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胡森林日前在《企业管理》杂志发表署名文章《中国海油:“双轮驱动”赋能海洋能源新发展》。文章指出,中国海油将探索新质生产力差异化发展路径,进军“第二增长曲线”,耦合新能源实现多能融合。
![]()
文章表示,中国海油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致力于从海洋油气生产商转型为海洋综合能源生产服务商,在高质量经营好油气基本盘的前提下,将加快探索海上新能源等支撑公司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作为重要战略。
2023年5月投产的“海油观澜号”是中国海油自主设计并建造的我国首个离岸100千米以上、水深超过100米的浮式风电平台,它的建成投用使我国海上风电自主开发能力从水深不到50米提升至超100米,在单位兆瓦投资、单位兆瓦用钢量、单台浮式风机容量等多项指标上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为风电开发从浅海走向深远海奠定坚实基础。“海油观澜号”装机容量7.25兆瓦,年均发电量可达2200万千瓦时,所发电力通过动态海缆接入文昌油田群电网,实现海上风机发电直供采油平台,每年节约燃料气近1000万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万吨。
2024年年底,中国海油在珠海投运全球首台兆瓦级海水制氢装置。该装置创造性通过集装箱式模块集成方案,有效解决海上平台空间受限难题,实现每小时200标准立方米高纯度氢气(99.999%)的稳定制备。研发团队攻克海水腐蚀导致催化电极寿命缩短的技术瓶颈,满足了工业制氢对稳定电解海水资源的需求。同时,该装置具备良好适配性,可有效消纳波动性较强的海上风电群所产生的清洁电力,为深远海绿氢经济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创新路径。
同时,为落实国家“双碳”目标,推动油田绿色开发,中国海油实施陆地输电、烟气余热发电、二氧化碳收集等一系列低碳技术应用,将绿色理念与蓝色价值实现有效联通。
2022年,中国海油启动渤海油田岸电应用工程,旨在替代传统海上平台油气自发电模式,经过三期实施,最终建成覆盖7个油田区域、150余座生产设施的电力网格,总接入电力规模达980兆瓦,2024年实现绿电替代7.6亿千瓦时。目前,岸电工程已全部投用,用电高峰期每年降低原油消耗17.5万立方米,降低天然气消耗23.8亿立方米,相当于新增一座大中型油气田。同时,减排二氧化碳近175万吨。
2024年,中国海油在文昌油田群成功研发并部署5MW级烟气余热ORC发电装置,直接将废弃热能变为清洁电能,年发电量可达0.4亿千瓦时,运行20年可累计节省天然气消耗约3亿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0万吨。
2025年5月,中国海油恩平15-1平台投产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油田开发伴生的二氧化碳被捕集、提纯、加压至超临界状态,通过回注井精准注入地下油藏,既驱动原油增产,又实现二氧化碳封存,开创“以碳驱油、以油固碳”的海洋能源循环利用新模式,未来10年将规模化回注二氧化碳超100万吨,并驱动原油增产达20万吨。
文章指出,融合发展是新型能源体系的核心,而海洋能源体系是我国发展壮大海洋经济的重要驱动力量。未来海洋经济总体格局中,海洋能源体系将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并呈现“融合、集约、共享”等特点,具体体现为产业跨界深度融合、投建运用协同发展、空间集约开发利用、装备技术柔性转化、基础设施共享共用、海洋生态高效运营,最终构建起多元能源融合互济的供应格局。中国海油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加快推动海洋能源体系纵深发展。
首先,中海油将深化“多能互补―梯级利用”融合模式。2024年6月,中国最大的浅吃水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蓬勃号”上的光伏系统成功并网发电,预计每年可提供9.21万千瓦时的“绿电”。这是中国海油在蓬莱油田实施的“绿电”并网发电示范项目,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海上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
2025年2月,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深远海张力腿(TLP)浮式风电平台——中国海油陆丰油田群清洁能源电力供给改造示范项目在青岛开工。该项目是全球首例16兆瓦张力腿浮式风电平台,满发状态下发出10度电仅需2.25秒,也是全球离岸最远(136千米)、服役水深最深(136米)的深远海风电平台。该项目设计年均发电量达5400万千瓦时,建成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5万吨,其产生的清洁电能通过海缆接入陆丰油田群电网,并与同一海域的光伏、制氢等融合互济,实现多元化海洋能源与油气开发融合发展。
其次,中国海油正在加快提高深远海作业区“绿电”自给率和绿色化、智能化技术改造,实现油气开发作业环节的“碳足迹”趋近于零,从而打造海洋“零碳作业区”示范工程。
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凝析气田试验区于2020年10月投产,一期开发项目于2023年11月启动,按照“整体部署、分期开发、试验先行”策略,采用“1座中心平台+3座无人平台”的开发模式,完全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安装及生产运营,可实现超高压循环注气、油气综合处理、绿色岸电、中控远程操控等先进功能,多项技术突破填补国内海上油气田开发技术空白。未来,中国海油将依托渤中19-6气田等打造北方海上CCUS示范中心,实现二氧化碳产、注、储一体化,构建海洋能源循环利用新模式。
乌石23-5油田位于北部湾海域,于2024年7月1日投产,作为我国首个全方位绿色设计的海上油田,是引领海上油田开发的绿色先锋。该项目设计了生产水处理站和天然气一体化处理装置,连续四级水处理工艺可使含油污水达到A2级注水标准,不仅弥补了采油过程中的地层能量损耗,更实现了全流程零排放和零污染。此外,该项目采用岸电发电方式,每年可减少海上燃气消耗折合2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4万吨。
面向未来,中国海油将整合海域空间进行能源梯度开发,在南海万亿大气区一体化规划风电、光伏、制氢、储能、存碳等多功能区块布局,实现油气和新能源多能互补、不同能源形式梯级利用的新发展模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