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湾区看全运,今天我们去佛山看一看!这里的岭南韵味藏在骑楼老街,而城市的“元气密码”,藏在每一次腾跃的醒狮、每一场酣畅的运动里。当非遗醒狮遇上全运盛会,当运动成为日常标配,佛山的活力直接拉满!今天我们一起解锁这座城市的热血与活力。
记者:这里是佛山西樵民乐小学,小朋友们跳的可不是普通广播操,是佛山专属的醒狮操!当地把醒狮的经典招式全拆,比如抛狮、探步的动作,配上街舞元素,成了孩子们喜欢的课间活动。
![]()
在佛山,醒狮不是“冷门非遗”,而是“全民热爱”。这里活跃着500多支醒狮队,街头巷尾随时能偶遇——青年狮队刚劲有力,少年狮队萌趣十足。孩子们在一招一式里,也把醒狮的精神记在了心里。
![]()
广东佛山民乐小学六年级学生 陈美辰:自信、大方,遇到困难不会轻易放弃。
广东佛山民乐小学学生:超酷、超炫,超喜欢!
![]()
校园萌娃上阵,赛场高手过招。佛山承接了本届全运会舞龙舞狮的决赛,这也是全运会历史上第一次把舞龙舞狮单独列为群众赛事。
赛场上,南狮选手腾跃翻转,一个“凌空飞步”直接点燃全场;在南狮自选决赛上,粤港澳联队默契配合拿下首金。
![]()
十五运会粤港澳联队教练 梁广焯:粤港澳联合组队去参加比赛,也是一种荣幸与骄傲,通过三地运动员资格互认,包括训练资源的共享,对我们运动队的提升,也得到一个很好的体现。
![]()
行走佛山,每一步都能撞见活力,每一处都藏着惊喜。你可以沿着1000多公里的绿道骑行看风景,也可以加入40多万人的年度徒步,邻里街坊边聊边走,8000多个篮球场遍布城乡,下楼就能组队打球。
![]()
从醒狮“燃动”全运赛场,到校园里的萌趣传承,再到街头巷尾的全民运动,全运会不只是一场赛事,更是让湾区文化紧密相连,也让这座“功夫之城”迸发新的活力。
文脉同源 湾区人的“共同记忆”
从街头的运动热忱,到烟火里的文化根脉,当全运会的激情延续,佛山正以“美食之都”的滋味与“非遗之城”的底蕴,诉说粤港澳大湾区的同源情谊。从佛山的街头巷尾出发,继续探寻这片土地上文脉同源、味相通、心相连的湾区故事。
记者:这里是佛山岭南风情街,坐下来,喝上一碗温热的双皮奶,滑溜溜,再来一块酥脆的鸡仔饼,咸香回甘,这可是粤港澳三地人从小吃到大的经典滋味。
![]()
在湾区,越来越多事物有了“统一标准”:交通、医疗、文化,就连这些寻常美食也有了湾区共同认证的准则。而佛山,被称为美食界的“标准大户”,仅顺德主导制定的湾区美食标准就有45项。
![]()
广东佛山某餐饮店店长 李美玲:我们这店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每天都有香港、澳门的游客过来,他们说就喜欢小时候的这种味道。
这些标准守护的不只是味道,更传递着食物里的情感与期许。盲公饼藏着“守望相助”的温情,鸡仔饼承载“多子多福”的心意。统一标准让“家乡味”始终如一,也让三地共有的家庭观念与吉祥寓意代代相传。
![]()
这份对“地道”与“匠心”的坚守,恰如佛山功夫的严谨传承。黄飞鸿无影脚、叶问咏春拳、蔡李佛拳名扬天下,香港功夫电影诸多经典招式皆源于此。不少港澳年轻人专程来佛山拜师,在学武中收获深厚的文化认同。
![]()
佛山咏春拳第七代传承人 戴子龙:习练咏春,也是习练一门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何去点到为止,如何去中庸平和。从这方面来讲,我们整个大湾区文化,其实是同根同源的。
![]()
从舌尖滋味到拳脚功夫,湾区人的共同记忆,还藏在热血沸腾的龙舟赛里!十五运会在佛山举办的龙舟决赛吸引了上万名观众现场呐喊助威,粤港澳三地的龙舟队同场竞技、交流切磋。
![]()
澳门青年 龙舟运动爱好者 温永铖:作为年轻的一代,我更应该要握好手中的桨,把龙舟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
一碗小吃、一套拳法、一场龙舟赛,串联起大湾区的文脉与情感。统一标准守住地道风味,功夫传承凝聚三地人心,龙舟竞渡拉近彼此距离。这些烟火气里的共同记忆,让湾区联结愈发紧密。
佛山智造+湾区合作 解锁发展新密码
从烟火气里的文化联结,到产业间的创新协同,佛山的全运故事,不止于舌尖与拳脚,更藏着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力量。一只“刷掌”通行的手掌背后,是怎样的湾区协作?“佛山制造”与“港澳创新”又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一起去解锁这座城市与湾区共赴未来的全新图景。
记者:这里是佛山地铁湾华站,今天带大家体验一种特别的出行方式——不用手机、不用卡,怎么过闸?
![]()
刷刷手掌,就能乘坐地铁,这是掌静脉识别系统!在佛山,正有一群粤港澳青年,让这样的便捷成为现实。
![]()
粤港澳大湾区创业青年 王天明:指纹是容易被复制,拿一些橡皮泥,或者一些保鲜膜,也是电影场景常见到的。相对于人脸来说,由于AI的发展、人脸的隐私性问题,掌静脉是我们手掌皮下的静脉血管的特征,它不容易被伪造。
![]()
这群“95后”看中生物识别的广阔前景,借助大湾区完善的产业生态,已将技术推广至上海、重庆等地的轨道交通与智慧社区。
为了让创业团队安心打拼,佛山设立了12个港澳青年创业孵化基地。人才的聚集让产业深度联动水到渠成。
![]()
记者:你知道吗?佛山还有一个低调的称号——“机器人之城”。在生产线上的这些机器人,今年年底,将陆续发往全球各地。它们的名字是具身智能机器人。“具身智能”到底是什么意思?
![]()
企业负责人 孔诗程:首先具身,你可以把它考虑成不同形态的机器人,比如说有人形的机器人,有各种仿生类的,比如蜘蛛、飞鸟型机器人,智能通过机器人的这个载体,它可以在环境里面去感知,然后去分析,再决策。
这批机器人是佛山、香港、山东等多家企业联手打造的——一方出算力,一方搭云端,一方做软件,技术互补!在佛山机器人基地,生产线简直是“不眠不休”的效率王——24小时连轴转,平均30分钟就能“新鲜下线”一台机器人,速度快到飞起!
![]()
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理事 叶兴华:我们现在一共大概有250个香港、澳门的青创项目,40%是科技创新类的。
![]()
“港澳创新+佛山量产”高效协同,正是大湾区产业融合的生动写照。从街头球场的并肩呐喊,到餐桌前的同源滋味,再到车间里的携手创新,佛山用运动点燃活力,用文化凝聚人心,用智造驱动未来。一碗双皮奶、一套咏春拳、一只“刷掌”的手、一台协同制造的机器人,串联起粤港澳大湾区“心相通、情相融、业相助”的鲜活日常。
(总台央视记者 何莉 邵舒宽)
责任编辑:闫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