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安晚报)
转自:新安晚报
本报讯 “以前送单最怕小区不让进,现在有了街道发的通行证,周边60个小区畅通无阻,省心多了!”近日,在芜湖市鸠江区官陡街道星悦广场露天“暖新驿站”里,“00后”外卖骑手任帅帅一边擦拭头盔,一边和身旁的同行褚培杰感慨。
作为芜湖人口第一大街道,鸠江区官陡街道常住人口25万,仅星悦广场、仁和新街两大商业体,就聚集了400余名外卖骑手。此前,骑手们因车辆乱停、单元楼开关门声响大等问题,常与小区业主产生矛盾,一度成为社区“整治对象”。如何破解这一治理难题?官陡街道紧扣全会部署,给出了“变堵为疏、双向赋能”的答案。
“解决骑手的急难愁盼问题,才能让他们真正融入社区。”官陡街道党工委书记倪翊的话,道出了治理思路的转变。街道通过网络问卷,精准掌握了骑手的核心诉求:92%关注电动车充电、86%缺休息空间、78%面临如厕难题。为此,街道迅速成立“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建成17个“暖新驿站”。
解决了“后顾之忧”,骑手主动响应社区的管理号召,由“整治对象”变为“整治力量”。在观岚社区,由骑手组成的“岚骑先锋队”化身独居老人的“暖心送餐员”——社区每天将老人地址发至微信群,骑手们顺路或空闲时便精准送去爱心餐;不少骑手还兼职“流动网格员”,发挥走街串巷的优势,送餐时发现路灯故障、道路安全隐患等问题便随手拍图上传,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跟进解决,成为基层治理的“移动探头”。来自马鞍山的褚培杰说,干外卖快两年,他第一次有了“不是外人”的归属感。
赋能不止于生活与治理,更延伸到职业发展。官陡街道联合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为骑手们免费开设“企业管理”“法律咨询”等课程,满20人即开班。今年11月,首期25人的培训班已正式开课。
星悦广场的“暖新驿站”里,任帅帅戴好头盔,准备再次出发,电动车上除了外卖外,还有社区印刷的“防电诈宣传手册”。这种“双向奔赴”的温暖,正是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基层治理部署的生动诠释,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常态。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孙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