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正在向以电力为基础的时代转变,一场由AI和新能源共同驱动的电力革命正在重塑全球产业与投资格局。
国际能源署最新报告指出,2025年全球电力需求预计增长3.3%,2026年增速将达3.7%,远超过去十年2.6%的平均水平。这一增长速率是同期能源总需求增速的两倍多,标志着全球正式进入“新电力时代”。
2025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历史上首次超过煤炭,成为世界最主要的电力来源,全球发电量结构出现了根本性转折。这一转变凸显出全球能源转型正在加速。
![]()
01 需求跃升:数字经济与电气化成双引擎
全球电力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人工智能驱动的数字经济与全面电气化进程成为核心驱动力。
国际能源署《2025年电力市场年中更新报告》指出,AI相关的电力消耗正以惊人速度增长,预计到2025年底将占全球数据中心用电量的49%。市场人士预计,AI数据中心的电力消耗未来每三到四年就会翻一番。
以美国为例,数据中心扩张导致电力需求快速增长,2025至2026年需求年增长率将保持在2%以上,是过去十年平均水平的两倍多。美国能源部预计,到2028年,美国数据中心的用电量可能占全国电力总消费的6.7%至12%。
与此同时,全球电气化进程加速推进。能源转型委员会预计,在去碳化的能源系统中,电力将占全球最终能源消耗的70%,而目前这一比例仅为20%左右。到2050年,全球电力总需求可能会增加两倍,达到90000太瓦时,远高于现在的30000太瓦时。
区域需求格局正在重构。中国和印度将成为全球电力消费增长的主要贡献者,两国将贡献2026年全球电力需求增长的60%。2026年,中国和印度的电力需求增长率预计分别加速至5.7%和6.6%。
02 结构变革:可再生能源成主导电源
2025年成为全球电力结构的历史性转折点,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首次超过煤炭,百年能源格局被打破。
国际能源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电量达到5072太瓦时,超过煤炭的4896太瓦时。从增长幅度看,2025年上半年全球电力需求同比增长2.6%,即369太瓦时,而太阳能发电量增加306太瓦时,风能发电量增加97太瓦时,两者已可覆盖全部增长的电力需求。
可再生能源的成本优势日益凸显。2024年,太阳能光伏发电平均成本比最便宜的化石燃料方案低41%,陆上风电项目成本则低53%。陆上风电成为最具经济性的新增可再生电力来源,成本为每千瓦时0.034美元,其次是光伏发电,为每千瓦时0.043美元。
技术进步是这一变革的关键推动力。电池储能系统等技术的进步正在改善可再生能源的经济性,去年投产的新增可再生能源电力项目中,有91%的成本效益优于任何新增的化石燃料项目。
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26年,风能和太阳能光伏发电量将超过6000太瓦时,在全球发电量中的占比将达到近20%,是十年前(4%)的五倍。这一增长标志着清洁能源正从补充能源成长为电力系统的中坚力量。
![]()
03 区域分化:全球电力多极格局形成
全球电力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化特征,主要经济体正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
中国成为清洁能源增长的绝对主力。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增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超过世界其他地区的总和,使得中国今年上半年的化石燃料使用量与2024年同期相比下降2%。同时,中国继续扮演全球电力需求增长的“主引擎”,贡献了全球近一半的增量。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以及欧盟等发达国家出现了相反的趋势。在美国,电力需求的增长快于清洁能源的产出,加大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其2025年上半年煤炭发电量增长17%。
国际能源署将美国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的预测大幅下调50%,从500吉瓦降至250吉瓦。
在欧盟,数月来风能和水力发电表现疲软,2025年上半年天然气和煤炭发电量分别上升14%和1.1%。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是制约欧盟国家使用可再生能源的重要因素,由于未能获得相匹配的电网建设投资,欧洲国家有意减少风能和太阳能输出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这种分化导致全球电力碳排放格局发生重要变化。2025年上半年,全球电力行业排放量下降0.2%,其中中国和印度的减排成效显著,而美国和欧盟的排放量则有所增加。
04 投资新方向:电网、储能与高密度电源
随着电力新周期的启动,全球能源投资格局正在重构,电网现代化、储能技术和高密度电源成为重点投资领域。
电网投资成为首要任务。2024年全球电网投资首次突破4000亿美元,同比增长20%。然而,电网建设仍滞后于可再生能源发展需求,欧洲未来五年仍需2500亿欧元投入电网建设,以支撑绿电并网及数据中心、电动汽车等新增需求。
储能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中信建投电新2026年投资策略指出,储能已成为最具经济性的电网灵活性资源,全球储能需求增长将进入共振,也将推动锂电行业进入新周期。预计2026年国内储能装机有望达到300GWh,带动锂电池总需求超过2700GWh,同比增速超过30%。
高密度电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AI驱动数据中心功率密度大幅提升,低碳高密度电源如海上风电、核电、燃气发电等成为必需且稀缺的产能。预计2025-2026年期间,全球核能发电量将平均增长2%,到2026年将接近3000太瓦时。
市场规则创新成为投资增长的前提。随着欧洲负电价现象日益频繁(2025年上半年德国、荷兰和西班牙等国家批发市场负价格的小时数份额达到8%-9%),各国需要制定适当的监管框架和市场机制,以鼓励储能、需求侧响应等灵活性解决方案的发展。
![]()
05 电力安全:新周期的关键挑战
随着全球电力系统日益复杂,电力安全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
2025年,智利和西班牙相继发生大规模停电事件,警示各国随着电力系统复杂性的增加和电气化程度的加深,确保电网基础设施的稳健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2月25日,智利输电系统发生故障,导致该国2000万居民中有99%断电17小时;4月28日,西班牙和葡萄牙发生持续10多个小时的停电,影响数千万人。
极端气候事件对电力系统构成严重威胁。干旱、严寒、酷暑等天气情况不仅会引起电力需求波动,还可能对水电、风电以及光伏发电量造成不利影响。国际能源署指出,全球电力系统灵活性仍有不足,未来电力系统韧性将变得尤为重要。
区域电价差异日益扩大。2025年上半年,欧盟和美国的批发电价上涨了约30%-40%,而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批发电价同比下降了约5%-15%。欧盟能源密集型产业的平均电价约为美国的两倍,比中国高出50%,高昂的电力成本持续对这些地区的产业竞争力构成压力。
未来三年,全球电网投资需要增加一倍以上,才能支持能源转型和电力需求增长。投资者应重点关注储能、电网现代化、高密度电源等领域的龙头企业,这些领域将在未来几年获得爆发式增长。
电力已不再仅仅是商品,更是支撑数字经济的战略资源。世界各国围绕电力的竞争与合作,将重塑未来几十年的全球经济格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