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每日幸运签#
11 月 16 日,广西贺州的梁女士向媒体反映了一件让她气愤又后怕的事。她在网上花 47.31 元购买的 20 个玩偶套装中,有一个玩偶的眼睛里竟藏着疑似摄像头的装置。事情的起因是家里小孩抠弄玩偶眼睛时,梁女士发现眼睛部位异常,拆开后看到了类似摄像头的设备。她第一时间联系商家,对方给出的解释是 “混搭发货”“员工没注意”,还承认确实存在带摄像头的玩偶,甚至提出让她将玩偶退回,但被梁女士拒绝。
![]()
11 月 17 日,涉事网购平台客服回应称,已对该商家的商品进行全链路下架处理,记者后续搜索发现,该商家页面已无法找到。据快递记录显示,这个问题玩偶是从河南驻马店发出的。梁女士表示,买普通玩偶却发现暗藏疑似摄像头,一家人都很担心,怀疑厂家存在不法行为,目前已向平台投诉维权。
![]()
这起事件并非个例,近年来类似的隐私侵权风险频发。市场监管总局正在推进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三年行动,重点针对玩具等品类强化监管,线上线下同步排查安全隐患。但仍有不法商家为牟利,在日常用品中暗藏偷拍设备,除了玩偶,智能手表、眼镜等产品也常被改造植入微型摄像头。这些设备通常隐蔽性极强,很难被察觉,成为侵犯他人隐私的工具。
这类问题频发,原因是不良商家受利益驱动,利用隐蔽摄像头设备的热销,在普通商品中违规加装,以此吸引特定买家或直接用于偷拍牟利。此外,网售商品种类繁多,部分小众或低价商品的生产和销售环节缺乏有效监控,给不法行为留下可乘之机。微型摄像头的小型化、低成本化,让不法分子更容易将其植入日常用品,且不易被发现。
事件曝光后,有网友留言说 “太可怕了,玩偶都是给孩子玩的,藏摄像头简直细思极恐”,还有网友吐槽 “商家的‘混搭发货’借口太敷衍,明显是明知故犯”。不少家长表示,以后买玩具会格外谨慎,会仔细检查是否有异常装置。
有分析指出,消费者购买商品享有知情权,商家在玩偶中暗藏疑似摄像头,无论是否实际拍摄,都已侵犯消费者权益。如果该设备被认定为窃照专用器材,商家还可能构成非法销售窃照专用器材罪,面临刑事处罚。即使不构成犯罪,若摄像头拍摄了视频,涉嫌侵犯他人隐私,消费者可起诉维权。
![]()
消费者选购商品时,要注意查看产品资质,正规电子产品通常有生产许可证、质量认证等文件。同时关注产品特性,若发现商品有异常凸起、不明孔洞,或功能与价格严重不符,需提高警惕。购买后可仔细检查,比如用强光照射可疑部位,查看是否有摄像头镜片反光。一旦发现疑似偷拍设备,不要自行拆解,应保留证据并及时向平台投诉、向公安机关报案。
![]()
对于电商平台,专家建议需强化入驻商家审核和商品监测,尤其是儿童用品、家居饰品等易被植入偷拍设备的品类,要建立更严格的抽检机制,及时清理问题商品和违规商家。监管部门则应加大打击力度,从生产源头到销售终端全程管控,严厉查处非法生产、销售窃照专用器材的行为。
这起玩偶藏疑似摄像头的事件,再次敲响了隐私保护的警钟。日常用品本应保障生活便利和安全,却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侵犯隐私的工具,严重危害消费者的人身权益。无论是商家、平台还是监管部门,都应切实履行责任,筑牢隐私保护的防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