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中化新网)
近日,在巴西举行的COP30讨论了启动“甲烷大协作”以快速控制全球变暖的议题。这一讨论的背景是COP26气候峰会上提出“全球甲烷承诺”以来,许多国家未能以达成全球变温控制目标所需的速度削减甲烷排放,致使该承诺并未兑现其阶段性目标这一事实。笔者认为,缺乏约束手段是“全球甲烷承诺”无法兑现的主要原因。
甲烷对地球的升温效应比二氧化碳高出80倍。自工业革命以来,甲烷约贡献了全球气温升幅的30%。能源行业占人类活动甲烷排放量的35%以上,这意味着从化石燃料向绿色能源转型将显著助力减排。“全球甲烷承诺”由美国和欧盟牵头,于2021年启动,111个国家签署,这些国家合计占全球人为甲烷排放量的45%。其核心目标是到2030年将甲烷排放量较2020年水平至少降低30%。对部分签署国而言,这是其首次制定甲烷减排政策承诺。
愿景虽宏伟,但因严重缺乏约束力,致使该项承诺面临“重计划、重监测、轻约束、轻实施”的尴尬局面。计划方面,尽管美欧要求所有参与国在2022年COP27前制定或更新国家甲烷减排行动计划,但并未明确具体行动措施。监管方面,联合国建立了油气企业甲烷排放监测报告机制,目前154家参与企业覆盖全球约42%的油气产量,但2025年这些企业报告排放250万吨甲烷(折算年排放量),较上年仍有所增加。联合国最新报告显示,当前减排速度无法实现2010年既定目标。更何况,美国特朗普政府正在放松对甲烷的监管措施。
针对目前的问题,许多业者已经开始反思。联合国最新报告指出,一些能源企业正提升甲烷报告质量,强调基于测量的可靠数据不仅指导高效减排,更是追踪甲烷排放变化、评估气候目标进展的关键。但这仍然是企业的主动行动,并没有太强的约束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