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澎湃新闻
最近,关乎“国运”的大事接连落子。国内,“十五五”规划定了调。国际上,中美元首在釜山见了面,中国还硬刚高市早苗在台湾问题上的挑衅言行。这些事情其实是相互关联的,正因为“中国式长期主义”走得好、走得稳,我们面对外部挑战才能“乱云飞渡仍从容”。而就在大家为之振奋时,网上一些人却还在说“这些跟我月薪3000有什么关系?”今天就好好聊聊这个话题。
![]()
▲中国的发展靠人民,中国的发展为人民。
一
说实话,“国家大事跟我月薪3000有什么关系?”这种论调虽然荒唐,但也有它背后的原因。
其一,中国毕竟是发展中国家,区域、行业间收入有差距是客观现实。有人对工资不满意,拿“月薪3000”来自嘲、调侃,这很真实。
其二,本来也不应该强求人人都来关心国家规划、中美关系这样的大事。每个人都踏踏实实、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事情,这本身也是一种贡献。
其三,确实也有一些人在如何看待“国家大事”和“个人小事”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存在思维误区。他们没有意识到,无论是“十五五”规划,还是中国在面对美国和日本时坚定捍卫自身利益,从根本上来说都是在维护每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切身利益。
但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过去几年,网上也真有些人见不得中国好,他们总是想解构中国的发展成就,总是想挑中国的各种毛病。火箭上天,他们说“地上的老百姓生活苦”。高铁提速,他们说“太快了,要等等你的人民”。环境变好,他们又问“代价是什么?”他们总是想把“国家大事”和“个人小事”搞成对立面,最后都要落到攻击中国体制上来。
其实在中国,国家进步和个人发展从来都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一体两面。从建国初期的意气风发,到改革开放的春潮涌动,再到新时代的扬眉吐气,中国面貌的每一分改变,都离不开每个普通人的奋斗。同样,中国人从吃饭凭粮票,到努力奔小康,再到今天开始思考“诗和远方”,每一步跨越,背后也都是国家实力的整体托举。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八个字,从来不只是课本里的一句格言,更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生存智慧,是被无数历史印证过的朴素真理。
在一个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每一件看似宏大的国家大事,都与个人尊严和幸福密不可分。“十五五”规划落笔宏大,但每句话讲的都是如何让中国人生活得更好。
比如教育上,提出“延长义务教育年限”,而且要“扩大免费教育范围”,这直接关乎为每个家庭减负,给所有孩子更公平的起跑线。就业上,提出推动“更高质量的就业”,核心就是化解“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的矛盾。养老上,提出“推动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这意味着我们无论在哪里打拼,养老金都能无缝衔接。幼有所育、壮有所为、老有所养,正是国家对每个人的郑重承诺。更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言出必行、行之必果,不像西方一些政客,满嘴跑火车,老百姓都已经见怪不怪。
![]()
▲2022年7月开始,美团在人社部指导下,参与“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外卖骑手有了“工伤险”。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对物质生活的很多期待已经从“有没有”进阶到“好不好”,新一代年轻人对工作的期待,也早已超越“养家糊口”,而要追求“价值与热爱”。这都意味着,中国经济必须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转型。
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在任何时候,都会面临一些具体的问题。到我们每个人身上,肯定都希望收入更高一些,希望房子更大一些,希望孩子上的学校更好一些。恰恰是这些老百姓的“家长里短”,构成了最真实的“人间烟火气”,这些老百姓对于更美好生活的具体渴望,恰恰是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终极追求和落脚点。
二
这些年,外部的“卡脖子”压力成了中国企业“练内功”的动力。我们不仅造出了领先世界的好产品,更逼得曾经高高在上的国际品牌放下身段,让曾经“割韭菜”的定价老老实实一降再降,最后实实在在受益的全是我们普通消费者。
举个典型例子。就在10年前,汽车行业的定价权还掌握在外国品牌手中。老百姓辛苦攒出几十万,不但选择就那几个,有时甚至要“加价提车”。短短几年,中国硬是把汽车行业打造成了中国制造业的金名片。同样的价格,如今中国消费者能够买到更大、更智能、更舒适的中国品牌汽车。国产一崛起,外资只能降价。有外国车企老板说,“中国市场就像健身房”,逼得你不得不汗流浃背。
![]()
▲2025年10月,中国品牌比亚迪在东京移动出行展上吸引众多媒体和观众。
再比如半导体行业,原来中国市场被国外巨头掌控。可长江存储等国内厂商立志“虎口拔牙”。从研究新架构到突破堆叠层数,他们率先把先进技术投入市场,不但突破了封锁,更是直接把固态存储价格打了下来。这也是中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给每一个消费者带来的红利。
外部压力也可以成为倒逼产业升级的“催化剂”。别人给我们造的壁垒,正在成为我们自己的健身器。现在我们买汽车有更多高性价比选择,买手机能花小钱享旗舰配置,买电子产品不用为存储溢价买单,这些我们已经感到稀松平常的生活细节,恰恰是大国博弈对个人生活意义的最好注脚。
![]()
▲2025年11月,机器人在第15届全运会开幕式上表演。
三
中国深知,大国和,则世界安;大国斗,则世界乱。中美必须合作,这是现实要求,更是大势所趋。从经济层面看,中美经贸关系逐渐稳下来。中国商品可以继续进入美国市场,外贸企业收益得到保障,工人工资有望稳定。同时,美国的农产品再度顺畅进入中国市场,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菜篮子”、稳定物价,让中国人享受到更多质优价廉的商品。
从国际格局看,当中美两个大国能在气候变化、人工智能治理等全球性议题上携手担当,带来的将是更可靠的和平预期、更普惠的科技发展。这份全球范围内的稳定与繁荣,最终会转化为中国人民更安稳的生活环境,并通过推动全球消费,反哺中国的制造业。
▲视频:2025年11月,第八届进博会期间上海美国商会表示会员企业希望中美关系稳定发展。
再往具体了说,中国菜市场的价签、股市里的交易曲线、工厂的流水线、机场的登机口、医院的诊疗室,处处都藏着中美关系稳定的红利。大国关系背后其实全是老百姓的柴米油盐。而中国在这种交往中不为争霸,只为护佑万家灯火;不为对抗,只为让中国人的日子更有奔头。国家的宏大叙事,最终都会翻译成个人生活的字字句句。
最近日本的事情更是如此,不管是反对高市早苗的涉台错误言论,还是遏制日本军国主义复苏,中国的斗争不仅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更是为了捍卫亿万国民的根本福祉。想想8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苦难最深的还是老百姓。如果任由日本右翼势力坐大,东亚乃至全球很可能再度被拖入浩劫。其实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当下全球同时存在50多场各类冲突,超过1亿人流离失所,而中国人只不过有幸生在了一个和平的国度。
![]()
▲2025年6月24日,日本首次在本土进行地对舰导弹试射。近年来,日本不断提升军费预算。
地域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不同,一个人的工资有高有低,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只要这是一份用踏踏实实的劳动和才智挣得的收入,无论高低,都值得尊重,也值得自豪。从个人的角度来说,“躺平”从来都不是出路,一味怨天尤人、满嘴怪话,也只会招人厌烦。于个人而言,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我们才有机会乘上时代机遇的快车。于国家而言,则需要搞好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多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的机遇,从而让每个老百姓的工资都有机会多起来、高起来。
说到底,国家从来不是“从天而降的靠山”,而是14亿多中国人一起建造的“共荣大船”。让自己躲在抱怨的壳里,终将把自己活成民族复兴的局外人。而把国家装在心里,我们做每一件事都跟这神州大地的未来紧紧绑定。想让国家变得更好,那就先让自己变得更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