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日关系将走向何方?
这个问题戳中了无数中国人的神经。
军事学者戴旭曾谈及相关话题:咱中国和日本的账,历史上其实还真没彻底算清!二战能赢,多亏了美国和苏联帮忙。
![]()
两国“梁子”如何结下的?
说起来,古代日本就是咱中国的“小学弟”,遣唐使一批批往长安跑,汉字、和服、茶道、建筑,啥都学咱的。
那时候的中日关系,说是“师徒”都不为过,日本对中国那叫一个崇拜。
可明治维新后,对方像换了个人。
![]()
全盘西化搞工业化,军舰造得比谁都快,国力蹭蹭往上窜。
国力增强后,日本逐渐改变了对中国的态度,1894年甲午战争,中国遭遇近代以来的重大挫折。
《马关条约》一签,台湾割走了,两亿两白银赔出去了。
到了全面抗战时期,对方的侵略行为更是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灾难,而这一幕幕深深烙印在每个中国人心中。
![]()
可客观说,日本最终投降,不全是咱单独打赢的。
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下的核武器,给日本本土造成了毁灭性打击。
苏联随后出兵中国东北,迅速瓦解了日本关东军的有生力量。
在多方力量共同作用下,日本最终宣布投降,这也是相关观点认为“非单独彻底战胜”的历史背景。
![]()
影响中日互信的关键症结
当前中日关系中的诸多分歧,与日本对近代历史的认知态度密切相关。
战后多年,日本在历史反思问题上始终未能形成全面深刻的共识。
教科书里,南京的历史被轻描淡写为“南京事件”,相关的人权问题更是一笔带过,甚至出现歪曲表述。
更气人的是,日本政客年年参拜靖国神社,那里供奉着二战时期的甲级战犯,这种祭拜行为无疑是对历史正义的漠视。
![]()
这种态度根本不是反思历史,反而暴露了对战争罪责的逃避。
这种复杂的历史认知背后,折射出日本社会多种的心态特征。
一方面,被美国驻军管了几十年,心里憋着气,另一方面,在地区发展格局中,日本也始终有着自身的定位诉求。
以前日本经济腾飞,汽车、家电卖遍全球,更是尾巴翘上天。
![]()
可现在咱中国GDP赶超它,高铁、5G、新能源都比它强。
这种发展差距带来的心理变化,也使得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时常成为双边关系的摩擦点。
第三方因素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此外,中日关系的复杂纠葛,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布局也密切相关。
二战结束后,美国并未对日本的军国主义势力进行彻底清算。
![]()
反而在战后对其进行扶持,助力其经济复苏和军事发展,将其纳入自身的亚太战略体系。
近年来,美国在亚太地区积极构建盟友体系。
美国联合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开展军事演习,频繁在地区事务中制造话题。
这种战略支撑,也让日本在处理对华关系时,有时表现出强硬姿态。
每次中日关系刚有点缓和,美国就来“添乱”。
![]()
要么向日本出售先进武器装备,要么在地区热点问题上引导日本发声。
这种战略考量,客观上也给中日关系的改善增加了难度。
日本在外交和安全领域对美国的依赖度较高。
靠着美国的支持,它偷偷发展军事力量,防卫预算一年比一年高。
这种战略协作关系,在日本看来是提升自身地区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
实力比拼
戴旭提及的“未来较量”,并非指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冲突。
现在都是核时代,真打起来谁都没好果子吃。
在全球化时代,国家间的竞争更多体现在非军事领域的综合实力比拼上。
芯片领域,日本想卡咱脖子,结果咱国产芯片突飞猛进。
![]()
在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领域,中国的快速发展也让日本的传统优势面临挑战。
这种经济、科技层面的竞争与合作,构成了当代中日关系的重要内容。
咱中国现在的底气,和百年前完全不一样了。
我国的航母编队守护着海疆安全,先进战机捍卫着领空主权,战略威慑力量为国家发展保驾护航。
![]()
军事上,中国早已摆脱了近代以来被动挨打的困境,拥有了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实力量。
经济上,咱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市场大、韧性强,“一带一路”把朋友做遍全球,影响力越来越大。
在经济领域,中国的发展韧性也让日本难以再形成过去的优势地位。
更重要的是民心,咱中国人团结一心,铭记历史但不被仇恨蒙蔽。
这种民族凝聚力,是日本永远比不了的。
![]()
以史为鉴
很多人问,怎样才能让日本真正正视历史?
答案或许在于:通过自身的持续发展,构建起稳固的实力基础,推动形成相互尊重的双边关系。
历史经验表明,国家实力是赢得尊重的基础,平等互利是双边关系的基石。
日本这种国家,骨子里就崇拜强者。
历史上,唐朝的强盛吸引日本前来学习;二战后,美国的实力让日本与其建立紧密关联。
中国的持续发展,也将推动中日关系朝着更加成熟理性的方向发展。
![]()
当然,强大不是为了复仇,咱铭记历史,是为了不让悲剧重演。
我们期待的是,日本能够正视历史,以真诚的态度推动双边关系实现真正的和解与发展。
戴旭的相关观点,更应被理解为对历史的警醒和对未来的思考,提醒我们不能忘历史,不能掉以轻心。
![]()
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只有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才能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保驾护航。
当中国以更加繁荣强盛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必将推动中日关系实现历史性的和解,这才是对历史最好的回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