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常常觉得疲惫不堪、头昏头痛?
甚至稍一活动就心慌气短?
这些被许多人视为“亚健康”的表现
其实可能是身体因缺铁性贫血发出的求救信号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缺铁性贫血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病,影响着约20亿人的健康。本文将带您全面认识这一常见却容易被忽视的疾病,了解其成因与症状,掌握科学的预防和应对方法。
缺铁性贫血的定义
人体储存铁耗尽,继之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最终引起缺铁性贫血。正常人维持体内铁平衡需每天从食物摄铁1-1.5mg,孕、乳妇2-4mg。动物食品铁吸收率高(可达20%),植物食品铁吸收率低(1%-7%)。02
常见原因
铁摄入不足(多见于婴幼儿需求量大、未补足蛋类、肉类含铁高的辅食,青少年偏食)
吸收障碍(胃肠功能问题)
丢失过多(慢性胃肠道失血、月经过多、反复血液透析等)03
典型症状
乏力、易倦、头昏、头痛、耳鸣、纳差,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异食癖(如吃墙皮、泥土)。04
诊断方法
血常规显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MCH↓、MCHC↓),血清铁蛋白<12μg/L,转铁蛋白饱和度<15%
治疗与预防
饮食
多吃鱼、红肉(牛肉、羊肉)、动物肝脏、血制品(鸭血、猪血)等血红素铁,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鲜枣、甜椒)促进铁吸收,避免茶、谷类、乳类、咖啡与铁剂同服。药物
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需饭后服用减少胃肠刺激,血红蛋白浓度2周后上升,血红蛋白正常后需继续补铁4-6个月以储铁。
高危人群预防
孕妇孕中期开始常规补铁,月经量多女性定期查铁蛋白,儿童青少年保证肉蛋奶摄入,胃肠疾病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
出现持续乏力、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加重,或补铁治疗无效应及时就诊,排查消化道肿瘤等慢性失血病因。
另外,缺铁性贫血如未发现或长期未得到有效纠正,可能引起多系统并发症,甚至输血、病情危重者入住重症监护室可能。
建议:早就诊、早发现、早治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