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的一孩出生率突然掉到0.5,直接把大家吓了一跳。这数字摆在那儿,不是简单的浮动,感觉像按下了什么警报按钮。十多年前,这个数字还在0.85,过了十二年就减了一半。这背后就是结婚和生孩子的观念在变,年轻人越来越不着急结婚,也不敢随便要孩子。
![]()
拉远点看,中国五六十年前人口突飞猛进,那会儿一家生仨四个孩子算常事。后来搞计划生育,大家少生点,国家资源压力小了一些。这波人口红利其实给工业化和城镇化打了个底。但时代变了,现在鼓励大家生二胎、三胎,本意是想要年轻人多传宗接代,不过现实却是,大家想着顶多生一个,有的还干脆不生。
现在女性工作越来越普遍,45%的职场是女性。虽然现在生娃有98天产假,可没几个人敢说对升职、工资没影响。结婚似乎就得买房子,房价水涨船高,没两把刷子的都要再三权衡。大城市尤其夸张,孩子成长一摊开,基本是十八万起步能撑到成年,供到大学毕业得六十多万,一线城市更离谱,几十万基本打不住,压力大得让人喘不过气。
![]()
最近几年,登记结婚的人明显减少,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新婚登记接近475万对,比去年又少了90多万。疫情那几年不少人推迟结婚,疫情一过去一波结婚高峰,但现在速度又放慢了。直接结果就是出生人口跟着下滑,2024年全国新出生人口不到一千万,才954万,勉强比去年多五十几万,还是连续第三年人口负增长。
城市和农村的人口结构都在变,广东、河南这些人口多的大省出生人数每年都在往下掉,上海、北京一孩率不到0.4。年轻人在城里生活压力大,房贵,工作忙,真没多少余力去养孩子。农村这几年小学合并严重,一个班人数直线下跌,学龄儿童直接比上世纪少了一半还多。村里小学大半都合并掉了,这种变化看着真有点唏嘘。
![]()
劳动年龄人口快速变少,到2025年估计会再少一千五百万,这让劳动力市场结构往大头转小头推。机器人、自动化工厂这些玩意儿正好补上空缺,工厂里十个人里能分俩机器人,产值翻着倍地涨。相比2000年,现在60岁以上的老人占全体人口两成多,比以前多了三倍。养老压力全都摆在社会面前了,社区养老中心建了两万家,养老床位多了好多。各地还试试养老互助、志愿服务,养老金开始有点小亏空。
国家和地方的动作也没断过。各地各种补贴试着拉动生育,长沙发三孩奖励,沈阳买房有税收优惠,但大家反应都还是一般。连托育、家政服务都搬到网上,数字托育出现,几亿家庭在用。女生想上班也好,产假再长,实际生完孩子回来,不少还要面临重新找工作。说老实话,不是补贴不到位,是真的生活太贵了。
![]()
与其他国家比,日本一孩率0.45,韩国更低0.3,中国政策上算抢跑了,但效果似乎也没多大突破。高等教育扩招,这几年大学生、研究生人数涨了不少,本科和硕士生源一度闲置。倒是招了不少国外学生,教室冷清劲缓解一点。城市儿童比例持续下降,现在只有16%,而1980年这数字是38%。我们也发现单身人口越来越多,四个人里有一个是单身,“宠物+一人“家庭挺常见。
2025年育儿补贴传说会涨到1000块钱一个月,托育服务也在扩建。像广东、海南这种地儿鼓励多孩家庭买房更容易,房贷宽松一点。今年出生人口在这一套组合拳下略微有点回升。积分落户什么的政策也到处试点,贷款还能下浮点儿利率,国企带薪育儿假多数也安排上了。说真的,做不到北欧那种全民高福利,但托育、幼儿园都在加快步伐铺开。人工智能、互联网也成了家庭刚需,啥都能在网上搞定一些。
![]()
现在育龄女性“窗口期”还能撑几年,三亿人还是不少。官方和社会一块发力,政策补贴和服务保障并进,社会一点点适应这种新的人口格局。以后养娃、成家、就业,都得比谁更会算账、更会利用新机会。感觉这个调整期会挺长,怎么适应,还真得看大家自己摸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