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随着新一轮寒潮天气的到来,我国北方地区集中供暖已正式开启,能源保供也步入迎峰度冬关键期,能源企业全面开启冬供模式。
![]()
在山东青岛,一艘满载6.9万吨液化天然气的运输船靠泊接收站,开始接卸作业。这是该站10月以来接卸的第7船液化天然气。
![]()
作为华北地区天然气调峰保供的重要枢纽,天津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采用“双船在泊、同步卸料”的作业模式,提升接卸效率和储备能力,目前单日最高外输气量超3700万方,较去年同期增长15%。
![]()
在推动海上进口资源稳供增供的同时,陆上气田加大了增产保供力度。国内最大天然气生产基地——中国石油长庆油田目前天然气产量提升至1.35亿立方米,较月初增加300万立方米。在四川达州,“川气东送”工程主供气源地的中原油田普光气田,随着多口日产超20万立方米的高产新井接连投产,气田备战迎峰度冬的天然气井数量已突破80口,创历史新高。
![]()
中国石油今冬明春供暖季安排天然气保供资源量同比增长3.7%,约占国内供应总量的六成。
![]()
管网加速建设 提升 “全国一张网”度峰能力
天然气输送网络的稳定性与应急能力直接关系全国的能源安全。国家管网集团集中统一调配,加强设备设施安全维护,提升管网应急能力。
![]()
新疆北疆地区近日迎来大风降温天气,为应对极端天气对管网运行的影响,国家管网集团启动了应急保障机制,加强管道沿线和站场核心设备巡检维护,确保安全生产平稳运行。
![]()
为打好冬供“提前仗”,入冬前国家管网集团完成超400台压缩机组的维护检修和22项天然气管网改线、互联互通接口连接等大型作业,确保油气储运设施完好。
![]()
今年以来,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四线甘宁段、西气东输三线中卫至枣阳段、川气东送二线铜梁段等重点项目已全面投产通气。
![]()
在国家管网集团油气调控中心,工作人员对全国主干天然气管网的运行状况进行集中调控,优化管道运行工艺,充分发挥西气东输、北气南下、南气北上等通道输气能力,保障天然气安全可靠供应。
多地储气库创注气新高 蓄足供暖“底气”
储气库就像天然气的“地下粮仓”,在用气淡季,把富余天然气注入地下空间储存,待冬季供暖用气高峰期再集中采出,是保障能源稳定供应的“压舱石”。眼下,国内各储气库已提前完成年度注气任务,为民生供暖蓄足能量。
![]()
东北地区最大的地下储气库群——辽河储气库群日前正式开启冬季天然气保供模式,此次投用的天然气储备量超过30亿立方米,日采气量达2000万立方米。在河北廊坊,随着京58库区采气阀门缓缓开启,我国埋藏最深储气库——华北油田储气库群开闸供气。
![]()
在河南濮阳,中原油田储气库群的生产指挥调度中心,记者看到,技术人员通过国产指挥系统对5座储气库2000余台(套)设备进行远程调试,确保指挥中心在接到调峰指令的第一时间开井送气。
![]()
西气东输主力气源地位于新疆的塔里木油田,4座储气库日前完成年度注气任务,注气量达12亿立方米,创下历史新高。
目前,与国家管网集团联网的19座储气库实现满库入冬,中国石化地下储气库可用工作气量已达35亿立方米以上,中国石油已安排7座储气库供气,供气量近2000万立方米/日。今冬明春日采气调峰量力争超2亿立方米,为今年采暖季筑牢资源储备基础。
绿色暖源上线 今冬供暖更低碳
今冬供暖,还注入了更多“绿色动能”。从工业余热“跨城送暖”到地热能“地底取热”,一批清洁能源供暖项目加速落地,为这个供暖季注入满满的绿色动能。
![]()
在济南市民刘女士家中,温度计指针稳定停在22℃,她所在小区已率先使用上来自“聊热入济”项目的清洁能源供暖。
“聊热入济”工程作为我国目前管线最长、管径最大的长输供热项目,将聊城电厂原本直排的工业余热“变废为宝”,通过总长约135公里的供热主干线输送至济南。投用后不仅能满足1亿平方米的供热需求,还可以支撑当地关停54台分散燃煤锅炉。
![]()
作为一种稳定可靠、可循环的可再生能源,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正通过技术创新不断突破边界。在天津,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创新利用废弃油气井“变废为宝”,建成多个地热项目及中国石油最大浅层地热群,还开发清洁热能运行集控智慧平台,用科技创新为“智慧地热”赋能。
![]()
中国石化全面启动了地热供暖服务,覆盖全国11个省市的70余个市(县、区),可为超过120万户居民提供清洁供暖。不久前,咸阳北区集中供热一期12.8MW“地热+”清洁能源替代供热项目建成投产,中国石化地热清洁供暖能力累计达到1.26亿平方米,再创历史新高,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近620万吨。
![]()
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正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与民生供暖升级提供双重支撑。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2.8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5%,占全部发电量的约40%。其中,风电、光伏发电量合计1.7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3%,在全社会用电量中占比22%,清洁能源正逐步成为能源供应“主角”。
编辑:刘洁 责任编辑:刘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