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楠楠
11月16日,烟台市正式启动冬季集中供热。然而截至18日,主城区部分居民家中仍未等来如期而至的温暖。金沟寨、闻涛山庄、后七夼、观海路8号……一个个小区的名字背后,是成千上万家庭在初冬中的等待与期盼。
面对问题,负责上述区域供暖的烟台500供热公司将原因归结为“管网老旧、出现漏点”。客观而言,城市供热管网的老化是许多城市面临的共性问题,但公众的疑问在于:在漫长的非供暖期,检修是否彻底?维护是否到位?应急是否充分?“一供就漏、一漏就修”的循环若不能从根源上打破,将难以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
“管网老化”不应成为年复一年的借口。若缺乏系统思维、科学规划与管理,所谓的“抢修”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的循环。监管部门应该及时介入,不仅要督促其尽快恢复供热,更要追问其管网维护记录、应急预案和运营管理机制。对于因延误供暖给群众造成的损失,应依法依规启动退费程序,绝不能让企业“违约零成本”。
从16日到18日,居民在寒冷中等待的不仅是暖流,更是一个明确的说法。供热公司迟至舆论压力积聚,才给出“计划恢复”的模糊承诺。信息发布的滞后与模糊,是对公众知情权的漠视。
在供暖初期,系统承压运行,出现故障在所难免。然而,从故障发生到信息发布之间的“时间窗口”,恰恰是公众焦虑滋生之时。供热企业不能仅局限于小区网格发布,而是应该积极扩大公开范围,主动、清晰地说明故障原因、影响范围、抢修进展及预估恢复时间,将有助于缓解用户的不安,凝聚理解与支持。信息的及时传递,不仅是责任,更是服务意识的体现。
居民通过各类渠道反映的“冷暖”诉求,不是杂音,而是最真切的民生脉搏。它既是发现问题的重要窗口,也是衡量工作成效的直观标尺。将民意反馈纳入决策闭环,建立“诉求收集-快速响应-及时反馈”的常态化机制,才能变被动应对为主动治理,真正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冬季集中供热是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各级各有关部门和供热企业要高度重视,扛牢压实责任,切实把供热工作做实做细,让群众屋暖心更暖。
要坚持问题导向,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及时高效解决群众反映问题,用心用情做好服务。这为问题的解决指明了方向——它不仅是技术性的抢修,更是系统性的服务。供热企业需要展现的,不仅是修复管道的“技术速度”,更是安抚人心、解决问题的“服务温度”。例如,为受影响用户建立临时沟通群、提供必要的应急支持,这些“用心用情”的细节,往往比一句“尽快恢复”的承诺更能传递诚意。
当前,抢修工作正在紧张进行,我们期待暖气能早日送入千家万户,更期待以此为契机,推动城市供热系统从“供得上”向“供得稳、供得好”升级。
现代城市的治理,不仅需要地下坚固的管网,也需要地上畅通的沟通;不仅需要技术层面的硬实力,更需要人文关怀的软服务。唯有将信息透明、舆情应对与高效服务置于更突出的位置,方能将“确保群众安全温暖过冬”的承诺,化为每个家庭窗前可感的温暖,成为这座城市冬天最坚实的民生保障。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