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秋,吉林通辽市库伦旗的一处工地上,村民们正在平整土地,准备盖新房。一锄头下去,“当”的一声,这明显碰到了什么硬物。村民纷纷围拢,扒开土一看,泥土里静静地躺着几块有奇怪图案的石板 。
![]()
首先接到消息的是当地文化馆。工作人员赶到后,凭职业直觉,这石板下面十有八九有古墓。第二天,考古队也赶来了。不勘察不知道,一勘察吓一跳,这几块石板下很有可能埋藏着一个辽代贵族墓!
考古队员们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发现了重要墓葬,紧张的是,墓葬可能面临被破坏的危险:有没有被盗?文物是否保存完好?于是,考古队迅速展开全面发掘。
![]()
揭开千年尘封
1973年春,考古队正式进场发掘。这座墓葬被编号为“库伦旗1号辽墓”,其规模大,结构复杂,远超考古队员们的预期。
墓葬的入口是一个斜坡状的墓道,长约8米,宽2.5米,高2.2米。沿墓道往下走,是一条长约10米的甬道,甬道两侧还各有一个小龛。甬道的尽头,便是墓室。
![]()
墓葬平面图(图源:吉林哲里木盟库伦旗一号辽墓发掘简报)
墓室的结构非常古怪,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方形墓室,而是由前室、中室和后室组成,就像一个小型的地下宫殿。前室和中室都是方形,而后室是个圆形,顶部是穹窿状,这种结构在辽代墓葬中极为罕见。
![]()
墓葬剖面图(图源:吉林哲里木盟库伦旗一号辽墓发掘简报)
![]()
地宫墓门(图源:吉林哲里木盟库伦旗一号辽墓发掘简报)
更令人吃惊的是墓室的装饰。甬道和墓室的墙壁上,都涂抹着一层厚厚的石灰,上面绘制着彩色的壁画。可惜的是,因为年代久远,大部分壁画都已经脱落,但保存下来的部分,仍然能够看出当年的精美。
![]()
墓门及其仿木结构斗拱
前室的两壁画有侍从图,中室的四壁则绘制着各种祥禽瑞兽,而后室的穹顶上,依稀可见一幅星象图。
你能想象吗?在那个年代,要在地下绘制如此精美的壁画,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
地宫壁画(图源: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每一笔都需要极高的技艺。那些色彩历经千年依然鲜艳,仿佛千年前工匠刚刚完成作品一般。
![]()
壁画示意图
惊现神秘壁画
随着发掘工作的深入,最令人震撼的一幕出现了。在中室的西壁,考古队发现了一幅几乎完整的壁画。画面上描绘的是一位身着盛装的贵族男子,坐在一把华丽的椅子上,面前摆着一张餐桌,上面放着各种食物和酒器。
在他的身后,站着几名侍从,有的手捧食物,有的端着饮酒器。
![]()
送终车轿
画中的贵族,神情高傲,身穿华丽的丝绸长袍,腰间悬挂着精致的刀剑,俨然一派契丹统治者的威严。桌上有金银残局,食物有果有肉,这在辽国所在的区域,已然是奢华富贵的生活。
在墓室的北壁,另一幅壁画同样让人惊叹!
![]()
汉人扛交椅
画面上是狩猎的场景,几位骑马的战士正策马奔腾,追逐着野兽。其中一人显然是贵族,头戴金冠,身穿华丽的狩猎服,与其他骑手有显然不同。上千年过去了,画面的细节清晰可见,甚至连马鞍上的装饰都能辨认。
通过这些壁画,千年前豪迈的契丹人跃然眼前。他们是在马背上长大的民族,这种豪情从壁画中喷薄而出。紧绷的肌肉,奔腾的骏马,惊慌的猎物,画面充满了动感与力量,仿佛能穿越千年听到达达的马蹄声和猎人奔放的呐喊。
奇特的葬制
考古队最关心的问题是,墓葬的主人到底是谁?
但让人费解的是,如此规模宏大的墓中,竟然没有发现任何墓志铭,亦或是其他能证明墓主人身份的文字材料。
![]()
墓门戗兽
这也太奇怪了,按照辽代贵族的墓葬规制,应该有墓志。但这里什么都没有。难道是因为某种政治原因,墓主人的身份被刻意地隐藏了?又或者,这座墓曾多次易主,导致墓主人的信息遗失?
更令人不解的,是它的葬制。
在中室的中央,考古队发现了一个石棺床,上面本来是放棺椁的,但棺床上却只有一些散乱的骨头,明显不是完整的骸骨。而在后室的那个圆形空间里,考古队发现了一个小石棺,里面居然也有一具保存不完整的骸骨!
![]()
南壁壁画摹本
在后室的小石棺旁,考古队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物品:几件铁武器,一个金属酒杯,还有几块珍贵的玉。这些东西,与其说是随葬品,倒不如说是某种祭祀用品。也许后室的墓主人是一名萨满或祭司,这些是他生前使用的法器。
不妨大胆推测,这座墓葬应该是采用了二次葬或者迁葬的方式,墓主人的遗体最初可能葬在别处,后来才被二次迁葬到这里。但迁葬的具体原因是什么,由于没有文字材料,至今仍是谜。是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还是出于某种宗教信仰的特殊葬俗?
精美的随葬品
虽然没有发现墓志,但墓葬中的随葬品,每一件都是精品,琳琅满目。
还记得甬道的两个壁龛吗?考古队在里面发现了大量的陶器,有各种款式的罐、碗、盘等,还有几件造型十分精美的三彩俑。这些陶器,大多采用辽代特有的“黄釉陶”工艺,表面光滑,釉色纯正。
![]()
白釉葫芦型执壶
这些陶器不是普通的日用品,是专门为墓葬制作的明器,象征着墓主人在另一个世界,依然能够享受生前的生活。每一个陶俑的神情各不相同,侍立,舞蹈,奏乐,仿佛是一支地下宫廷乐队,让主任在另外一个世界也能享受荣华富贵。
![]()
影青瓜棱罐(左)、弦纹白釉罐(右)
在中室,考古队发现了更加珍贵的文物。有金银器:一个精美的银盘、一对金耳环,还有一件造型独特的银壶。这把银壶的造型非常特别,把手和壶身的连接处,装饰着一只展翅的凤凰,栩栩如生。这种在辽代文物中十分少见的设计,很有可能是当时宫廷御用工匠的作品。
![]()
影青长颈执壶
在后室,考古队不仅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祭祀用品,还发现了几件玉器和玛瑙装饰品。其中有一件玉佩,上面雕刻着一只十分逼真的鹿,工艺精湛,堪称绝品。鹿在契丹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象征勇敢和吉祥,这很可能是墓主人非常珍视的物品。
这些文物大都刻着非常精细的纹饰,有龙凤,也有花卉,可见辽贵族对中原文化的喜爱和推崇。
![]()
婆金银带饰(左)、菱形金银饰件(右)
神秘的壁画符号
虽然珍贵文物不少,但最让考古专家着迷的,还是壁画中的那些神秘符号。
这些壁画的周边或者空白处,画了许多奇怪的符号,似乎是某种文字,但既不像汉字,也不像契丹文。像是某种动物,又像是抽象的图案。这难道是契丹人的秘密文字吗?在一个侍从的袖口上,出现了类似蛇形的符号,而在另一个壁画人物的腰带上,却有一个类似星星的图案。
但是,这些符号不只是出现在壁画中,在随葬品上也有发现。比如有件玉佩,上面雕刻的鹿的角上就刻了这个符号,这个符号很明显有特殊的意义。
另外,还有有一个符号反复出现在壁画中:一个圆圈中有一个点,两侧各有一道弧线。这很像我们理解的太阳初升的时候,很可能代表了太阳。这个符号,在辽代文物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但具体含义至今仍是谜团。
墓主人身份之谜
通过壁画分析,北壁所绘的送终车,和南壁所绘青车,以及盛放“覆尸仪物”的矮轿,都与《辽史·仪卫志》中“公主下嫁仪”所表述的专用车马用具相符。
南壁绘有两名女性,符合辽代“皇帝纳后之仪”中有妇人在皇后前“捧镜却行”的描述。据此可推测类似场景可能也会出现在公主嫁仪中。
![]()
捧镜却行的妇人
南壁上五旗五鼓的出现证明,该墓主的地位较高,应当略低于王,而等同于公主、宰相。
![]()
五鼓及汉鼓手
该墓处于辽代懿州境内,是后族萧氏世居之地,壁画中人物衣着也有契丹式的国服和汉式的汉服,也贴合该婚姻是帝族耶律氏和后族萧氏结合的实际情况。
辽帝常将旗鼓赐给重要贵族和高级官员,五套旗鼓符合槊古为越国公主,以及萧孝忠为北府宰相、东京留守楚王、北院枢密使的地位。
两壁都出现形制规整的方斗,乃是因新建头下军州,将向头下户征收实物租税所需。
北壁壁画中车后照镜女性面容姣好,当为少女形象,符合《辽史》中对槊古“姿质秀丽”的描述墓中出土的铜钱著有“大康六年”(1080)字样,圣宗女和婿卒于此时符合实际。
![]()
出土的大康六年铜钱
后人将本族先人所经历的重要事件场景绘制于他们长眠之地,以示感恩辽帝的封赏,合乎情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