前面的视觉化只是“前菜”,那闪应用就是灵光真正的“必杀技”。
它的逻辑非常狂野:不需要你找 App,我现场给你写一个。
这是对传统软件模式的一次降维打击——一次性的软件定制自由。
为了测试它的极限,我决定不搞那些简单的倒计时了,直接上强度,挑战一下游戏开发。
挑战一:手搓“俄罗斯方块”
我想看看它是不是只会做简单的加减法。于是我给它出了个难题:
“给我写一个俄罗斯方块游戏。要经典的掌机风格,用屏幕下方的虚拟按键控制,分数越高速度越快。”
说实话,我本来以为它会翻车,或者给我个大概的样子。 结果,1 分钟后,我惊了。

图:灵光生成 APP
它真的能玩,而且手感极好!左移、右移、旋转、快速下落都写得明明白白。

图:灵光生成的俄罗斯方块
虽然能玩,但没有音效,乐趣少了很多,结果我一看下面,它已经给了我建议“增加游戏音效和背景音乐”了。
我一点击,这个游戏就重新修改,一个新的带音效的版本瞬间好了。
这一刻,我感觉自己拥有了一个专属的游戏开发团队。
挑战二:复刻 Windows 95 版“扫雷”
如果说俄罗斯方块考的是逻辑,那扫雷考的就是“还原度”。 我突发奇想,想找回小时候微机课的感觉:
“给我写一个经典的扫雷游戏。界面要复刻 Windows 95 那种灰色的复古风格,顶部要有那个黄色的笑脸按钮,点击可以重置。初级难度,10 个雷。”
30 秒后,我的青春回来了。
简直是一比一还原!那个充满年代感的灰色边框、那鲜艳的红旗...

图:灵光生成的扫雷游戏
那一刻,我有仿佛回到了大学宿舍。。。
我不知道你们看到这两个游戏,是什么感觉。
我感觉到的是一种权力的下放。
以前,想复刻一个“俄罗斯方块”或者“扫雷”,你得是程序员,你得懂复杂的算法逻辑,你得写几千行代码。
现在,只要你有想法,灵光就是你的那个“全能程序员”。
它把“编程”这个门槛极高的事情,变成了一种“表达”。 你只需要清楚你想要什么,剩下的,交给它。
这些就是“闪应用”,不到一分钟就能创建。他们在创建之后也可以通过“说”的方式来进行修改,也能保存下来供你随时使用。
![]()
图:我保存的闪应用
用过谷歌AI Studio 的人,一定感到似曾相似。
没错,它基本就是AI Studio 的移动版。巧的是,今天谷歌宣布“明年”推出移动版。
没想到,蚂蚁直接发布了!
03. 灵光开眼:它不只是摄像头,它是你的“外挂大脑”
如果说前面的功能还是在屏幕里折腾,那“灵光开眼”,是真正把 AI 扔进了现实世界。
以前的 AI 是“盲人”,只能靠你喂文字;现在的灵光,终于长出了“眼睛”。
比如,周末在公园看到一株好看的陌生植物。
放在以前,我得拍照、打开搜索 App、上传图片、等分析……折腾完,赏花的兴致早没了。
但这次,我打开灵光,直接把摄像头对准那朵花。
它不仅秒懂这是什么。

图:灵光开眼识物
最绝的是,我可以按住麦克风直接问,它没有甩给我冷冰冰的文字,而是用语音跟我聊了起来。
这一刻,我起了鸡皮疙瘩。
它不再是一个搜索引擎,它像是一个博学的植物学家朋友,正站在我身边,看着同一朵花,跟我闲聊。
从“搜索世界”到“感知世界”,这种体验在旅游或逛博物馆时简直是降维打击。
遇到不懂的画、不认识的古迹,一眼即懂。
让复杂变简单,让生命有灵光。
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一个能陪你探索世界的新伙伴。
体验完这一圈,我终于读懂了它为什么叫“灵光”。
在此之前,我们习惯了 AI 是冰冷的、机械的。
它像一个只会做题的学霸,你问什么,它答什么,多一个字都不说,多一张图都不画。
但灵光不一样。
它把 AI 从那个枯燥的“对话框”里解放了出来。
它用视觉,把晦涩的知识变成了可触摸的玩具;它用闪应用,把高不可攀的代码变成了你手中的泥巴;
它不只是一个更聪明的工具,它更像是一个守护你好奇心的伙伴。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的好奇心往往会被“太麻烦”、“看不懂”或者“懒得查”给磨灭掉。
但当你发现,每一次提问,换回来的都是惊喜;每一次脑洞,都能落地成真。
你就会重新爱上“提问”这件事。
让复杂变简单,让生命有灵光。
别让你的好奇心生锈。现在,去试试用它,照亮你脑子里那个一闪而过的念头吧。
(既然看到了这里,不妨点个“赞”、点个“爱心”♥️,分享给身边那个需要“外挂大脑”的朋友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