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2日,由浙江省畜牧产业协会、浙江省养猪行业协会、安徽省猪业协会、上海生猪业行业协会、江苏省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联合主办的2025长三角地方猪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暨省级协会工作交流会在浙江金华君澜大饭店成功召开。
![]()
座谈会现场
会议聚焦地方猪产业保护开发与优质发展的关键议题,展开深度交流与经验分享,来自长三角地区行业管理部门,江浙沪皖、吉林、海南等地猪业协会负责人,产业专家及地方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代表60多人参会。与会行业主管部门分别介绍了所在省、市地方猪产业的发展情况,行业协会交流了服务会员与地方猪产业发展的工作,各地方猪产业链相关企业分享了地方猪开发利用、品牌建设、创新发展经验。会议由浙江省养猪行业协会会长华坚青主持。
![]()
浙江省养猪行业协会会长华坚青主持会议
华坚青会长指出,当前,市场对优质安全健康的优质猪肉产品需求日益增强,地方猪产业发展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但仍存在着保护与开发利用不足、规模化程度不高、特色品牌建设滞后、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希望通过交流、分享与探讨,集思广益,推动地方猪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实现优质优价。
01
各省市地方猪产业发展情况交流
浙江省畜牧农机发展中心畜牧生产处负责人刘界文、金华市畜牧农机发展中心副主任倪晓峰、上海市农业农村委畜牧兽医管理处副处长何麒麟、江苏省泰州市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处处长武二忠、安徽桐城市畜牧兽医局局长董尚青、海南省养猪行业协会秘书长万长华、吉林省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会长张树敏分别就浙江地方猪产业发展情况、金华两头乌产业发展情况、上海地方猪产业发展情况、泰州黑猪发展规划、桐城黑猪产业发展情况、海南黑猪发展情况、松辽黑猪开发利用情况作了报告。
![]()
浙江省畜牧农机发展中心畜牧生产处负责人刘界文作《浙江地方猪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浙江省畜牧农机发展中心畜牧生产处负责人刘界文表示,近年来,浙江充分发挥地方猪种质资源优势,系统推进全产业链建设,通过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建成“省级畜禽遗传资源库+活体基因库+保种场”的保种体系,持续推动优质品种选育;积极促进产业融合,打造“熊猫猪猪”国际牧场等文旅融合项目,开发多元化即食加工产品,有效提升产业附加值;大力推广生态养殖、共富合作与智慧牧场等创新模式,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同时强化品牌建设与政策支持,推动金华两头乌、嘉兴黑猪等地方猪获得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等认定,并借助线上线下渠道拓展高端市场。面向2027年实现年饲养量130万头、产值100亿元的目标,下一步我省将围绕保根基、提产能、延链条、树品牌、强保障和培人才等六个方面持续发力,全面提升产业层次与核心竞争力。
![]()
金华市畜牧农机发展中心副主任倪晓峰作《金华两头乌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金华市畜牧农机发展中心副主任倪晓峰在座谈会上指出,金华两头乌作为享有国家地理标志等多项荣誉的“中华熊猫猪”,在金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出台了《金华两头乌和金华火腿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金华两头乌产业促进条例》;强化资金支持,出台“双十条”,每年安排1500万元以上用于金华两头乌的开发利用、品牌建设与宣传推广;依托科研院校建立“3+3+N”保种、繁育、推广体系(3家保种场,3家种猪场,N家规模场);加强科研创新,建立金华市两头乌遗传育种与改良实验室,打造金华两头乌产业园、“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等重点项目,建设两头乌专用屠宰线、冷鲜肉分割车间、产品加工生产线各3条,延伸产业链条;同时通过两头乌体验馆、体验店、高铁快递以及线上线下活动加强宣传推广,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实现三年翻两番,2025年两头乌商品猪出栏将超过12万头。
![]()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畜牧兽医管理处副处长何麒麟作《上海地方猪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畜牧兽医管理处副处长何麒麟在报告中指出,上海市依托梅山猪、沙乌头猪等特色种质资源,积极构建“活体保种+基因备份”体系,并推广生态智慧养殖模式,实现了粪污全链条资源化利用。面向长三角,上海致力于推动种源共享、标准共建与产销联动,通过联合技术攻关,共延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展望未来,上海将持续深化种源开发、区域协同与三产融合,与苏浙皖同仁携手共筑地方猪产业发展新格局,全力将地方猪打造成为乡村振兴与区域协同的示范标杆。
![]()
江苏省泰州市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处处长武二忠作《泰州黑猪发展规划》的报告
江苏省泰州市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处处长武二忠表示,泰州自1996年设市以来,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粮油和水产品生产基地。依托地方猪种—姜曲海猪积极推进保种与开发,成功培育出黑猪新品种“苏姜猪”。近年来,通过成立产业联盟、出台专项政策、争取中央资金等举措,推动黑猪全产业链发展,目前已有规模养殖场12家,年养殖量近2万头。
![]()
安徽桐城市畜牧兽医局局长董尚青作《桐城黑猪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安徽桐城市畜牧兽医局局长董尚青表示,桐城市作为安庆市代管的县级市,黑猪养殖历史悠久,本地“枞阳黑猪”属安徽省地方保护品种,具有肉质优、抗病强等特点。目前全市已形成“公司+农户”等模式带动发展,2025年黑猪出栏预计达5万头。面向未来,桐城将立足安庆六白猪与枞阳黑猪品种资源,推进扩繁场建设,稳定产业基础;延伸产业链,发展黑猪肉精深加工,开发火腿、香肠等特色产品,并通过与餐饮、食品企业合作提升品牌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
海南省养猪行业协会秘书长万长华作《海南黑猪发展情况》的报告
据万长华秘书长介绍,海南虽仅千万人口,但生猪产业规模可观,年出栏白猪370万头、黑猪130万头,消费总量达700万头,其中200万头用于制作烤乳猪。当地拥有文昌猪、东方墩头猪、五指山猪等六大特色猪种,其中东方烤乳猪以其独特风味畅销全国。据调查,海南黑猪价格居全国高位,标猪20元/公斤,大体重黑猪可达23元/公斤,养殖基本无亏损。他强调,推动黑猪产业持续发展需把握四大核心:品种与品牌结合,将基因与生态优势转化为消费认知;严守生物安全,防控疫病;强化市场营销,塑造高端风味标签;优化经营管理,通过“公司+农户”等模式整合资源,实现保种、增收与产业良性循环。
![]()
吉林省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会长张树敏介绍松辽黑猪的开发利用情况
吉林具备优越的生态养殖条件,吉林省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会长张树敏以其培育的松辽黑猪为例,强调黑猪必须坚持“好吃不贵”原则,价格过高将限制市场接受度;在育种方面提出“平衡理论”,兼顾生产性能与肉质品质,反对盲目追求生长速度和以次充好。销售上应多渠道并行,松辽黑猪通过盒马等平台日销数万盒,比重资产开店更高效。
02
行业协会介绍服务地方猪产业发展的相关工作情况
上海与浙江,作为长三角地区优质猪肉的主销区,两地养猪行业协会均致力于推动地方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
上海生猪业行业协会秘书长黄红梅发言
上海生猪业行业协会秘书长黄红梅指出,上海依托丰富的地方猪种资源,围绕“三品一标”,重点搭建行业交流平台,并联合多方制定和完善本地猪种相关标准,推动产业实现“降成本、保风味、降背膘”。
![]()
浙江省养猪行业协会秘书长唐国燕
浙江省养猪行业协会秘书长唐国燕则表示,浙江在提升白猪养殖效率的同时,近年来积极推动地方猪产业发展,通过组织交流考察、加强品牌推广等为浙江土猪搭建服务平台,助力地方猪从“品种”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两地协会均强调相互借鉴、协同推进,下一步拟推进制定长三角优质猪肉标准,共同促进地方猪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03
地方猪产业链相关企业的经验分享
浙江大飞龙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运营总经理舒鑫标,浙江青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养殖事业部总经理姜佳佳,宁波瑞农养殖事业部总经理孙奎,上海光明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贤,上海沙乌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凡中坤,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黑猪事业部总经理邵强,以及安徽黑猪盟食品有限公司、安徽国牧润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桂光美等地方猪产业链相关单位负责人,分别围绕金华熊猫猪猪特色品牌建设、嘉兴黑猪产业发展、岔路黑猪养殖实践、梅山猪资源保护与开发、沙乌头猪“一岛一品”打造、明康汇在江苏省的黑猪业务拓展以及黑猪产业联盟年度运行成果等进行了交流与分享。
![]()
浙江大飞龙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运营总经理舒鑫标作《金华熊猫猪猪》的报告
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是全球首家以两头乌为主题的牧场,开辟了牧旅融合新局面,开业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超315万人次,旗下IP及年猪节等活动广受青睐,获央视等主流媒体深度报道,现已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典范。熊猫猪猪以科技养殖为核心,将金华两头乌养殖规模从1.8万头提升至9.4万头;通过品牌化加工拓展产业链,产品供不应求,以一头猪带动一座城,让世界看见中国土猪产业的文化自信。未来,熊猫猪猪将持续完善从牧场到餐桌的高标准全产业链,推动品牌与产业共同升级。
![]()
浙江青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养殖事业部总经理姜佳佳作《嘉兴黑猪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浙江青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养殖事业部总经理姜佳佳分享道,浙江青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以味美食物,让生活更美好”为使命,24年来一直深耕黑猪全产业链。公司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与浙江大学共建中国黑猪产业研究院,建成国家级嘉兴黑猪保种场,并培育出吴越黑猪、檇李黑猪等培育品种,建成浙江首批“未来牧场”,从精准营养与数字化育种入手,推动黑猪产业迈向安全、智能、高效。公司贯通育种、养殖、加工与销售全链条,开发出生鲜猪、低温肉制品、包点系列、粽子等节令美食、休闲系列、预制菜、腌腊酱卤以及油脂类等九大系列黑猪产品,并打造猪猪星球、胜利饭店等消费体验地,目前全国门店近2000家,是亚运会生鲜肉类供应商,“膳博士”猪肉获评2024浙江好猪肉。
![]()
宁波瑞农养殖事业部总经理孙奎交流岔路黑猪发展情况
岔路黑猪作为大体型地方猪种,具有突出的生产效率,目前已形成从保种到扩繁的规模化体系,核心群达500头,多个自繁自养场正陆续投产。公司团队积极与科研机构合作,完成基因图谱绘制与杂交组合筛选,并实现蓝耳病等关键疫病净化,猪苗因品质优良持续供不应求,上半年7公斤猪苗均价达650元/头,展现出良好的市场竞争力与发展潜力,也为推进无抗养殖奠定基础。当前,该猪种在集约化适配、粗饲标准等方面仍面临行业共性问题。
![]()
上海光明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贤介绍嘉定梅山猪开发利用情况
嘉定梅山猪作为上海四大名猪之一,具有500多年历史,繁殖性能突出,产仔数可达15头以上。在上海市农科院技术支持与嘉定区动物医控中心合作推动下,该猪种正朝大体型品系选育,兼具优良肉质与屠宰适配性。光明农牧自2023年起推进“一黑一白”策略,选定梅山猪作为黑猪养殖重点,既契合市民对土猪的情感需求,也具备肉质鲜厚、脂肪丰富等优势。目前养殖规模约800头,预计明年单场可达1200头。目前,嘉定梅山猪饲养成本仍较高,但在行业指导下通过合理溢价实现产业链共赢,充分展现地方猪种在保护与开发中的综合价值。
![]()
上海沙乌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凡中坤作《沙乌头一岛一品》的报告
沙乌头猪作为源自崇明岛的太湖猪系地方良种,已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上海沙乌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保种为基础,积极推动资源开发利用,通过杂交培育“杜沙猪”等商品猪,并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体系。2023年上市商品猪近5000头,预计2025年猪场智能化改造完成后,年上市量将突破1万头。未来将形成以三元商品猪为主、二元商品猪为辅的养殖结构,实现“开发促保种”的良性循环。通过产品多元化、等级化及智能化养殖等措施,持续降本增效,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平价优质的猪肉产品。下一步将携手各方共建崇明“一岛一品”生态产业联盟。
![]()
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黑猪事业部总经理邵强作《明康汇在苏发展情况》的报告
据邵强介绍,明康汇历经13年跨行养猪探索,定位为覆盖沪杭500多家社区生鲜店的供应链企业。前十年因未平衡养殖、屠宰与消费三方需求,累计亏损约3亿元,近年选择松辽黑猪实现扭亏为盈。松辽黑猪繁殖性能好、料肉比低、屠宰率超72%,肌内脂肪达3%以上,肉品优良,零售价约25元/斤,契合大众市场对性价比的需求。明康已在江苏镇江丹阳建立全国最大的1700头松辽黑猪原种场,未来计划通过杂交育种与扩产推进黑猪产业,期待与政府及伙伴携手共进。
![]()
安徽黑猪盟食品有限公司、安徽国牧润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桂光美作《黑猪盟一年运行情况》的报告
安徽黑猪盟食品有限公司、安徽国牧润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桂光美表示,安徽国牧润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定位为生态家庭农场,年出栏商品黑猪约1.2万头。公司自2018年专注地方猪产业,现为国家级保种场。去年,公司联合省内企业组建黑猪产业联盟,坚持防疫优先与品质差异化,商品猪售价始终保持行业高位。桂光美指出,中小养殖企业应聚焦高品质发展,通过科学控制血统、适度延长养殖周期,致力于复原“小时候的猪肉风味”。公司坚持养好一头猪、做好一笼包子、一笼饺子,依托宣城优良生态,延伸产业链,推出黑猪肉包子、饺子等产品,通过实时直播包子制作,门店日销售黑猪肉大包1万个以上,并凭借部分高端部位肉成功切入餐饮渠道,实现良好收益。
04
座谈会交流环节
![]()
安徽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安徽科技学院教授闻爱友
安徽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安徽科技学院闻爱友教授指出,当前市场对优质健康猪肉需求持续上升,市场占有率已超过10%,增长潜力依然显著。他强调,必须严格把控猪肉的质量与风味,杜绝“挂黑毛卖洋猪”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企业应根据不同市场定位科学选育猪种:面向高端市场可选用高比例地方猪血统的品种,而大众市场则可采取二元杂交方式,以平衡成本与口感需求。同时,要重视种质资源的保护与提升,走差异化、区域化发展路径,避免盲目扩张。
![]()
天蓬集团有限公司生猪健康养殖研究院负责人朱明飞
天蓬集团有限公司生猪健康养殖研究院负责人朱明飞博士分享了江山乌猪的保种选育经验,通过研发专用发酵饲料并结合农旅融合模式,有效推广了品牌。
![]()
浙江华腾牧业有限公司养殖中心助理王国锋
浙江华腾牧业有限公司养殖中心助理王国锋则聚焦于“华腾雪花乌”,在保障肉质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商超渠道,扩大市场覆盖。
![]()
上海浦汇良种繁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浩
上海浦汇良种繁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浩致力于保护珍稀猪种——浦东白猪,依托政策支持与科技手段建设现代化保种场,助力本土种业振兴。各方正通过资源保护、品质提升、种业创新和品牌建设等多方面努力,共同推动地方猪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行业持续健康成长。
本次座谈会聚焦地方猪产业高质量发展,长三角行业部门、南北四省市协会及企业代表深入交流经验做法,探讨产业差异化发展策略。会议认为,地方猪产业发展必须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创新,完善保种体系,挖掘资源优势;积极延伸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提升附加值;强化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实现优质优价。未来,各方将协同推进标准化、差异化发展,通过科技赋能与模式创新,共同促进地方猪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浙江省畜牧产业协会微信公众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