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界的祖传剧本要被改写了!以前咱总听专家说,量子世界的灵魂绑定(也就是量子纠缠),必须得靠量子化的引力场牵线搭桥,就像高端局游戏必须充钱买道具才能解锁专属技能。
结果伦敦皇家霍洛威大学的两位大佬,约瑟夫·阿齐兹和理查德·豪尔,直接在《自然》杂志上放了个大招:普通的经典引力场,居然也能让粒子们搞上量子纠缠。
![]()
这波操作直接给物理学界干沉默了,毕竟自从费曼时代起,大家就默认引力诱导纠缠=引力是量子的,这共识跟奶茶要喝全糖一样根深蒂固。现在突然有人说无糖奶茶也能喝出快乐,你说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以前物理学家觉得,粒子之间要想产生纠缠,得靠虚拟引力子这个中间人传话,这就像两个网友必须通过专属聊天软件才能联系。
![]()
但阿齐兹和豪尔说,事儿没这么复杂,就算没有量子化的引力场(相当于不用专属软件),只要经典引力在这儿当个背景板,粒子们通过虚拟物质过程,照样能偷偷建立连接。
简单说就是:以前以为引力得先量子化,把自己拆成最小的像素点(引力子),才能干量子的活。现在发现,引力压根不用这么麻烦,保持经典状态照样能当红娘,这波属于是降维打击了。
![]()
更绝的是,这还能解决一个老大难问题,以前物理学家想把引力量子化,结果越算越乱,出现一堆无穷大的数学bug,跟打游戏遇到无解BUG一样崩溃。
现在新思路来了,说不定统一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根本不用硬闯量子化这个死胡同?
![]()
当然,这么颠覆的观点肯定会引发争议,牛津大学的Marletto就直接开杠:这机制也不算新啊,早就有人知道了!经典引力想靠局域操作搞纠缠,根本不可能!
这场景像极了网友争论某道菜谁先发明的,吵得不可开交但其实有个共识:不管谁对谁错,只要能做出检测引力诱导纠缠的实验,那就是物理学界的游戏规则改变者。毕竟口说无凭,实验结果才是硬道理,谁能拿出实锤,谁就能掌握话语权。
![]()
不过想做这个实验,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豪尔自己都坦言,经典引力产生的纠缠效应特别弱,弱到什么程度?大概相当于在春运的火车站里,想找到一根特定的绣花针,还得确保这根针没被其他东西碰到。
为啥这么难?首先得把引力效应和电磁力这些干扰项彻底隔开,就像想测奶茶甜度,得先把冰块、珍珠的影响全排除。其次,这种微弱效应得靠超精密仪器才能检测,好在现在超导量子干涉器件、超冷原子系统这些技术都在进步,说不定未来十年内就能有结果。
![]()
更有意思的是,这微弱效应居然还是个优点:如果实验真的检测到了纠缠,那就说明这肯定是量子引力搞的鬼,相当于直接锁定了真凶,不用再猜来猜去。
如果这理论最终被证实,那影响可就太大了。以前觉得量子纠缠是量子世界的专属浪漫,经典世界根本插不上手。现在发现经典引力也能掺和,这相当于告诉我们:量子和经典世界的界限,可能没我们想的那么清晰。
![]()
对物理学家来说,这就像本来规划好的统一理论路线图突然多了条岔路,而且这条岔路看起来还挺平坦。说不定未来的物理学教材,得把引力与量子的关系这一章重写,这波属于是前人栽树,后人改教材了。
说到底,科学探索就是这样,不断质疑、不断验证,今天的共识可能明天就被颠覆。不管最终结果如何,这波研究都让我们离宇宙的基本规律又近了一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