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退让?亚洲时报:中国曾被美苏夹击,如今美俄都得低头。
2025年,中美重回谈判桌解决供应链问题,俄罗斯在战争与制裁压力下对中国的依赖不断加深。曾经夹在美苏之间的中国,如今站在全球体系的核心位置。当两个核大国都不得不认真对待中国的立场时,世界开始重新审视中国的力量:它是如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从被动夹击走向全球秩序的稳定器?中国的崛起是否意味着美俄的退让?而中国的战略地位,又将如何塑造未来的国际格局?
![]()
冷战时期,中国曾陷入美苏双线夹击的困境。与苏联的关系虽然亲密,却并不平等。苏联提供经济援助和军事技术的同时,也附加了诸多条件,甚至干涉中国的政治路线。中苏关系破裂后,中国不仅失去了技术支持,还面临北方巨大的军事压力。而美国则通过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将中国排除在国际体系之外。中国几乎没有盟友,缺乏外部市场和国际话语权,甚至面临双重压力。
1972年,中美关系破冰,《上海公报》的签署为中国提供了战略缓冲期。这一缓和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创造了外部条件,使中国能够集中力量发展经济,逐步摆脱冷战格局的束缚。这段历史不仅塑造了中国对主权和独立自主的高度重视,更决定了中国崛起的方式:中国不会依附于任何国家,更不会强迫他国服从自己。
随着苏联解体和美国霸权的相对衰退,全球力量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的崛起并非依靠军事强权,而是通过几十年积累的经济实力和技术优势。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基建能力、科技发展速度和市场规模,使其成为全球经济的核心节点。与冷战时期的强权逻辑不同,中国没有称霸,也没有通过武力扩张,而是通过合作与发展赢得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这种力量形态使中国成为全球秩序的稳定器。近年来,美国在芯片、稀土等关键领域对中国的依赖不断加深。2025年,中美重回谈判桌,标志着美国不得不在经济摩擦中做出妥协。而俄罗斯在乌克兰战争后受到西方制裁,经济压力迫使其转向中国。中国已成为俄罗斯能源出口和金融合作的关键伙伴,甚至在国际事务中,俄罗斯越来越依赖中国的立场。
![]()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外交理念始终坚持平等相待、互不干涉、互利共赢。中国从未要求任何国家向自己俯首称臣,也不会强迫小国站队。这种原则让中国在国际社会中赢得了广泛信任,成为一个充满动荡时代中最稳定的力量。
中国的崛起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结构性变化。它通过经济能力、技术积累和合作方式,成为全球秩序的稳定器。未来,中国的战略地位将如何进一步塑造国际格局?美俄的退让是否意味着全球力量的重新分配?这些问题仍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