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网签在自己名下的34套商品房,时隔多年竟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变更至他人名下,这样的离奇遭遇,落在了52岁的河南舞钢市民张亚太身上。2023年11月12日,在舞钢市房管局的办事窗口,反复确认后的结果让他难以接受——那些本应作为借款担保的房产,早已通过漏洞百出的假材料完成了“乾坤大挪移”,而本该守住防线的三级审核,竟形同虚设。
![]()
据2025年11月18日的报道称,2014年,河南宏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苏德民以项目收尾急需资金为由,向张亚太借款1100万元,承诺将钢城花园二期的34套房产网签至张亚太名下作为抵押,待借款还清后再办理解除手续。彼时苏德民声称,只需这笔资金就能让小区达成交房条件,但张亚太未曾想到,这笔借款不仅迟迟未能归还,还埋下了多年后的产权隐患。直到2022年,钢城花园二期才勉强完成交房,而这期间,一场针对34套房产的“暗箱操作”已然悄然发生。
2022年6月起,苏德民开始通过伪造公证书、委托书,甚至PS照片等手段,分多次向舞钢市房管局申请撤销张亚太名下的房产网签登记。令人费解的是,这些明显存在瑕疵的虚假材料,竟顺利通过了房管局的三级审核。随后,这34套房产被全部重新网签至他人名下,其中26套已完成房产证办理,部分房产被苏德民用于抵偿施工队工程款,还有一些被不知情的购房者全款买下。有业主表示,自己2022年购房时按正规流程办理手续,如今已居住3年,丝毫不知房屋曾有过网签在他人名下的历史;还有业主透露,150多平方米的房子全款支付了50余万元,本月即将拿到房产证,得知房屋产权存在纠纷后深感意外。
2023年10月,因资金周转需要,张亚太委托朋友前往钢城花园二期准备售卖名下房产,陪同看房的苏德民对此前房产已被撤销网签的事实只字未提。当朋友发现多个房间已有住户时,苏德民仅以“临时暂住,不影响售卖”为由搪塞过去。直到张亚太亲自前往房管局查询,才得知自己名下的34套房产早已不属于自己,多年的借款担保沦为泡影。而这背后,是苏德民早已缠身的债务危机——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显示,2021年至2022年间,苏德民已4次被舞钢市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所有债务均未履行。
面对记者采访,苏德民承认伪造材料撤销网签的事实,却辩解此举是出于“善意”。他声称钢城花园二期长期烂尾,为了支付施工方工程款、推动项目交房,才不得不将张亚太的网签房产抵账,“如果小区交不了房,张亚太的利益同样无法保障”。但这一说法遭到张亚太的驳斥,他表示,苏德民未如期归还1100万元借款,已导致自己的生意和家庭陷入困境,而这种“善意”的辩解,不过是为其违法行为找借口。
![]()
事件曝光后,网友的讨论聚焦于事件中的多重疑点,理性声音占据主流。有网友提出:“假公证书能通过三级审核,房管局的审核责任难辞其咎,不能一句‘无能力核实’就推卸所有责任”;也有网友分析:“开发商明知负债累累仍伪造文件处置他人名下房产,无论是‘抵账’还是转卖,都已触及法律红线”;还有网友关注无辜购房者的处境:“不知情的业主按正规流程买房办证,如今陷入产权纠纷,他们的权益该如何保障?”;另有网友强调:“网签备案本是保障产权安全的重要制度,却在审核环节失守,暴露出的监管漏洞亟待修补”;还有网友理性指出:“借款担保需有明确的法律约定,双方的债务纠纷应通过合法途径解决,任何一方都不能逾越法律边界”。
目前,张亚太已全权委托律师处理此事。其代理律师雷文俊表示,苏德民的行为涉嫌伪造国家机关公文印章罪、诈骗罪等,相关报案材料正在准备中;同时,针对舞钢市房产管理局审核不严导致张亚太遭受巨大损失的问题,已向房管局寄送律师函,下一步将考虑起诉房管局,追究其相应法律责任。
![]()
这场产权迷局的背后,是伪造文件的违法行为,是审核环节的监管失守,也是多方权益的无辜受损。开发商以“善意”为名行违法之事,违背了诚信底线;房管局以“无能力核实”为由放任虚假材料过关,辜负了公众信任;而张亚太和无辜购房者则沦为这场纠纷中的受害者。在法治社会,任何试图逾越法律边界的行为都将受到制裁,监管环节的漏洞也亟待通过制度完善加以填补。唯有坚守法律底线、筑牢监管防线,才能避免类似的产权纠纷再次发生,切实保障每个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