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全运会在广州开幕,网络上一夜之间涌现出大量“现场打卡图”,不仅是因为开幕式够震撼,更因为这次的全运会不太一样。
国际奥委会主席考文垂亲自到场观礼,开幕式结束后她当场表态,称中国这场“国家级运动会”让她非常震撼,尤其对现场展示出的文化气质印象深刻。
而从她专程飞来观摩的动作和她的评价背后,不难看出国际奥委会的关注点已经变了。
![]()
中国似乎不再是奥运舞台上的“追赶者”,反而开始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定义大型体育赛事的标准,这一切变化,其实早就埋下了伏笔。
从锻炼选手到全民参与
回头看,全运会并不是今天才如此盛大的,早在1959年中国举办第一届全运会时,主打的就是国家层面的体育展示。
那时候办全运是为了让人民强身健体,也是为了在国际上塑造一个“体育强国”的形象。
![]()
但那个年代的全运会,更像是一场“专业运动员的内部比拼”,普通人除了看热闹也很难参与其中。
时间来到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从1980年代开始,全运会逐渐和国际接轨,项目设置、评判规则都开始向奥运会看齐,目的很明确,中国要在奥运会上拿牌,就得先在国内练兵。
于是,全运会成了选拔奥运种子的“练兵场”,专业性越来越强,门槛也越来越高,对大众的参与度反而变得疏远。
![]()
但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体育的底气变了,对金牌的执念没那么重了,从那以后,全运会的角色也开始转向,不仅要选拔好苗子,也要带动全民健身。
最直接的体现是在2017年天津全运会上,首次引入了群众比赛项目,广场舞、太极拳、龙舟赛都成了正式项目。
这意味着哪怕不是专业运动员,只要你爱运动,也能走进全运会的舞台,到了2025年,广州这届全运会更是把“全民参与”做到了极致。
![]()
从组织方式到赛事设置,全运会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锦标赛”,而是成了一个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体育节日。
一个国家级的运动会,能从“为拿金牌”转向“为人民办”,这背后是社会结构、国家战略、文化态度的系统变化。
这种转型不是简单地把门槛降下来,而是真正让体育回归它的本质,让人动起来、乐起来、强起来。
![]()
粤港澳三地联动+高科技上阵
如果说全运会的“全民节日感”是软实力的展现,那这次在组织上的硬实力,就更让人看到了中国在大型赛事上的系统能力。
2025年这届全运会,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粤港澳三地联合办赛”。
要知道,这不是简单地把比赛场地分开放,而是在“一国两制”背景下,实现了制度、流程和资源的深度协同。
![]()
港澳和内地之间原本就有政策、关税、法律等多方面的差异,把一个大型赛事在三地无缝衔接地办下来,难度可想而知。
但这次,全运会不仅做到了,还做得出奇地顺畅。
例如,一些跨境项目如马拉松、公路自行车赛,不仅顺利开赛,还实现了选手和设备在三地自由流动。观众可以从广州出发,一路看比赛一路走进港澳,体育和文旅实现了真正的联动。
![]()
这种组织模式,其实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比赛承办”,更像是城市协同发展的一次综合演练。
更值得一提的是科技的应用,这届全运会用“科技赋能”四个字来形容,可能都显得太保守。
火炬取自南海深海可燃冰,象征意义明确;比赛现场大规模应用AI裁判系统,减少误判;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车、智慧看台等“黑科技”全线登场,观众和运动员的体验感都被拉满。
![]()
这些技术不是为了“噱头”,而是实实在在地提升了赛事效率和互动感。
比如,在羽毛球场地上,AI可以实时判断界内界外,裁判员几乎只需要确认;残障人士也能通过智能引导设备无障碍进入看台和场馆。
这些细节,才是真正体现一个国家办赛能力和社会科技水平的地方。
![]()
国际奥委会主席考文垂在现场看完这些,当然不会轻易忽略,她后来在采访中说,体育不仅是比赛,更是社区营造和经济拉动的重要力量。
她的这句话,其实已经点到了本届全运会的核心,中国不是在“模仿奥运”,而是在用自己的方式重塑体育的价值。
竞技水平“卷”到极致
很多人可能有个误解,全运会不就是国内比赛吗,难度能有多大?
![]()
但实际情况是,在不少项目上,全运会的比赛强度已经远超奥运会,甚至被业内称作“地狱级别”。
例如乒乓球,国乒早就世界闻名,但国内比赛的激烈程度,一点不比国际赛事轻松,能在全运会排得上名次的,放到世界级赛事上,都是有很大可能夺冠的。
很多奥运冠军在全运会上早早被淘汰,这不是状态问题,而是因为国内选手之间的实力差距极小,稍有失误就可能被淘汰出局。
![]()
而出现这种局面,一是中国在多个项目上长期积累了深厚的人才储备,二是国内体育体制形成了良性的内部竞争机制。
每一届全运会,其实都像是一次“全国总动员”,各省市为了争光,各路高手齐聚一堂,相比奥运会的“精英制”,全运会更像是一场“全明星内战”。
这种“高强度内卷”,表面上看是竞争激烈,实则是中国体育体系自我进化的动力源。
![]()
运动员要想在国内出线,必须不断突破极限,而这种压力反而提升了整个国家的竞技水平。
换句话说,全运会不是奥运的“预赛”,而是中国体育自我提升、自我锻炼的主舞台。
结语
从最开始的国家形象展示,到如今的全民健身节日;从“练兵场”到“文旅科技秀场”;从“照搬奥运”到“自成一派”,全运会的变化不仅体现在赛事本身,更是中国体育观念和社会结构转型的缩影。
![]()
这届全运会办得怎么样,国际奥委会看在眼里,考文垂的表态已经说明问题,但中国并不等着别人来点赞,而是确定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全运会不是用来“比肩奥运”的,而是用来证明,中国完全有能力用自己的方式讲好体育故事,办出不输任何国际赛事的顶级盛会。
参考资料
高端访谈丨专访国际奥委会主席柯丝蒂·考文垂 2025-11-15 上观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