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6年1月1日起,不规范养犬致人受伤最高可拘留十日,屡教不改不再只赔钱了事
说白了,规矩来了,缓冲期也不长
![]()
全国人大代表庹庆明在两会上那句“恶犬伤人后基本赔钱了事,违法成本低”,把很多人的不满摆在桌面上
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把“文明养犬”从劝一劝,变成了“触线就罚”
不牵绳、不戴嘴套、违规饲养烈性犬,先警告;
不改或致伤人,拘留加罚款;
情节重,拘留上调
违法成本低的时代正在收尾
有个场景常见得不能再见:电梯叮的一声,门刚开,孩子推着小滑板往外蹿,一个毛球从大人腿边一拽就窜过去,谁都没反应过来
医生的数字更直观
2025年5月,烟台山医院一个月接诊犬伤患者过百,三级暴露占到七成多
![]()
背后是被吓白了脸的老人,是急诊里一遍遍追问疫苗流程的家属
最高人民法院曾明确:犬只肇事的本质是饲养人管理不当
再乖的狗,也扛不住护食、受惊、领地刺激这些瞬间点火的触发器,“我家狗不咬人”的保证,真的经不起一次尖叫或一个奔跑的身影
换句话说,新规的逻辑并不绕
把牵引绳戴嘴套当作安全措施,把是否按规定管好当作执法起点
这次新规把执法起点从“出事之后”前移到“有没有规范管理”
给了养犬人自我纠偏的空间,也给了路人该有的安全感,谁的风险谁自己兜着
更扎心的是,冲突不是抽象名词
2025年1月30日,山西长治那起案子把边界问题拉到了放大镜下:孩子打水时被拴在路边的狗咬到,孩子一怒之下把狗摔死;
![]()
双方微信语音协商无果,民警找家属调解也没成
当晚,狗主人一方三人去对方家砸门砸玻璃,踹门而入,扭打中,屋主抄起窗台上的刀挥刺,造成一死两伤
11月13日一审开庭,拉锯六个多小时,双方对经过各执一词,争议焦点就卡在“正当防卫、防卫过当还是故意伤害”
有律师提示,正当防卫要满足真实不法侵害等要件,关键看危害是否紧迫、是否超过必要限度
司法机关已认定存在防卫过当情形,边界感不再是口号
当冲突滚到这一步,代价不止是一条生命,还有一串家庭的未来
把镜头再拉远一点,你会发现责任并不轻
2024年昆山的摊主老李拴着禁养的斗牛犬,还是窜出咬伤了十岁孩子的手指
到了2025年,孩子家起诉,老李说我拴绳了愿意出疫苗钱就行,法院最后判他承担全部医疗费
![]()
乌鲁木齐那起未牵绳靠近孕妇导致受惊就医的案子,也以赔偿收尾
河南那起烈性犬逃脱咬死人,饲养人被判六年六个月
对禁养烈性犬致害以及一般饲养动物致害,普遍适用无过错责任
你说“我已经拴了绳”,但如果你不该养的养了、该管的没管好,责任很难轻
刑事后果不是故事里的人设崩塌,而是现实里每个选择的代价
把矛头只对准“有主的狗”也不全面
公安一线反复提醒
流浪犬与未牵绳,是犬伤的两大来源
有人一时冲动把狗遗弃了,换来的不是清净,是小区角落多了一只无主、焦虑、谁都怕的动物
![]()
夏天风险更高,衣服薄、遛狗多,误触的机会就上去了
在2025中国狂犬病学术年会上,专家们总结了人狂犬病的“三多”特征:农村病例多、男性多、儿童和老人多,流浪犬、家畜和野生动物的传播风险不可忽视
疾控部门也提醒,要把犬只管理和免疫补上,特别是农村犬和流浪犬的源头防控,同时做好暴露后处置和宣传教育
听起来像老生常谈,但每一次掉以轻心,都是多一个家庭的担忧
落到基层,怎么破局?
上海杨浦延吉新村搞了个“三所联动”,派出所、执法队、居委会一起盯小区里的问题,犬吠扰民、安全隐患一起降
郑州高新区的金梭社区也做了场“文明养犬”的现场宣传和执法,当场劝阻不文明遛犬3起,查处无证犬2只,发出300份资料,还当场给2只犬办了证
那天中午,社区广场上晒着太阳,一个大爷拎着粪便袋比划着和民警聊天,旁边的孩子跑来跑去,大家反而都放松了一些
社区里的那只“看得见的手”,能把矛盾降温
办法不复杂,关键在坚持
![]()
一根不超过1.5米的牵引绳,就是公共安全的最低门槛
出门带袋子,拉完赶紧捡;
电梯里给犬戴上嘴套,遇到婴儿车先靠边、回收牵引绳;
遛狗错开孩子放学和老人锻炼的高峰;
门铃一响先把狗安置好
对于养犬人来说,第一步是对照本地目录和禁养清单核一遍,免疫打齐、登记补全,把“牵绳和嘴套”练成肌肉记忆
这些不是礼数,是给别人安心的一份诚意
当然,制度要落地,还有两个关键点绕不过去
第一,基层如何在不增负的前提下形成稳定执法,让“见一次劝一次”升级为“见一次就有规则跟进”?
![]()
第二,当争执难免、情绪上头时,怎样让“报警、取证、等待处理”成为大家共同认的路径,而不是用下一次的冲动掩盖上一次的错误?
答案不会一夜出炉,但需要制度和习惯两头一起发力
对照世界怎么做,能更心里有数
日本的做法是把文明养犬变成社会默契:遛狗随身带纸和水,随手清理、就地冲洗,吠叫大的犬种会做降噪处理,遗弃和虐待都有明确法律约束
洛杉矶则主打“重罚”:犬伤不仅全额赔医疗,若被认定有攻击性,还要缴高额罚款、吊销许可,严重的甚至监禁;
不牵绳、不清理也会被罚得很痛
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牵绳、清理成了常态,公共空间更安全也更自在
我们不必照抄,但“规矩+习惯”的双轮驱动,值得借鉴
法律抬高的是底线,习惯托起的是天花板
窗口期已经打开
各地配套细则和宣传越快到位,越能让2026年的过渡更平稳
长治案的判决要点、其他个案的处置边界,也会继续提醒我们:冲突有出口,处理有尺度
你的宠物狗,不能让别人付学费
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每一次拉紧牵引绳的决定,是每一段楼道里安静通过的选择,是每一场可能升级的争执被及时刹车
法律会来,执法会跟上,真正的改变,从你握紧牵引绳的那一刻开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