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5日,深圳——在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高交会)C³未来建筑大会暨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低碳健康人居论坛期间,友绿智库正式发布《2025房地产行业ESG与碳中和指数研究报告》。
报告显示,2025年房地产行业碳中和指数达到53.5分,较2024年提升2.5分,延续连续五年稳步上升态势,显示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碳中和进程在政策、标准、技术和市场建设等方面继续取得积极进展。
在过去一年中,“碳排放双控”体系全面实施,全国碳市场扩容启动,18项温室气体核算国家标准相继落地,新一代数字化、智能化低碳技术加速普及,为行业减排提供了更强的工具能力。正是在这一系列结构性力量的推动下,指数呈现稳定向上的趋势。
值得关注的是,在政策与技术体系持续完善的同时,企业维度评分较去年略有下降。这一变化并非行业低碳行动减弱,而是受到市场深度调整的结构性影响。部分房企在经营压力加剧的背景下缩减绿色投入,一些企业的ESG披露深度和数据一致性出现波动,供应链低碳管理能力发展不均衡,也使企业总体表现有所回落。此外,行业业务规模的收缩与区域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碳排放强度和总量表现,使得企业端数据呈现短期扰动。
整体来看,这种波动更像是行业在调整期中的“技术性回调”,低碳发展方向并未改变,其基础性工作反而正在加速夯实。
技术成为关键变量
今年指数的提升,技术维度的贡献尤为突出。过去一年里,建筑能效管理、数字孪生、AI+IoT等技术在运营端加速落地,光储直柔系统和BIPV广泛应用于新项目,低碳建材体系不断成熟,为运营减排与建造减排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工具箱。
更重要的是,行业首次形成了支持企业开展体系化、全过程碳管理的数字底座。其中,由友绿智库基于房地产建筑业大数据开发的“友绿碳云”建筑碳管理云平台,成为推动行业进入“可量化低碳时代”的代表性力量之一。
该平台建立在数千个项目的碳排放大数据、数万条建材碳排放因子数据库以及多年碳咨询工程实践之上,通过与《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GB/T51366、《建筑全生命周期隐含碳计算方法》等多项国家及行业标准深度对齐,实现了建造阶段、运营阶段、供应链阶段的全过程碳排放测算。这不仅使碳核算从“手工统计”迈向“模型化、自动化”,也使房企具备了符合国际框架要求的碳管理能力。
碳云如何支持企业对接SBTi?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越来越多中国房企开始接轨SBTi(科学减碳目标倡议)的国际承诺体系,企业迫切需要具备能够满足SBTi对基准年、排放边界、范围分类、减排路径和定量验证的系统能力。
这一转变,恰恰是友绿碳云技术体系发挥关键作用的领域。该平台在以下方面为房企对接SBTi提供支撑:
第一,构建与国际核算框架兼容的排放基线。平台对房企总部、子公司、不同业态资产及在建—运营项目提供系统化碳排放盘查,可形成连续的三至五年历史数据序列。这使得企业能够精准构建SBTi所要求的基准年排放,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科学减排路径。
第二,覆盖SBTi所需的“范围1、2、3”核算。凭借企业级、项目级和供应链级的数据结构,平台能够识别各业态排放结构,并生成可用于SBTi提交的排放构成表,为房企开展范围3核算提供了行业罕见的数据支撑。
第三,支撑SBTi近期开减排路径、长期净零路径的测算。通过运营能耗模型、建造阶段减排模型、多情景规划工具等功能,平台可以模拟不同减排策略的效果,计算可量化的减排曲线,与SBTi1.5℃路径进行比对,使企业能够判断减排承诺的可行性。
第四,提高SBTi披露与验证环节的数据可靠性。平台严格对标国家和国际标准体系,通过统一的数据口径与核查逻辑提升信息一致性,使得企业提交至SBTi的数据更具可验证性和可信度。
从这个意义上说,友绿碳云的应用并非单一平台功能的提升,而是推动房地产行业整体向国际减排体系对齐的重要技术基础设施,使“可量化低碳时代”真正具备落地条件。
行业四年演进
回顾友绿智库过去四年发布的指数,从2021年的行业启动,到2022年的政策成型,再到2023年的行动深化与2024年的标准密集落地,指数的增长几乎与中国房地产业的气候治理节奏高度同步。
2021年,房地产行业首次大规模将“碳达峰、碳中和”写入企业战略,那一年更多是理念性、方向性的启动;2022年,在国家陆续发布建筑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背景下,企业的绿色行为开始变得可追踪;2023年,ESG治理架构普遍建立,碳排放数据首次成为房企的管理“硬指标”;2024年,国家层面的碳核算、碳计量、碳披露标准密集出台,全国碳市场扩容进入倒计时,行业的全生命周期碳治理体系开始日益清晰。
正是四年来的累积,使得2025年指数的进一步上扬具有坚实基础:行业过去的零散探索,正在被政策体系、标准体系和技术体系统一纳入一套可度量的框架中。
53.5分的背后:行业为什么在2025年再次抬升?
今年指数的提升是系统性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
政策市场化转型提速双控制度全面落地
2025年行业双碳政策呈现“系统化、市场化、国际化”三大特征。国家正式全面实施碳排放双控制度,完成从“能耗双控”到“碳排放双控”的战略转型,建立起“地方碳考核、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五位一体管理机制。碳市场实现跨越式扩容,新增钢铁、水泥、铝冶炼等行业约1500家重点排放单位,覆盖全国60%以上CO₂排放。
政策驱动模式从行政推动转向“政策+市场”双轮驱动,配额分配推行“免费+有偿”混合模式,2025年有偿比例达5%-10%,碳价发现功能逐步显现。同时,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主导或参与20余项ISO、IEC碳相关国际标准制定,国际标准转化率达86%,为企业应对欧盟CBAM等碳壁垒提供技术支撑。
标准体系日趋完善行业规范有章可循
2025年房地产行业低碳/ESG标准数量快速增长,形成多层次标准体系。国家层面出台《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和指南》等关键标准,18项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国家标准于2025年4月1日正式实施。
行业特色标准成果显著:国内首个聚焦房地产企业ESG管理的《房地产企业环境社会治理(ESG)评价标准》(T/CREA-048-2025)启动应用,《住宅全装修工程碳排放计算标准》(T/CRECC19-2025)于2025年5月1日实施,《健康人居建筑环境评价标准》(TCABEE-124-2025)完成首批11个项目评价。友绿智库主编的《房地产企业碳中和评价导则》(TCABEE-072-2024)持续发挥作用,为企业碳管理提供核心依据。
行业第一次拥有从“计量—核算—披露—管理”贯穿全生命周期的完整标准链条。今年指数能够更真实地反映行业进展,正是得益于标准的统一化和科学化。
技术多路径并行创新AI赋能低碳转型
更值得强调的是,技术的跃迁成为今年提升指数的关键变量。行业低碳技术呈现“能源转型-能效提升-数字赋能-碳捕集”多路径并行格局。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技术爆发式增长,“光储直柔”微电网系统从试点走向普及,建筑能效提升从被动节能转向智能管控。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数字孪生建筑普及,AI+IoT协同创新实现建筑能耗智能管控,友绿ESG管理数字化平台实现数据跨部门整合与多框架报告输出。
友绿碳云不仅提升了数据可核查性,也为企业构建符合SBTi要求的基准排放、范围分类和减排路径提供了技术支撑,使越来越多房企具备按国际框架开展科学减排的能力。
技术从“辅助项”变成“主力项”,是今年指数上扬最具结构性的因素。
全球碳市场扩张提速建筑CCER落地在即
全球碳交易体系持续扩张,截至2025年1月,全球已有38个正在实施的碳市场,11个在建碳市场,覆盖全球23%以上的温室气体排放,较2005年增长四倍。2024年全球碳交易系统收入达700亿美元,累计筹集资金超3730亿美元。
国内市场方面,建筑领域首个CCER方法学公开征求意见,明确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提升与HVAC系统改造两大高潜力降碳路径,预计到2035年年减排量可达160万吨二氧化碳,标志着建筑降碳变现法治化迈出关键一步。全国碳市场与地方碳市场协同发展,北京、上海、广东等多地明确碳抵销使用比例,为房地产企业参与碳交易开辟通道。
企业ESG三阶分化头部引领转型方向
友绿智库U50房企(长期披露ESG报告且排名靠前的50家房企)平均碳商得分为41分,ESG得分60分以上企业占比超半数,呈现“合规基础夯实、头部引领突破、短板仍较突出”的发展态势。企业ESG表现形成“三阶分化”格局:头部企业实现价值创造,通过数字化碳管理工具、智慧服务系统构建核心竞争力;中型企业聚焦合规增效,通过ESG管理降低运营成本;部分中小型房企仍停留在基础合规层面。
从分项表现来看,环境(E)板块平均得分率68.81%,能源与废弃物管理覆盖广泛,但气候管理与供应链低碳管理仍是弱项;社会(S)板块得分率67.19%,供应链合规管理体系成型,但员工权益深度保障不足;治理(G)板块得分率62.22%,治理架构搭建率高,但履职效能有待提升。中海地产、华润置地、招商蛇口等头部企业表现突出,在绿色建筑认证、全链条低碳管理、ESG品牌建设等方面形成示范效应。
房地产行业正在跨入“可量化低碳时代”
友绿智库认为,2025年的53.5分不仅仅是一个指数,而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分水岭。
从发展状态来看,过去行业更多依赖理念引导与政策推动,而今年开始,企业的碳管理能力已经可以通过数据、标准、方法学与技术实现量化、验证与比较。这意味着行业从“承诺”进入“兑现”,从“声称”进入“行动”,从“路径不清”进入“数据可管理”的阶段。
从未来趋势来看,“碳排放双控”会让房地产业的低碳治理从边缘问题走向核心问题;企业的低碳能力将直接决定其融资能力、产品竞争力及供应链合作权重;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释放,而碳管理能力将成为新一轮房地产竞争中的“隐性主战场”。
指数虽涨至53.5分,但与碳中和愿景相比,行业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然而,制度、标准与技术的体系化成熟,显示未来的增长将更加稳定、更加可持续。
结语:与行业共同迈向下一个十年
自2021年以来,友绿智库已连续五年发布碳中和指数,形成国内最系统、最具连续性的房地产行业低碳发展数据库。友绿碳云也从最初的建筑碳管理,跃升到支持SBTi的企业级碳管理、ESG管理和碳普惠管理平台。2025年的指数上扬既是行业韧性的体现,也是未来十年绿色发展能力重构的开端。
在房地产行业进入深度调整与重塑期的当下,碳中和不再只是行业的道义担当,而是企业重新建立竞争优势、塑造产品力、重构供应链与赢得未来市场的关键路径。
53.5分并不意味着行业已经接近终点,相反,它意味着一个新的、更加理性、科学、可验证的“建筑低碳时代”已经真正到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